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輕輕
(南京師范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
淺析大學生家庭教育的缺失及對策
陳輕輕
(南京師范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江蘇 南京210000)
摘要:家庭教育本應在子女就讀大學期間仍然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大學生的家庭教育卻基本上處于缺失或無效狀態(tài),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的健康發(fā)展。認真分析造成大學生家庭教育缺失的各種原因,并以此為根據(jù),找出解決措施,才能更好地幫助大學生全面發(fā)展。
關(guān)鍵詞:大學生;家庭教育;教育缺失
家庭是每個人終身生活的場所,家庭教育對個人的成長成才有著重要的影響。家庭教育作為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對學校教育起著有力的輔助作用。大學生家庭教育,主要是指家庭中父母或年長者在子女就讀大學期間對大學生的教育和影響。大學期間,是青年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guān)鍵時期,家庭教育本應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遺憾的是,當子女進入大學以后,家庭教育對大學生的沖擊力卻明顯降低,在促進大學生健康發(fā)展中沒有發(fā)揮應有的作用,從整體上來看是處于“缺失”的狀態(tài)。下面我們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大學生家庭教育缺失的現(xiàn)狀
就與父母聯(lián)系的次數(shù)而言,“間或性”突出地表現(xiàn)出了大學生家庭教育的特征。子女進入大學以后,和父母之間由朝夕相處變成了幾個月甚至是一學期一次的相見。在這種情況下,父母與大學生子女主要是依靠電子通訊設備保持聯(lián)系,父母對子女在校情況的了解,主要依賴于子女匯報的單一方式。事實上很多情況下,父母對子女在校信息的掌握是片面和不足的,父母很難及時有效地把握合適的時間和事件對大學生子女進行家庭教育,使得大學生家庭教育顯得蒼白和不足,這是客觀情況使然。但同時,子女進入大學以后,一方面父母對自己的約束減弱,自我的獨立性得到加強,追求個性和自由,對父母所進行的“老三篇”教育存在抵觸心理,另一方面對充滿新鮮和趣味的周圍環(huán)境,大學生往往更愿意把精力和時間投注于培養(yǎng)自己的興趣愛好上,所以從主觀上排斥和拒絕與父母交流。調(diào)查顯示,8%的大學生與父母每周聯(lián)系一次,43%的大學生很長時間才與父母聯(lián)系一次??臻g距離的拉遠,大學生子女偶然間或性地與父母聯(lián)系,使得大學生家庭教育呈現(xiàn)缺失性的特征。
就與父母聯(lián)系的方式而言,大學生的家庭教育呈現(xiàn)出“間接性”和“廣泛性”的特征。家庭是一個人最重要的生活場所,幼小的家庭成員多是在父母的陪伴下成長起來,在這一成長過程中,其所受到的家庭教育多是以面對面直接的方式進行。除此之外,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相比呈現(xiàn)出情感性的特點,正如俗話所說“知子莫過父”——父母與子女的血緣關(guān)系以及長期共同生活的天然優(yōu)勢,使得父母對子女的生活習慣、性格品質(zhì)都十分了解,在教育過程中更能采取“因材施教”和“對癥下藥”的方式,換句話說,就是家庭教育相比其他教育更具有針對性。然而隨著子女進入大學,家庭教育所獨具的“直接性”和“針對性”特征便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其他教育方式所具有的“間接性”和“廣泛性”的特征。父母和子女之間由于客觀物理距離的拉大,對大學生子女所進行的家庭教育不得已變成了一種遠程教育。在這種情況下,80%的大學生依靠電話與父母保持聯(lián)系,8%的大學生選擇依靠書信與父母保持聯(lián)系。父母通過間接的方式獲知子女的情況,對子女日常的所思所想并不能真正完全地把握,從而選擇了泛泛地關(guān)注子女的成長和學習,對具體的事情不能及時提出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
就與父母交流的內(nèi)容而言,大學生的家庭教育呈現(xiàn)出“偏導性”的特征。所謂“偏導性”就是指父母對大學生子女進行教育的過程中,往往是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物質(zhì)生活和身體健康程度上,對子女的精神世界和興趣愛好、人格修養(yǎng)等方面的關(guān)注不夠。父母和大學生子女由于生活的空間距離拉大,對子女的生活方式和學習方式愈發(fā)地缺乏了解。因此父母對大學生的教育更多地以“噓寒問暖”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更多地是在物質(zhì)生活上盡可能地滿足子女的需要,如父母在與子女通信聊天時,經(jīng)常詢問子女學習成績是否進步,而對子女由于高中和大學所表現(xiàn)出的兩種完全不同的學習方式所產(chǎn)生的困惑甚至是不適應缺少關(guān)心;經(jīng)常詢問子女日常的衣食住行方面的生活內(nèi)容,而對子女在人際關(guān)系、參與集體活動等方面缺少關(guān)心;經(jīng)常詢問子女以后的工作規(guī)劃和工作前景,而對子女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上的樹立缺少關(guān)心,更有甚者,對子女所表現(xiàn)出來學習興趣不高、道德信仰缺失、法制觀念不強、生命意識淡薄等嚴重情況居然一無所知??偟膩碚f,父母在對大學生子女精神教育方面出現(xiàn)了“缺位”。
二大學生家庭教育缺失現(xiàn)狀的原因分析
1.社會對大學生家庭教育的重視不足。
由于歷史的原因,社會上對知識分子普遍存在崇拜現(xiàn)象,人們習慣把大學生放在“天之驕子”的高度,從主觀認識上過分夸大大學生的能力,認為大學生可以處理好一切問題。很多家長都認為子女在就讀高校期間,如果還要依靠家庭的幫助,就不是一名合格的大學生。由此,社會上形成了忽視對大學生進行再繼續(xù)的家庭教育的風氣。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代際之間的依賴性不斷減弱。以往孩子獲取知識的渠道主要是家庭和學校,而現(xiàn)在隨著電腦的普及,QQ、微信、微博出現(xiàn)低齡化的現(xiàn)象,孩子接觸信息的途徑更加廣泛,知識更新更加迅速,不再把家長奉為神明加以崇拜,大學生更是如此。大學生與家長之間代溝不斷加劇,相互之間的認同和交流更加困難,這一客觀事實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大學生家庭教育缺失的局面。
2.家庭對大學生子女教育的忽視。
主觀上,家長對大學生子女的教育存在認識上的誤區(qū)。有些家長覺得子女在步入大學校園以后,就應該能夠獨立生活,自己作為家長的責任已經(jīng)盡到,開始對孩子聽之任之。還有些家長奉行“苦難”教育,單純地認同“自古英雄多磨難”的教育理論,認為子女在各種復雜的情況下少了自己的指導和幫助,更能得到鍛煉,更能為以后進入社會奠定基礎。因此家長對大學生的生活、學習等普遍采取不管不問的態(tài)度。
客觀上,家長對大學生子女的教育存在現(xiàn)實的障礙?,F(xiàn)在大學生多是在遠離家鄉(xiāng)幾千里以外的地方求學,家庭教育被迫成為遠程教育,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只能靠幾周一次的短時間通話進行;家長的知識水平不高,不能理解孩子的需要,對孩子的要求出現(xiàn)“重智育,輕德育”的局面;家長的教育方法不對,很多家長仍然采用硬性的灌輸和說教,這種教育方法難免會讓已是大學生的子女產(chǎn)生逆反情緒,實際教育效果很?。贿€有些家長為生活不得不四處奔波,金錢和時間上都不具有重視大學生子女教育的條件。
3.學校對大學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認識。
高校沒有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大學校園與學生的家庭所在地相去甚遠,與學生家長聯(lián)系起來存在很多障礙,造成如今高校與學生家長合作意識淡??;此外,高校認為自己擁有非常豐富的智力資源,單方面就可以幫助大學生進行完備的德育和智育教育,不需要家庭教育的輔助就可以幫助大學生成長成才。
按照規(guī)定,高校應以1 :150的比例配備一名學生管理干部,但由于近年來高校的不斷擴招,高校學生人數(shù)不斷增加,很多高校學生管理人員在數(shù)量上達不到這一標準,甚至有的一個院系500多名學生只配一個輔導員。管理人員的不足使學校不得不將重點放在處理擴招后倍增的日常事務上,而要做好重視大學生的家庭教育的這項工作,高校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很多學??陀^上也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三大學生家庭教育缺失的對策
1.社會應形成大學生家庭教育的良好風氣。
大學生出現(xiàn)的心理健康與惡劣事件問題,一定程度上是由我國特殊的人口政策所造成的。因此我們不應該將責任推給某個人或某個家庭,同時也不能任由這種問題發(fā)展下去,而應在社會上形成重視大學生家庭教育的良好風氣。
首先,社會應該對“大學生”這一群體有正確的認識,夸大他們的能力或貶低他們的實力,都會給大學生帶來壓力,容易使他們產(chǎn)生心理問題。其次,社會可以通過媒體宣傳或開展講座等形式,提高家長對大學生子女進行繼續(xù)教育的意識,鼓勵他們更多地關(guān)注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環(huán)境。
社會可以成立一個有相對空閑的家長組成的網(wǎng)絡在線平臺,這個平臺專門用來加強大學生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家長和大學生都可以在這個平臺上匿名發(fā)表自己的觀點,交流各自的意見,盡可能實現(xiàn)代際之間差距的不斷縮小,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家庭在子女大學期間的教育作用。
2.家長應在大學生家庭教育中起積極作用。
家庭作為一個人生活的終身場所,其教育也應該具有終身性。蘇霍姆林斯基就曾說:“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和家庭影響的一致,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那么學校的教學和教育的過程就會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雹僮优M入大學以后,開始接觸社會,在其三觀形成的關(guān)鍵時期,父母更不能終止對大學生子女進行家庭教育,而是應該在充分發(fā)揮學校教育效果的基礎上,與學校教育相一致,形成教育的合力,促使子女生理和心理成熟健康的發(fā)展。同時要注意到,由于大學生家庭教育的內(nèi)涵和外延有別于中小學生家庭教育,家長就應該首先從認識上改變自己已有的教育觀念,對自己在子女教育過程中有個正確的定位,不能對大學生子女采取不聞不問的態(tài)度,而是努力形成家庭教育新的開端。
有些話題或內(nèi)容不方便在電話里直接進行交流,家長可以多選擇書信的表達方式,因為書信的目的性更加明確,情感性更加強烈,在遠程教育中其作用往往勝于電話。也就是說,家長應該更多把書信作為對大學生子女進行教育的重要方式;家長應該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素質(zhì),有意識地更新自己的知識儲備,只有這樣才能確立正確的教育目標;在教育方法上,要避免“家長制”“一言堂”的出現(xiàn),采用平等、交流的溝通方式,真正了解大學生的所思所想,使家庭教育產(chǎn)生實際的效果;對于那些忙于生計的家長,也要想辦法多與孩子聯(lián)系,避免家庭教育的缺失。
3.學校教育應與家長教育相結(jié)合。
高等教育已經(jīng)出現(xiàn)普及的趨勢,僅憑學校已經(jīng)不能適應大學生健康發(fā)展的需求,面對新的矛盾與挑戰(zhàn),學校必須對大學生的家庭教育保持應有的重視,提高與家長合作的意識,改變家庭教育在大學生成長過程中出現(xiàn)缺位的現(xiàn)象,努力尋求家庭教育的配合,與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共同促進大學生智育和德育的發(fā)展。
高校雖然不具備像初中、高中那樣定期召開家長會的條件,但可以在現(xiàn)有資源的基礎上與家長取得聯(lián)系,如在校園網(wǎng)頁上設立家長專欄,及時公布學校的各種信息,方便家長對孩子的大學生活有個大致的了解。有條件的高校還可以盡可能地增加輔導員數(shù)量,這樣不僅可以更好地顧及每個學生的心理、生理、生活、學習等方面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這樣可以實現(xiàn)輔導員與每位家長一對一的聯(lián)系,輔導員在深入了解學生的同時,家長也真正獲得子女在校表現(xiàn)的信息,有利于家庭教育針對性的發(fā)揮。
解決好大學生的教育問題,才有可能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輸送一批又一批高素質(zhì)的人才,才能實現(xiàn)人才強國的目標。
注釋
①[蘇]瓦·阿·蘇霍姆林斯基著:給教師的建議[M].杜殿坤,編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參考文獻
[1]高中建.當代青少年問題與對策研究[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8.
[2]魏曼華.當代社會問題與青少年成長[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3]張劍峰.大學生家庭教育缺失問題分析與對策[J].教育學術(shù)月刊,2008(6).
Class No.:G641Document Mark:A
(責任編輯:宋瑞斌)
Analysis of the Lack of Family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Countermeasures
Chen Qingqing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 Jiangsu 210000,China)
Abstract:Family education is still playing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period of children studying in college, but at present, the family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basically in the absence or invalid state. It seriously affects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paper analyzed the causes of lack of family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tried to find out solutions to stimulate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 family education; education deficiency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6758(2016)02-0008-3
作者簡介:陳輕輕,碩士,南京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