吳杰
[摘要]“和悅”課堂全面體現(xiàn)新的教學模式,我以“和悅”的理念為指導,以課堂教學的研究為基本方式,探索課堂教學理念構建中的一些關鍵性問題,通過激發(fā)興趣、動手實踐、拓展思維三種模式,應用于科學學科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具體的教學實例,培養(yǎng)學生在求實、達悅、和諧中發(fā)揮他們的探究能力,使學生沉浸在自主探究的樂趣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感受合作學習的歷程,使“和悅”真正走進科學課堂。
[關鍵詞]興趣;教學;實驗;探究能力
“和悅”課堂是以實、美、諧、悅為特征,以惠風和暢的課堂文化為課堂教學組織方式。通過深入研究教與學的關系,促進學生積極、主動、有效地學習,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課堂效率。課堂教學以實、美、諧、悅為學生積極參與為主導,全面實施了“和悅”教育的全新教學模式,在科學教學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
由于小學科學學習以探究為核心,科學探究活動是小學生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探究活動主要是動手活動,讓小學生在動手活動中積極觀察、實驗操作、動手記錄,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獲得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這對學生學好科學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谛W生的科學探究活動,科學課教師在教學中應突出體現(xiàn)以下三點:
一、激發(fā)興趣,在“求實”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興趣是學生科學探究開展的原動力,也是科學學習的重要的基礎。課上教師要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產(chǎn)生探究的欲望。因此,在教學中要從實際出發(fā),確立教學方法和手段,努力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學會質疑、大膽提出問題、動手操作,并與老師和同學們之間平等地交流自己的見解,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探究活動的興趣,讓整個課堂充滿激情、溢滿活力,時時迸發(fā)出智慧碰撞的火花。正如陶行知先生主張:“事情怎樣做就怎樣學,怎樣學就該怎樣教。教的法子要根據(jù)學的法子,學的法子要根據(jù)做的法子?!痹诮虒W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水》一課時,利用學生已有的認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學生知道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是生命之源,動植物和人類生存都離不開水,通過學習知道了水是什么樣的。怎樣區(qū)分水和其他的物質呢?課前準備好了七個不透明的塑料袋,分別裝有空氣、牛奶、醋、樹葉、木塊、水、石頭等物體。課上小組合作,用感覺器官手來辨別物質,學生通過動手很快分辨出石頭、木塊、空氣、樹葉,并說出了辨別的理由,剩下的三種物質學生知道是液體,但是很難辨別出分別是什么。于是,引導學生,還能用什么感覺器官來識別三種液體呢?學生想出用鼻子聞的好辦法,教師在肯定學生的提議的基礎上,強調如果不知道是否是有害物質的時候不能用此方法。小組再次合作,紛紛行動起來,讓一個學生遮住眼睛來聞,很快得出結論,并對實驗結果利用表格記錄。學生們在整個過程中都特別興奮,體驗到動手實驗操作帶來的樂趣,學生的探究能力也得到了發(fā)展。在教學中教師要遵循學生的認識物體的規(guī)律,運用科學合理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熱情,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就能提高實踐探究能力。學生們整節(jié)課都沉浸在探究的興趣之中,感受了合作的氛圍,興趣與效果結合,知識掌握牢固扎實,探究能力也得到了發(fā)展,達到了最佳的教學效果。
二、動手實踐,在“達悅”中發(fā)揮學生的探究能力
學生對科學課學習有著積極的熱情,最喜歡上的就是實驗課,總是期盼著每一節(jié)課的到來。教師結合科學課的特點及教學的實際,讓學生通過教師的演示,認識、感受科學。老師要正確把握學生的這種期待,發(fā)揮他們的探究能力,讓他們?nèi)硇牡赝度氲綄W習中去。在科學課的實驗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環(huán)境,利用實驗室有利條件,準備實驗材料,為實驗做準備。每次課前教師要自己先做實驗,會發(fā)現(xiàn)在實驗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確保學生實驗過程的順利進行。如四年級電單元《點亮小燈泡》一課教學時,教師課前給學生準備了電池盒、開關,學生自己準備了小燈泡和電池。課上進行分組實驗,每個小組4—6人,小組帶領小組成員完成實驗任務。實驗開始,教師讓學生自己嘗試點亮小燈泡,學生動起手來,自己摸索著把燈泡、電池、導線連接起來,不一會兒,很多小組都點亮了小燈泡,而且他們點亮的方法都不同。教師讓他們到前面來展示鏈接方法,學生看到了3種不同的連接,教師肯定了他們的成果,對學生說:“讓小燈泡亮起來的方法有很多種,大家完成了三種連接,說明同學們動手動腦能力很強?!苯處煹墓膭钭寣W生非常的高興,于是,他們積極嘗試了自己沒有使用的連接方法,并繼續(xù)探索其他方法。這使學生感受了成功,體會了成功的快樂。這節(jié)課,學生們非常愉快,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體驗,在快樂中感受科學的魅力??茖W知識是有連續(xù)性的,學生在學會點亮一個小燈泡的同時,還要繼續(xù)學習《點亮更多的小燈泡》。這節(jié)課是學生在點亮一個小燈泡的基礎上,讓更多的小燈泡亮起來,對學生來說是有難度的,教師鼓勵學生:“你們用什么方法點亮一個小燈泡的,想一想,如果將同樣的鏈接方法應用到多個小燈泡亮起來上會怎樣呢?”于是,學生在邊動手邊觀察中紛紛行動起來,不一會兒,各組多個小燈泡被點亮了,孩子們非常激動。教師鼓勵他們說:“你們真棒!”教師問學生是用什么方法讓更多的小燈泡亮起來的。學生說:“是把電池小燈泡串聯(lián)在一起了”。這種方法是對的,請同學們再嘗試一下還有什么其他方法,聽了教師的話,各組又行動起來,這次用時很長,并且效率低,好久也沒有小組嘗試成功。我讓各組停下來,對他們說:“如果將電池或小燈泡并排鏈接起來可以嗎?學生恍然大悟,接下來,有幾個小組很快點亮了小燈泡。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由探究活動的參與者逐步成為探究過程的主導者。學生在動手活動中,思維活躍,小組間互動很和諧,通過反復實踐,終于取得了成功。教師運用多種和美語言對學生真誠鼓勵,體現(xiàn)和諧的師生關系,在和悅中學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充分發(fā)揮。
三、拓展思維,在“和諧”中不斷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能力
在科學探究活動中,小學生對周圍事物都有好奇心,事物認識的方法也有很多。教師應該珍惜學生的這種好奇心,引導他們注意觀察周圍事物,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去探究??茖W學科與其它學科有一個最大的不同點,就是結論不一定強求統(tǒng)一,甚至沒有最終的結論,但是一定要讓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過程。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生活中自己尋找答案,從各方面拓展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努力開拓學生思維。在科學課以往的教學中,學生去適應教師,順應教師的需要,教師則千方百計引出自己早已準備好的結論?,F(xiàn)在的科學教學,學生可以自己設計實驗或合作實驗,提出假設,與同學交流。隨時隨地對同學、老師提出想知道的問題,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學習,使他們身心愉悅。通過實驗對問題的理解就更透徹,探究能力也得到進一步的激發(fā),使學生真正體驗科學探究的歷程,有利于學生的思維的拓展,發(fā)揮他們的思維空間,在課堂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中,激發(fā)了學生良好的科學探究能力。
“和悅”課堂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有效學習,課上學生沉浸在探究的樂趣中,體驗成功的喜悅,感受合作學習的歷程。在傳承古老文化意境和新教育觀念的同時,教師進行的是理性的思考和基于實踐的研究。一種課堂理念的構建,需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地建立理論體系、實踐模塊、相關策略和反饋渠道。拓展思路,積極思考,培養(yǎng)了良好的學習習慣。讓我們的學生在科學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在“和悅”課堂中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科學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責任編輯 陳始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