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ST公司并購現金支付方式決定因素研究

        2016-03-07 18:36:56鄭竹青謝赤
        財經理論與實踐 2016年1期
        關鍵詞:并購

        鄭竹青+謝赤

        摘 要:采用Logistic模型,從ST公司分別作為并購方和目標方兩個視角出發(fā),綜合考察中國資本市場并購活動中決定支付方式的市場因素、公司因素和交易因素。研究表明,ST公司不論作為并購方還是目標方,市場因素中商業(yè)周期指標越積極,并購雙方越愿意選擇非現金支付;市場利率越高,越傾向于以現金支付。除此之外,ST公司作為并購方時支付方式選擇還受到管理者控制權、分析師數量和交易態(tài)度等因素的決定;而ST公司為目標方時支付方式選擇還受到公司財務杠桿、公司成長機會、分析師數量和交易態(tài)度等因素支配??傊?,不同的并購支付方式會對并購后企業(yè)產生不同的效應,通過分析相關決定因素有利于ST公司選擇更為合適的并購支付方式以達到預期的并購后價值。

        關鍵詞:ST公司;并購;并購方;目標方;并購支付方式

        圖分類號:F830.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5781(2013)00-0000-00

        一、引 言

        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下,優(yōu)勝劣汰是所有市場主體必須遵從的殘酷法則。因此,身處其中的眾多企業(yè)都盡其所能,采取各種手段力圖在市場競爭中謀求生存與壯大。其中,并購作為可以借用的實現快速跳躍式發(fā)展的一種有效手段,近些年受到越來越多企業(yè)的青睞。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雖然中國GDP仍保持高速增長,但是就資本市場而言,還是有諸多企業(yè)遭受了巨大沖擊,股市反應尤為顯著。為了在不夠明朗的國際市場環(huán)境中屹立不倒或者平地崛起,并購是各上市企業(yè)的一個選擇。依據同花順Find數據統計顯示,2008年中國并購市場宣布交易案例為4387起,其中披露金額的3782起,涉及金額為140億美元。而2014年,中國并購市場宣布交易案例達到6967起,其中披露金額的6084起,交易規(guī)模達3722.27億美元,創(chuàng)歷史新高。

        然而,不同性質的企業(yè)自身擁有的條件大相徑庭,其參與的并購活動的成敗與否受到不同內外部因素的共同支配。在中國資本市場,就存在一類面臨退市威脅的上市公司,特別是2014年5月9日以完善退市制度為主題的“新國九條”政策頒布后,其生存環(huán)境變得更為嚴苛,短短5個月內滬深證券市場就新增了38家ST公司。在中國特有的國情基礎與政策法規(guī)背景下,并購是具有退市概念的ST(包括ST和*ST)公司為了扭虧為盈、完成“摘帽”的最普遍且有效的手段。2014年10月24日,中國證監(jiān)會正式發(fā)布修訂版的《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和《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降低了上市公司并購的審批難度,進一步刺激了有關ST公司的并購活動。

        ST公司的并購過程十分復雜,其中的一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就是支付方式的選擇。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關系到并購的成敗與否。從交易地位來看,ST公司作為并購方時其目的主要是為了“保殼摘帽”;非上市公司選擇ST公司作為并購目標方時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借殼上市”;非ST公司并購ST公司時則其主要可能是基于敵意收購或戰(zhàn)略聯盟兩種目的。不同交易地位 的ST公司并購動機不同,而不同動機的并購事件中支付方式選擇也會受到不同因素的影響。不言而喻,選擇合理的支付方式能夠有效促進并購順利完成并實現預期價值,為并購雙方帶來滿意的結果。

        因此,本文擬以中國滬深證券市場中ST公司為研究對象,在有限時間序列下,構建logistic模型,分別從ST公司作為并購方和作為目標方兩種視角出發(fā),實證考察并購支付方式選擇的決定因素。

        二、文獻回顧與理論分析

        如前所述,并購支付方式是關系并購成敗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且,不同并購支付方式對并購企業(yè)績效的作用效果不同,例如以現金支付完成并購不會給企業(yè)帶來超額收益[1],但其對并購后企業(yè)償債能力及財務改善作用顯著。不僅如此,趙息和吳小貞[2]指出,不同支付方式有利于并購企業(yè)資本結構的優(yōu)化,因此受到學者們的廣泛關注。

        在并購雙方存在信息不對稱的背景下,隨著資本市場的不斷完善,并購支付方式也日趨多樣化。Fazzari, Hubbard和Petersen等[3]的研究表明,信息不對稱會造成信用市場的金融制約,影響公司的投資決策,從而刺激并購支付方式的創(chuàng)新。Hansen[4]以及Fishman[5]比較分析了并購支付方式中的現金支付與股票支付方式的優(yōu)劣:現金支付具有風險小的特點,而并購雙方對對方公司價值預估增加時股票支付完成并購更為合適。劉南君[6]對并購支付方式的種類進行了系統的總結,對比分析了現金支付、股權支付、杠桿支付、期權支付、推遲支付、綜合證券支付6種支付方式的優(yōu)劣。Audra, Erik和Yixin[7]考察了美國企業(yè)并購支付方式種類多樣性變化的時間趨勢:從1985年至2014年,現金支付方式完成并購的比例是最大的,而股票支付的比例份額在1993年至2003年期間有較大增長,近年來混合支付方式所占比例顯著增加。由此看出,并購支付方式具有動態(tài)性與多樣性。岳曉利[8]針對吉利和沃爾瑪并購事件,案例分析了并購支付方式選擇問題。關于并購支付方式的決定因素,的確值得學者們深入探討。

        一些學者研究了市場因素(包括資本利得稅、商業(yè)周期和市場利率等)對并購支付方式的影響。(1) 資本利得稅的存在會影響企業(yè)并購支付方式的選擇。Ayers, Lefanowicz和Robinson[9]的研究表明,資本利得稅越高,現金支付概率就越低。Rauh和Sufi[10]研究了英美兩國的收購案例,發(fā)現稅收因素對并購支付方式選擇具有顯著影響。Campello和Chen[11]也指出,并購方采用現金支付方式的話,并購完成后需要交納相應的資本利得稅,而股票支付方式能夠有效地延遲納稅。不過,中國目前沒有設立資本利得稅,因此分析中國企業(yè)并購案例時該因素不可作為相應變量指標。(2) 商業(yè)周期有效影響了并購支付方式。Martin[12]以標準普爾500指數作為商業(yè)周期的指標,其研究表明標準普爾500指數較高,以股票支付完成并購更為合理。那么,上市公司的并購支付方式與商業(yè)周期密切相關。(3) 市場利率對并購支付方式具有決定性作用。Haford[13]的研究表明,市場利率越低,并購方現金支付成本就越低,因此并購方更可能選擇現金支付方式來完成并購。因此,商業(yè)周期與市場利率對上市公司并購支付方式影響顯著,理應同樣作用于ST公司。

        另一些學者對并購雙方的公司因素(包括公司規(guī)模、管理者控制權、財務杠桿、股權集中度、成長機會等)進行分析,考察其與并購支付方式的關聯性。Faccio和Masulis[14]研究了目標企業(yè)交易地位對支付方式的影響效應,發(fā)現目標方為非上市公司時現金支付概率越大。Harford, Klasa和Walcott[15]考察了并購雙方相對規(guī)模對支付方式的影響。其研究表明,相對規(guī)模越大,現金支付概率越小。Alshwer[16]的研究證實,并購方規(guī)模越大,其負債能力也越強。其中,為了更好地檢驗變量效果,他用并購事件4周前的企業(yè)市場價值的自然對數作為對企業(yè)規(guī)模度量。可見,并購雙方公司規(guī)模有效影響并購支付方式的選擇。對并購方而言,(1) 管理者控制權會有效支配并購支付方式的選擇。Faccio和Masulis[14]以及Larcker和Rusticus[17]驗證了并購方擁有目標公司控制權與否關系到支付方式的選擇:并購方管理者股權越大,越愿意選擇現金支付方式并購。嚴復海和彭麗敏[18]及常啟軍和張俊[19]等通過對中國上市公司并購支付方式的研究,進一步驗證了管理者控制權對支付方式選擇影響顯著(2) 并購方財務水平對支付方式產生影響。Faccio和Masulis[14]發(fā)現,并購方杠桿效應指標與現金支付方式存在負相關關系。然而,Haford[13]的研究則得出了相反的結論。Koziol和Lawrenz[20]檢驗了并購企業(yè)的融資能力與并購支付方式的關系,發(fā)現融資能力越強,更傾向現金支付完成并購。Alshwer[16]進一步研究了金融約束與支付方式的關系,并得出了金融約束越大,并購更傾向于以股權支付完成并購。Uysal[21]的研究表明,企業(yè)的負債能力與并購支付方式有直接聯系。對目標方而言,(1) 股權集中度 與并購支付方式選擇緊密相關。Jung[17]以及Ghosh和Ruland[22]的研究發(fā)現,如果采用股票支付方式完成并購,那么并購方持有目標方的股票增加,將稀釋目標方股東的控制權,這樣他們的決策地位將受到動搖。但是,使用現金支付就不會存在這個問題。(2) 公司財務杠桿水平與并購支付方式相關。Jensen[23]的研究表明,目標方自由現金流越大,現金支付概率就越大。當股權分派率 較低時,并購方以現金支付方式完成并購交易的可能性就較大。(3) 目標方的成長機會是并購支付方式的決定因素。Martin[12]以及Nikolaos, Dimitris和Nickolaos等[24]指出,目標方的成長機會越大,股票支付的概率越大。其中,賬面市場比可以作為企業(yè)成長機會的有效指標。由此可見,公司因素是決定企業(yè)并購支付方式選擇的重要因素。

        還有部分學者探討了交易因素(包括并購態(tài)度和分析師數量)對并購支付方式的影響。(1) 并購態(tài)度對支付方式具有決定性作用。Berkovitch和Naravanan[25]分析了敵意收購和競爭者數量與并購支付方式的關系。如果并購方出于敵意收購該目標企業(yè),占有該企業(yè)的控制權能夠使并購方在該企業(yè)的未來發(fā)展與規(guī)劃上擁有足夠的話語權,因此并購方更傾向于選擇股權支付方式。(2) 分析師數量對并購支付方式具有決定作用。Healy和Palepu[26]的研究表明,并購方獲得越多的目標企業(yè)信息就越能夠有效地降低其現金支付成本。Faccio和Masulis[14]以及Chemmanur[27]的實證分析表明,并購雙方過程中分析師參與數越多,信息越充分,并購雙方更愿意以股票支付完成并購。王丹和劉威麟[28]的研究發(fā)現,如果并購雙方處于不同行業(yè),在它們之間必然存在較為顯著的信息不對稱現象。并購方無法對目標方的行業(yè)準確定位,目標方對并購方的行業(yè)了解也不夠深入,兩者并購成功后企業(yè)價值變化與未來預期的不確定因素較大。如果分析師參與有限,則并購雙方更傾向于股權支付方式以此分擔風險。可以認為,交易因素對企業(yè)并購支付方式選擇影響顯著。

        值得注意的是,學術界針對并購支付方式的研究有一定成果,但是ST公司是中國企業(yè)并購中一類非常重要的參與對象,而目前學術界對涉及ST公司的并購問題關注度較低。如王丹和劉威麟[29]研究了剔除ST公司的中國上市公司并購支付方式選擇。因此,本文認為就ST公司參與并購活動時的支付方式展開研究顯然是具有學術價值和實踐意義的。

        三、樣本選取與研究設計

        (一) 樣本選取

        自2008年起,中國證券市場由牛市轉為熊市,至2014年其格局仍未改變。因此,本文選取2008年1月至2014年10月滬深證券市場ST公司發(fā)生的并購事件作為實證研究對象。上述期間滬深A股市場上ST類上市公司共發(fā)生1214起并購事件,其中成功的1051起。相關數據來源于國泰安數據庫(http://www.gtarsc.com)。

        為了保證研究的科學性與合理性,本文根據如下原則篩選數據:

        (1) 剔除那些交易地位不明確、交易日期不明確、交易金額不明確的并購事件;

        (2) 由于上市公司并購涉及的范圍廣、金額大,一起并購事件往往無法一次性完成,因此本文將同一事件以確定交易支付方式和確定交易金額的多次執(zhí)行歸類為一個樣本;

        (3) 由于涉及金額較小的并購對雙方的影響較小,從而影響研究有效性,因此剔除成交金額低于10,000,000元人民幣的并購事件。

        上述篩選工作均借助Excel軟件完成,由此本文得到256個有效樣本。其中,ST公司為并購方的有92起,ST公司為目標方的有164起。圖1反映了2008年至2014年ST公司并購活動的支付方式分布狀況。

        圖1 2008~2014年樣本對象并購支付方式分布圖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滬深證券市場ST公司并購主要選擇現金支付方式,接下來依次是股票支付方式、混合支付方式等。其中,混合支付方式指以現金支付、股票支付、資產支付和債務承擔4種方式中一種以上進行支付的方式。根據圖1可以看出,支付方式的多樣性意味著存在相關因素導致ST公司采用不同的支付方式完成并購。但是,由于現金支付方式以外的其它方式數量較少,而且較為分散,因此本文為了提高研究的有效性,將股票支付、資產支付、混合支付、其它支付和債務承擔統一歸類為非現金支付方式,在此基礎上研究現金支付方式與非現金支付方式的決定因素問題。

        表1表示ST公司分別作為并購方和目標方的兩種情況下,研究區(qū)間內樣本中現金支付和非現金支付數量的比較。不難發(fā)現,近幾年ST公司并購中更多的是處于目標方地位,而且不論ST公司是目標方還是并購方,并購交易大部分情況下采用的是現金支付方式。

        表1 ST公司不同交易地位的現金與非現金支付方數量比較

        ST類公司在并購中的地位 現金支付(件數) 非現金支付(件數)

        作為并購方 61 31

        作為目標方 123 41

        (二) 研究設計

        1. 變量選取

        根據前文的理論分析可知,第一,企業(yè)并購支付方式的選擇不僅受到市場因素與公司因素的影響,還受到交易因素的影響;第二,就公司因素而言,不同交易地位的并購雙方受到不同的公司因素制約。因此,本文從市場因素、公司因素和交易因素三個方面探討不同交易地位的ST公司并購支付方式的決定因素。其中,市場因素包括商業(yè)周期和市場利率2個指標;公司因素包括財務杠桿、公司規(guī)模、成長機會、管理者控制權和股權集中度5個指標;交易因素包括分析師數量和交易態(tài)度2個指標。這樣,就可以對ST公司并購支付方式決定因素進行變量描述,如表2所示。

        表2 ST類上市公司并購支付方式決定因素的變量描述

        變量類型 變量名稱(符號) 變量含義

        市場因素 商業(yè)周期(X1) 并購事件首次公告日前一個月的滬深300指數回報率

        市場利率(X2) 并購事件首次公告日前一個月的市場利率

        公司因素 財務杠桿(X3) 并購事件首次公告日上一年年末的(負債的賬面價值+交易總額)/ (資產賬面價值+交易總額)

        公司規(guī)模(X4) 并購事件首次公告日上一年年末的公司市值的自然對數

        成長機會(X5) 托賓Q值

        管理者控制權(X6) 并購導致控制權轉移為“1”,否則為“0”

        股權集中度(X7) 并購事件首次公告日前一個月的公司第1~5大股東的H指數

        交易因素 分析師數量(X8) 并購事件外聘企業(yè)數量,若沒有以“0”表示

        交易態(tài)度(X9) 敵意并購為“1”,否則為“0”

        2. 模型構建

        本文運用Logistic回歸模型進行實證研究。設因變量Y是一個二分類變量,即Y=1表示事件發(fā)生,Y=0表示事件未發(fā)生,在本文中事件表示為“選擇現金支付方式”。其中,存在n個隨機變量,記為X1, X2, …, Xn,它們即影響公司并購現金支付方式選擇的因素,用以解釋因變量。那么,該事件發(fā)生的條件概率為:

        (1)

        概率模型即為:

        (2)

        一般認為,市場因素和交易因素不會因為ST公司在并購中的交易地位不同而改變。因此,本文認為不論ST公司是并購方還是目標方,市場因素和交易因素都對并購支付方式產生影響。而當ST公司是并購方時,公司規(guī)模、財務杠桿和管理者控制權這3個指標會對并購支付方式產生決定性作用;當ST公司是目標方時,公司規(guī)模、成長機會、股權集中度和財務杠桿4個指標會對支付方式產生決定性作用。

        于是,本文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時,分別從ST公司作為并購方和ST公司作為目標方的兩種情況予以實施。設Logistic條件概率模型中以P表示采用現金支付并購的概率,則選用非現金支付并購的概率為1-P。

        ST公司作為并購方時的支付方式決定因素模型為:

        (3)

        其中,P1表示ST公司是并購方的并購現金支付概率。a0表示常數項,a1, a2,…, a7為回歸系數,表示各個自變量對因變量發(fā)生概率的影響強度。

        ST公司作為目標方時的支付方式決定因素模型為:

        (4)

        其中,P2表示ST公司是目標方的并購現金支付概率。b0表示常數項,b1, b2,…, b8為回歸系數,表示各自變量對因變量發(fā)生概率的影響強度。

        四、實證結果與分析

        (一) ST公司作為并購方的并購支付方式決定因素實證分析

        1. 變量描述性統計

        表3是ST公司作為并購方的總樣本、現金支付樣本和非現金支付樣本下各變量的均值、中位數和均值差異性的描述性統計。

        表3 現金支付與非現金支付樣本描述性統計

        變量 總樣本(N=92) (1) 現金支付(N=61) (2) 非現金支付(N=31) 均值差異性((1)-(2))

        均值 中位數 均值 中位數 均值 中位數 p-value

        X1 0.017 0.025 0.014 0.014 0.023 0.029 0.001

        X2 0.030 0.030 0.030 0.030 0.029 0.030 0.301

        X3 1.020 0.613 1.038 0.609 0.942 0.609 0.025

        X4 22.126 21.941 22.110 21.938 22.163 21.977 0.391

        X6 0.583 1.000 0.597 1.000 0.594 1.000 0.045

        X8 0.458 0.000 0.418 0.000 0.478 0.000 0.031

        X9 0.083 0.000 0.090 0.000 0.058 0.000 0.257

        (1) 對于市場因素的統計檢驗,現金支付方式的商業(yè)周期指標(X1)均值和中位數均小于非現金支付方式的商業(yè)周期指標,而且均值差異性顯著,表明采用非現金支付方式完成的并購中商業(yè)周期指標平均較高。市場利率(X2)均值和中位數在總樣本下和現金支付樣本下均為0.3,對現金支付與非現金支付影響的差異性不顯著。

        (2) 對于公司因素的統計檢驗,現金支付的公司財務杠桿(X3)均值為1.038,略大于非現金支付樣本和全樣本下的公司財務杠桿。公司管理者控制權(X6)均值亦符合該規(guī)律。同時,財務杠桿均值、管理者控制權均值的現金支付與非現金支付樣本差異性顯著,表明在現金支付方式下的樣本平均財務杠桿更高,更多的管理者控制權轉移的并購是用現金支付方式完成的。此外,公司規(guī)模(X4)的現金支付樣本平均大于非現金支付樣本的公司規(guī)模,但差異性不顯著。

        (3) 對于交易因素的統計檢驗,現金支付樣本下的分析師數量(X8)均值較之總樣本下和非現金支付樣本的略小,表明在非現金支付下完成的并購中分析師參與人數更多,而中位數為0意味著一半以上的樣本中并購沒有分析師的參與。交易態(tài)度(X9)為敵意均值小于0.1,表明樣本中敵意并購較少,大部分并購態(tài)度是善意的。

        2. Logistic回歸分析及檢驗

        為了更加精確地了解各變量對支付方式的影響,本文進一步運用SPSS等軟件進行變量的Logistic回歸分析。

        表4是對Logistic模型系數的綜合檢驗,即針對回歸步驟、回歸模塊與回歸模型三個方面的似然比檢驗。由表4可以看出,回歸模型全局檢驗的顯著性均在1%的置信水平下顯著,意味著該模型可行,后續(xù)回歸分析符合科學性和合理性。

        表4 ST公司作為并購方的支付方式Logistic模型系數的綜合檢驗

        卡方 df Sig.

        回歸步驟 13.535 7 0.006***

        回歸模塊 13.535 7 0.006***

        回歸模型 13.535 7 0.000***

        注:***表示在1%的水平上顯著。

        表5為ST公司作為并購方的支付方式Logistic模型的偽決定系數比率,其中Cox&Snell R2與Nagelkerke R2表示兩種不同算法的偽決定系數的R2,是在似然值的基礎上仿線性回歸的R2解釋Logistic模型的擬合優(yōu)度,代表自變量解釋了因變量的變異占因變量總變異的比率。

        表5 ST公司作為并購方的支付方式Logistic模型偽決定系數比率R2

        -2Log似然值 Cox&Snell R2 Nagelkerke R2

        81.73 0.471 0.534

        由表5可知,兩種算法下的擬合優(yōu)度均在0.5左右,大于0.1,表示自變量的變動能夠較強地影響因變量發(fā)生概率,模型的擬合優(yōu)度較好,由此進一步檢驗了模型的有效性。

        此外,通過Logistic模型回歸分析,得到表6??梢钥闯?,在10%的置信水平下,除了公司規(guī)模(X4)以外的其它自變量均顯著,意味著在ST公司作為并購方的并購活動中,公司自身財務杠桿(X3)大小對支付方式的影響較小,因此將模型中的公司規(guī)模變量剔除。同時,商業(yè)周期(X1)、分析師數量(X8)和交易態(tài)度(X9)對現金支付發(fā)生概率具有負相關關系;市場利率(X2)、公司規(guī)模和管理者控制權(X6)三個因素與現金支付發(fā)生概率具有正相關關系。

        表6 ST公司作為并購方的支付方式Logistic模型回歸分析

        變量 B Wald Sig EXP(B)

        常數項 -0.410 0.007 0.092* 0.663

        X1 -7.942 6.028 0.014** 0.000

        X2 0.096 0.045 0.083* 1.101

        X3 0.795 1.485 0.223 2.215

        X4 0.034 0.032 0.085 1.035

        X6 0.073 0.016 0.021** 0.076

        X8 -0.693 3.672 0.055* 0.500

        X9 -2.915 4.158 0.041** 0.054

        注:*和**分別表示在10%和5%的水平上顯著。

        總的來說,根據ST公司作為并購方的支付方式決定因素Logistic模型,市場周期、市場利率、公司規(guī)模、管理者控制權、成長機會、分析師數量和交易態(tài)度等因素對ST公司作為并購方在并購支付方式的選擇上的決定作用。其線性回歸表達式為:

        (5)

        由式(5)不難看出:

        (1) 就市場因素而言,當商業(yè)周期指標增大,則現金支付的概率降低,意味著中國證券市場行情較好的情況下,ST公司并購其它公司時更愿意采用非現金支付方式;當市場利率提高時,現金支付概率也隨之增大,意味著ST公司并購其它公司時以現金支付的可能性增加。

        (2) 就公司因素而言,并購方公司規(guī)模越大,并購以現金支付的概率越大。管理者控制權指標與現金支付方式正相關,意味著ST公司并購其它公司時,為了獲取其公司控制權而更多地采用現金支付方式。

        (3) 就交易因素而言,分析師參與數量越多,對目標公司信息披露越徹底,ST公司并購時更愿意選用非現金支付方式;而當ST公司交易態(tài)度為敵意時,采用現金支付方式完成并購的可能性越小。

        此外,Nikolaos, Dimitris和Nickolaos等[20]以及王丹和劉威麟[24]的研究認為,財務杠桿對上市公司的并購支付選擇具有顯著影響,而本文分析則表明財務杠桿對支付方式選擇的影響卻并不顯著??紤]到ST公司是連續(xù)兩年虧損的公司,其財務水平不如其它上市公司的現實情況,即ST公司統計上的財務水平并不樂觀是眾所周知的。因此,ST公司并購活動不會因為其公司財務杠桿指標影響并購支付方式的選擇,這或許也是大部分學者在實證研究上市公司并購問題中剔除ST公司樣本的原因,就此需要后續(xù)進一步分析來佐證。

        (二) ST公司作為目標方的并購支付方式決定因素實證分析

        1. 變量描述性統計

        表7是ST公司作為目標方時總樣本、現金支付樣本和非現金支付樣本下各變量的均值、中位數和均值差異性的描述性統計。

        表7 ST公司作為目標方的描述性統計

        變量 總樣本(N=92) (1) 現金支付(N=61) (2) 非現金支付(N=31) 均值差異性((1)-(2))

        均值 中位數 均值 中位數 均值 中位數 p-value

        X1 -0.010 0.017 -0.017 0.014 0.011 0.021 0.012

        X2 0.031 0.030 0.031 0.030 0.032 0.030 0.641

        X3 0.932 0.590 0.931 0.589 0.936 0.592 0.049

        X4 22.006 22.011 22.004 22.072 22.012 21.881 0.485

        X5 3.143 1.812 2.774 1.824 4.318 1.778 0.002

        X7 0.123 0.083 0.126 0.084 0.115 0.074 0.000

        X8 1.029 1.000 0.990 0.000 1.152 1.000 0.025

        X9 0.377 0.000 0.362 0.000 0.424 0.000 0.026

        (1) 對于市場因素的統計檢驗,商業(yè)周期(X1)在非現金支付樣本下均值和中位數均大于總樣本和現金支付樣本,表示在更高的商業(yè)周期指標下,更多樣本的并購以非現金支付方式完成;市場利率(X2)均值在全樣本、現金支付樣本與非現金支付樣本中差異不大,表示市場利率比較穩(wěn)定。

        (2) 對于公司因素的統計檢驗,非現金支付的并購方財務杠桿(X3)均值為0.936,略大于現金支付樣本和全樣本下的財務均值,以非現金支付完成并購的并購方財務杠桿平均比以現金支付完成并購的更高;目標公司規(guī)模(X4)在以非現金支付方式完成的并購中與以現金支付方式完成的并購中平均值差異不大。非現金支付樣本比現金支付樣本中的并購方成長機會(X5)均值更大。此外,股權集中度(X7)在用現金支付方式完成的并購樣本中均值最高。

        (3) 對于交易因素的統計檢驗,現金支付樣本下的分析師數量(X8)較之總樣本下和非現金支付樣本下的均值略小,表明在非現金支付方式下完成的并購中分析師參與人數更多,而中位數為0意味著一半以上的并購樣本中沒有分析師的參與;交易態(tài)度(X9)為敵意均值在非現金支付樣本中最大。

        2. Logistic回歸分析

        本文運用SPSS等軟件對ST公司作為目標方的情況下并購支付方式決定因素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

        首先,由表8可以看出,該Logistic模型回歸的全局檢驗的顯著性均在5%的置信水平下顯著,表明該模型在置信水平為5%時有效,后續(xù)回歸分析符合科學性與合理性。

        表8 ST公司作為目標方的支付方式Logistic模型系數的綜合檢驗

        卡方 df Sig.

        回歸步驟 11.602 8 0.017**

        回歸模塊 11.602 8 0.017**

        回歸模型 11.602 8 0.017**

        注:**表示在5%的水平上顯著。

        然后,根據表9,該模型的Cox&Shell R2為0.581,Nagelkerke R2為0.621,兩種不同算法的偽決定系數R2均大于0.5,表示該模型具有較高的擬合優(yōu)度,進一步檢驗了模型的有效性。

        表9 ST公司作為目標方的支付方式Logistic模型偽決定系數R2

        -2 Log似然值 Cox & Snell R2 Nagelkerke R2

        140.219 0.581 0.621

        最后,通過Logistic回歸分析,得到表10??梢钥闯?,在10%的置信水平下,各個自變量均顯著,意味著ST公司作為目標方時并購支付方式選擇受到這些因素影響。而且,除了股權集中度(X7)和市場利率(X2)與現金支付概率正相關,商業(yè)周期(X1)、公司財務杠桿(X3)、公司規(guī)模(X4)、公司成長機會(X5)、分析師數量(X8)和交易態(tài)度(X9)對現金支付發(fā)生概率均為負相關。

        表10 ST公司作為目標方的支付方式Logistic模型回歸分析

        變量 B Wald Sig. Exp (B)

        常數項 8.145 1.999 0.957 3444.46

        X1 -6.304 4.787 0.029** 0.002

        X2 0.706 2.746 0.097* 0.493

        X3 -0.066 0.500 0.048** 0.936

        X4 -0.187 0.563 0.053* 0.830

        X5 -0.101 4.660 0.031** 0.904

        X7 2.534 0.845 0.015** 12.598

        X8 -0.279 2.121 0.084* 0.757

        X9 -0.628 1.669 0.046** 0.534

        注:*表示在10%的水平上顯著,而**表示在5%的水平上顯著。

        總體而言,基于ST公司作為目標方的支付方式決定因素的Logistic模型,市場周期、市場利率、公司規(guī)模、財務杠桿、股權集中度、成長機會、分析師數量和交易態(tài)度等因素對并購支付方式的選擇上起決定作用。其線性回歸表達式為:

        (6)

        (1) 就市場因素而言,商業(yè)周期指標增大時,現金支付的概率降低,意味著中國證券市場行情較好的情況下,并購方股價具有上漲空間,ST公司被并購時,更愿意采用非現金支付方式完成交易;當市場利率增大時,ST公司以現金支付完成并購的可能性越大。

        (2) 就公司因素而言,ST公司財務杠桿越高,意味著其償債能力越強,表明該公司具有較好的穩(wěn)健性,因此并購支付以非現金支付的可能性越大;目標公司規(guī)模越大,意味著目標公司的存續(xù)能力越強,因此ST公司被并購時非現金支付方式并購的可能性越大;公司成長機會越大,意味著該公司具有投資價值,并購雙方更愿意以非現金支付方式完成并購。然而,當ST公司作為目標方的股權集中度較大時,具有較大股權的少數股東不愿意其股票份額被稀釋,而選擇現金支付方式完成并購。

        (3) 就交易因素而言,分析師參與數量越多,對目標公司信息披露越徹底,ST公司被并購時非現金支付可能性就越大;ST公司交易態(tài)度為敵意時,現金支付方式完成并購的可能性更小。

        值得注意的是,市場因素與交易因素對不同地位的ST公司并購現金支付方式的選擇具有影響作用,而公司因素則對不同地位的ST公司影響強度不同,具體如表11所示。

        表11 不同交易地位ST公司并購支付方式的共同因素

        影響因素 影響作為并購方ST公司的權重 影響作為目標方ST公司的權重

        商業(yè)周期 -7.942 -6.304

        市場利率 0.096 0.706

        財務杠桿 0.795 -0.066

        公司規(guī)模 0.034 -0.187

        分析師數量 -0.693 -0.279

        交易態(tài)度 -2.915 -0.628

        如表11所示,屬于市場因素的商業(yè)周期和市場利率;屬于公司因素的財務杠桿和公司規(guī)模以及屬于交易因素分析師數量和交易態(tài)度,對不論何種交易地位的ST公司并購支付方式選擇影響顯著。尤其是商業(yè)周期對不同交易地位的ST公司并購現金支付方式選擇有較大的負相關性,而交易態(tài)度更大程度地影響著作為并購方的ST公司的支付方式選擇。

        五、結論及政策建議

        本文以不同交易地位的ST公司為研究對象,分別構建相應logistics模型實證分析了市場因素、公司因素和交易因素三大類因素對ST公司并購支付方式的決定作用。具體而言,本文考察了商業(yè)周期、市場利率、公司規(guī)模、成長機會、管理者控制權、股權集中度、財務杠桿、交易態(tài)度和分析師數量九大指標對雙視角下的ST公司并購支付方式的決定效應。得出結論如下:

        (1) ST公司處于不同的交易地位時,決定其并購支付方式的因素也不盡相同,而且同一因素對不同交易地位的ST公司的支付方式選擇影響方向也不盡相同。

        (2) ST公司市場因素對ST公司并購支付方式具有決定作用。商業(yè)周期指標越大,意味著股市行情越活躍,ST公司股票價格波動越大,ST公司無論作為并購方或是目標方,其選擇非現金支付中的股票支付更可能獲得股價波動帶來的超額收益;而市場利率越大,現金支付風險較小,ST公司越傾向于以現金支付完成并購。

        (3) 公司因素的不同指標對不同交易地位的ST公司支付方式選擇產生不同影響。當ST公司作為并購事件的并購方時,其公司規(guī)模和管理者控制權將較為顯著地決定其支付方式選擇。其中,ST公司為了避免其管理者控制權被稀釋而更愿意采取現金支付方式完成并購。當ST公司作為并購事件的目標方時,其公司規(guī)模、財務杠桿、成長機會和股權集中度等4個因素將更為顯著地決定其支付方式選擇。財務杠桿與公司規(guī)模指標越大意味著該公司償債與存續(xù)能力越強,其并購以非現金支付方式能夠有效降低成本;公司成長能力越強表明該公司具有投資潛力,因此非現金支付并購能夠獲取預期超額收益;當股權集中度較為集中時,少數股東掌握著絕大多數股權,因此這部分股東更加不愿意其股權被稀釋,而采用現金支付完成并購更為有效。

        (4) 交易因素對ST公司的并購支付方式也將產生影響,但ST公司在并購中處于不同交易地位并不影響其并購支付方式的選擇。當并購中分析師參與數量越多,并購雙方信息披露越徹底。在兩者較為深入地了解對方后仍堅持并購則表明對對方產生一定的信任想要更為長久的合作,因此更愿意選擇非現金支付完成并購;而當ST公司交易態(tài)度為敵意時,非現金支付方式完成并購更為合適,這樣能夠擁有對方公司一定的話語權。

        (5) 上市公司進行并購時并購公司的財務杠桿會影響并購支付方式的選擇。而本文研究發(fā)現,ST公司并購其它公司時,其財務杠桿因素對并購支付方式選擇影響不顯著。這一結果值得后續(xù)深入研究。

        并且,根據上述結論,本文提出相應對策建議:一是要注意ST公司在并購中的交易地位。不同交易地位的ST公司,在并購中支付方式選擇的主要決定因素不盡相同;二是要豐富ST公司并購支付方式多樣性。現金支付較為簡便,但其它支付方式可以不同程度彌補現金支付的不足;三是要完善ST公司支付方式的相關法規(guī)政策。ST公司由于其自身的特性,常常被作為公司并購的重點對象。而其并購支付方式的選擇伴隨著相應風險,因此需進一步加強監(jiān)管。

        總之,本文分別基于ST公司作為并購活動中的并購方和目標方,對ST公司并購支付方式決定因素進行了較為深入的分析,為ST公司并購支付方式的選擇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趙息, 劉佳音. 并購支付方式影響我國上市公司并購績效的實證研究[J]. 電力科技大學學報. 2014, 16(1): 51-56.

        [2] 趙息, 吳小貞. 企業(yè)并購支付方式對企業(yè)資本結構的影響[J]. 武漢理工大學學報. 2013, 35(6): 917-920.

        [3] Fazzari S M, Hubbard R G, Petersen B C et al. Financing constraints and corporate investment[J]. Brookings Papers on Economic Activity, 1988, 1988(1): 141-206.

        [4] Hansen R G. A theory for the choice of exchange medium in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J]. The Journal of Business, 1987, 60(1): 75-95.

        [5] Fishman M J. Preemptive bidding and the role of the medium of exchange in acquisitions[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89, 44(1): 41-57.

        [6] 劉南君. 論企業(yè)并購的支付方式[J]. 經濟縱橫, 2004, (7): 54-56.

        [7] Audra L B, Erik L, Yixin L. Time trends and determinants of the method of payment[J].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2014, 27(C): 296-304.

        [8] 岳曉利. 吉利并購沃爾瑪的并購支付方式分析[J]. 財政金融. 2014, 12(1): 64.

        [9] Ayers B C, Lefanowicz C E, Robinson J R. The effect of shareholder-level capital gains taxes on acquisition structure[J]. 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4, 79(4): 859-887.

        [10] Rauh J D, Sufi A. Capital structure and debt structure[J]. Review of Financal Studies, 2010, 23(12): 4242-4280.

        [11] Campello M, Chen L. Are financial constraints priced? Evidence from firm fundamentals and stock returns[J]. Journal of Money, Credit and Banking. 2010, 42(6): 1185-1198.

        [12] Martin K J. The method of payment in corporate acquisitions,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and management ownership[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1996, 51(4): 1227-1246.

        [13]Harford J. What drives merger waves[J]? Journal of Financal Economics, 2005, 77(3): 529-560.

        [14]Faccio M, Masulis R W. The choice of payment method in European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J]. The Journal of Finance, 2005, 60(3): 1345-1388.

        [15]Harford J, Klasa S, Walcott, N. Do ?rms have leverage target?Evidence from acquisitions[J]. Journal of Financal Economic, 2009, 93(1): 1-14.

        [16]Alshwer A A, Sibilkov V, Zaiats N. Financial constraints and the method of payment in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J]. Electronic Journal, 2011, 2(2): 1-40

        [17]Larcker D F, Rusticus T O. On the use of instrumental variables in accounting research[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10, 49(3): 186-205.

        [18] 嚴復海, 彭麗敏. 控制權私利行為與并購支付方式選擇[J]. 財會月刊. 2014, 7(2): 18-22.

        [19] 常啟軍, 張俊. 企業(yè)并購支付方式選擇研究[J]. 財會通訊. 2015, (5): 46-48.

        [20]Koziol C, Lawrenz J. Optimal design of rating-trigger step-up bonds: Agency conflicts versus asymmetric information[J]. The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2010, 16(2): 182-204.

        [21]Uysal V B. Deviation from the target capital structure and acquisition choices[J]. Journal of Financal Economics, 2011, 102(3): 602-620.

        [22]Jung K, Kim Y C, Stulz R M. Timing,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managerial discretion, and the security issue decision[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96, 42(2): 159-186.

        猜你喜歡
        并購
        新時期互聯網企業(yè)并購文獻研究與啟示
        對外經貿(2016年11期)2017-01-12 00:58:42
        從我國文化產業(yè)發(fā)展歷程分析文化產業(yè)并購動機
        對外經貿(2016年11期)2017-01-12 00:57:58
        中外企業(yè)并購定價比較研究
        美的集團并購東芝白色家電業(yè)務的效應與風險分析
        對外經貿(2016年8期)2016-12-13 03:41:40
        企業(yè)并購中存在的財務風險和應對措施
        時代金融(2016年29期)2016-12-05 16:01:23
        “蛇吞象”并購后弱勢企業(yè)的營銷策略探析
        我國互聯網企業(yè)并購問題研究
        評析外企并購中國本土日化品牌之現象
        科技視界(2016年6期)2016-07-12 08:43:16
        企業(yè)并購過程中的稅務問題
        中國企業(yè)跨境并購的策略分析
        国产高潮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 国产va免费精品高清在线| 国产精品厕所| 日韩不卡无码三区| 精彩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超爽大片黄| 婷婷五月综合激情| 日韩午夜在线视频观看| 女同三级伦理在线观看| 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精品国产aⅴ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网站夜色| 一区二区三区日韩毛片| 国产a级毛片久久久精品毛片| 国产96在线 | 欧美|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色区韩国| 日本妇女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日日骚|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激情内射亚洲一区二区| 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日韩| 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中文 国产 无码免费| 久久国产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99精品国产成人一区二区|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自拍小视频在线| 中文字幕乱码熟女人妻在线| 老熟妇仑乱视频一区二区| 无码在线观看123| 日韩一二三四区在线观看| 男女做爰高清免费视频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瑜伽|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综合网| 极品人妻被黑人中出种子| 欧美性性性性性色大片免费的| 国产精品涩涩涩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色哟哟| 无码av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无码国产精品亚洲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