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丹,費淑祎
(湖州市中心醫(yī)院 心胸外科,浙江 湖州 313000)
※外科護理
7例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患者繼發(fā)木僵狀態(tài)的護理
李紅丹,費淑祎
(湖州市中心醫(yī)院 心胸外科,浙江 湖州 313000)
總結7例心臟瓣膜置換術后繼發(fā)木僵狀態(tài)的護理經驗。二尖瓣置換術后合并精神障礙護理難度大,本組7例二尖瓣置換術后繼發(fā)木僵狀態(tài)患者表現為為神情淡漠甚至雙目緊閉,不言語,不主動進食,排痰功能減弱或喪失,且有2例患者出現肌張力增高。通過全程持續(xù)的心理護理,耐心而又嚴格的服藥護理,細心專業(yè)的改善心功能和維持有效循環(huán)血容量及加強呼吸管理,細致而周全的飲食護理、基礎護理,7例患者無肺部感染、出血、壓瘡等護理并發(fā)癥發(fā)生,均病情好轉出院。
心臟瓣膜置換術;木僵狀態(tài);護理
近30年來的研究表明,心臟手術后,尤其是體外循環(huán)下的心臟手術后精神障礙的發(fā)病率非常高[1]。木僵為嚴重的精神運動性抑制,指動作、行為和言語活動的完全抑郁或減少[2]。心臟瓣膜置換術后繼發(fā)木僵狀態(tài),往往發(fā)生于患者轉回普通病房后,輕者表現為言語和動作明顯減少或緩慢、遲鈍,重者表現為運動完全抑制,緘默不語,生活完全不能自理[3]。若不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及護理措施,將導致嚴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危及患者生命。筆者對2010年4月—2015年12月收治的7例心臟瓣膜置換術后繼發(fā)木僵狀態(tài)患者,通過加強呼吸道管理、重點做好心理護理、嚴格落實服藥以及飲食護理、細致的基礎護理及換瓣術后常規(guī)護理,取得理想效果,現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男2例,女5例,年齡(53.7±8.8)歲。1例既往有精神疾病史,手術前自服相關藥物,控制良好,6例既往無精神疾病發(fā)作史。所有患者均行體外循環(huán)下瓣膜置換術,其中二尖瓣置換術3例,二尖瓣成形術1例,主動脈瓣置換術2例,二尖瓣+主動脈瓣聯合置換術1例。手術時間(151.4±29.1)min,術中失血(457.1±181.3)mL,術后機械通氣時間(14.1±2.7)h,ICU 停留時間(48.0±19.6)h。無再次手術病例。在ICU期間配專職護士加強宣教及護理,未發(fā)現有精神異常表現,轉回普通病房后(2.0±0.8)d出現精神異常癥狀,表現為神情淡漠甚至雙目緊閉,不言語,不主動進食,排痰功能減弱或喪失,2例患者出現肌張力增高。經精神科??漆t(yī)生會診,診斷為術后繼發(fā)木僵狀態(tài),經治療,均好轉出院。
2.1 加強呼吸道管理 本組7例患者都不能自主咳嗽咳痰,容易增加肺部感染的危險性。卜艷彬等[4]研究表明,采用氣管按壓法能誘導患者主動咳嗽,促進痰液排出,減少肺部感染的發(fā)生。向患者及家屬耐心講解刺激咳嗽的目的及意義,得到家屬理解后采用氣管按壓法,用拇指及食指在胸骨上緣處按壓氣管刺激咳嗽反射。本組7例患者中,其中6例患者經刺激氣管咳嗽咳痰,1例患者刺激氣管無咳嗽,并且不能配合張口,對于該患者,通過鼻腔吸痰,保持其呼吸道通暢。同時7例患者均每日給予霧化吸入2次,霧化后協(xié)助患者翻身,拍背,聽診兩肺痰鳴音,每位患者床邊備吸引器及吸痰管,必要時吸痰。7例患者均無肺部感染發(fā)生。
2.2 改善心功能和維持有效循環(huán)血容量 術后定時監(jiān)測中心靜脈壓情況,嚴密監(jiān)測患者血壓心率變化情況,本組7例患者均遵醫(yī)囑給予多巴胺與多巴酚丁胺聯用,利尿劑使用,觀察藥物作用及不良反應,記錄24 h出入量,根據出量控制患者入量,防止心臟負荷過重,使用輸液泵控制輸液速度。在使用利尿劑過程中,嚴密觀察患者尿量及膀胱充盈情況,本組1例患者尿量少,床邊B超提示患者尿潴留,予留置導尿,于1周后拔管。本組7例患者均無低心排綜合征,心律失常等并發(fā)癥發(fā)生。
2.3 引流管護理 術后保持床頭抬高30°~45°,以利于引流管引流;嚴密觀察引流液量,顏色及性狀;每次巡視病房時檢查引流管有無變形,受壓,定時擠壓引流管,觀察水柱波動情況,保持引流通暢;協(xié)助翻身活動時動作輕柔,以防引流管暴力脫出;教會患者家屬引流管意外脫落的緊急處理方式;外出檢查時,使用2把血管鉗夾閉引流管,妥善固定引流管,并由1名護士及醫(yī)生陪同。本組7例均無意外拔管及胸腔出血情況。
2.4 服藥的護理 本組7例患者均置換機械瓣,拔管后開始給予華法林抗凝治療,精神科會診后予精神類藥物口服,耐心勸導患者服用藥物,告知患者及家屬術后堅持服藥的重要性,每日定時給藥,5例患者能夠每日經勸說服藥,在服藥時觀察患者有無吞咽動作,服藥后查看患者口腔,1例患者服藥后不愿配合張口檢查,使用張口器查看患者口腔,確認無藥物殘留在口腔。2例患者經耐心勸說仍拒絕服用藥物,為保證醫(yī)囑的準確及時執(zhí)行,予留置鼻飼管,將藥物充分碾碎及溶化后注入鼻飼管,同時堅持每日在鼻飼藥物前對患者做耐心勸說,誘導患者能夠盡早自主口服藥物。
2.5 飲食護理 本組3例患者經誘導少量進食,但是動作緩慢,告知家屬,在患者進食過程中,要給予患者足夠耐心,切不可催促。2例患者經家屬喂食,2例患者完全拒食,采用鼻飼進食給予營養(yǎng),保證足夠的熱量、蛋白質及維生素的攝入,同時,使用注射器濕潤患者口唇,2 d后采用注射器滴水及滴米湯進食,逐步過渡到使用餐具進水進食。2例木僵患者由于長期處于緊張狀態(tài),經常出汗,每日更換2套病員服,根據衣服濕透的程度,每日給予水分補充。
2.6 心理護理 陳敏華[5]認為木僵患者雖然生活不能自理,但意識是清醒的,患者對他人的言行態(tài)度和周圍事物能夠正確感知。在護理本組7例患者時,護理人員每執(zhí)行一項護理操作,都會對患者做好詳細的解釋和耐心的溝通,征求他們的同意,在言語交流的同時,適當使用眼神和表情進行交流,給予患者鼓勵和支持。本組7例患者中,1例患者木僵程度較重,不言語,不睜眼,不對答,但護理人員在執(zhí)行每一項操作時都耐心解釋,微笑面對,患者慢慢地能夠呼喚睜眼,再后來到對護士微笑,直至開口說話。對患者而言,家屬的支持極其重要,要做好家屬的工作,告知家屬給予患者更多的關心和陪伴,同時告訴家屬不要在患者面前隨便議論病情。程曉琳等[6]認為,精神病患者主要照顧者由于生理及心理上的壓力,容易引起情緒波動,所以也要關心家屬的身體及精神狀況。本組1例患者家屬由于日夜單獨負責照顧患者,家屬情緒煩躁,對患者態(tài)度不佳,致患者突發(fā)煩躁。護理人員對家屬進行了耐心開導,并建議其他家屬成員輪流照顧,家屬采取了輪流照顧機制,減輕了照顧者的壓力,減少了對患者情緒的影響。
2.7 基礎護理 為患者營造一個安靜,光線溫和,溫度適宜以及整潔的病房環(huán)境,使患者盡情地享受舒適的感官刺激[7]。病房里避免放置危險物品,以免發(fā)生意外。本組7例患者中,5例患者不能自行刷牙及漱口,2例患者留置鼻飼管,均2次/d常規(guī)口腔護理,1例患者有唾液潴留,必要時使用注射器抽吸,同時密切觀察患者口腔情況,每日給予3次口腔護理,均無口腔感染發(fā)生。本組1例患者對會陰護理有抗拒行為,不能配合,在護理過程中,剛開始必須由家屬保持與患者的溝通,轉移患者注意力,到后來愿意傾聽護士的解釋,逐漸對護士產生信任,反抗行為逐漸減弱。護士協(xié)助患者翻身拍背1次/1~2 h,指導患者保持肢體功能位,為患者按摩肢體及關節(jié)被動運動2次/d,本組7例患者均無壓瘡及廢用綜合征發(fā)生。
[1]鄧 煒,顏幼玲,毛 蓓.體外循環(huán)心臟術后精神障礙的原因及臨床護理[J].中外健康文摘,2011,8(47):308-309.DOI:10.3969/j.issn.1672-5085.2011.47.282.
[2]李凌江.精神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79 80.
[4]卜艷彬,趙娟娟,宮玉翠,等.3種胸科術后誘導性主動咳嗽方法比較與效果觀察[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1,17(24):2895-2897.DOI:10.3760/cma.j.issn.1674-2907.2011.24.016.
[5]陳敏華.精神科康復期患者社會支持與生存質量的相關性研 究[J].中 國 實 用 護 理 雜 志,2012,28(28):82-84.DOI: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2.28.042.
[6]程曉琳,陳杰玷,文 麗.精神病患者主要照顧者壓力狀況及影響因素分析[J].護理學報,2010,17(5A):21-24.DOI:10.3969/j.issn.1008-9969.2010.09.005.
[7]丁炎明.以人為本的護理服務的探索與實踐[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1):41.
Nursing of Stupor after Cardiac Valve Replacement:A 7-case Study
LI Hong-dan,FEI Shu-yi
2016-04-18
李紅丹(1988-),女,浙江湖州人,本科學歷,護師。
費淑祎(1971-),女,浙江湖州人,本科學歷,主任護師。
R473.6
B
10.16460/j.issn1008-9969.2016.24.040
10.3969/j.issn.1672-5085.2011.23.085.
江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