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森 劉帥
摘要:隨著我國經(jīng)濟水平和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有了明顯提升的同時越來越關注文學藝術,而且相關人員還就文學藝術和人類生活進行了深入地研究,從而發(fā)現(xiàn)文學藝術可以從命理以及文化兩個方面來推動人類生活并產(chǎn)生影響,所以本文就文學藝術對于這兩方面的影響進行了分析,闡述了自己的見解,以供參考。
關鍵詞:文學藝術;人類生活;研究
文學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從遠古時代一直發(fā)展至今,已經(jīng)成為了人類精神活動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人類為何要從事文學活動?文學藝術又對人類生活的發(fā)展有著何種影響?這些問題的提出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只有解決這些問題,找出文學藝術和人類生活之間的關系,了解兩者之間的聯(lián)系,才能推動文學藝術的進一步發(fā)展,改變人類生活。
一、文學藝術在命理方面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一)可以振奮人的生命活力
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是由符號構成的,文學藝術作為其中的一種符號,對于世界的發(fā)展有著極大的影響。文學藝術是多元化的,可以通過不同的色彩、聲音以及造型方面的改變而給予人們新鮮的感覺。要知道,人類對外界事物產(chǎn)生贊賞、批判等情緒和其對事物的感官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人類通過感官機能來對事物的形象、聲音等進行分析,然后將其傳遞給大腦,由其決定對于事物的感受,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很多事物具有常態(tài)性,從而導致感官較為疲憊,進而使其生命缺乏活力,而文學藝術則恰恰可以改善此種情況,因為文學藝術是多變的,其風格等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所以可以給予感官刺激,進而激發(fā)人們的生命活力。比如說,當人們閱讀《望廬山瀑布》這一詩歌的時候,會對其中的“疑似銀河落九天”產(chǎn)生想象,進而感受到清脆悅耳的瀑布聲,大氣磅礴的瀑布流動畫面,這樣人們的感官就會受其刺激,進而振奮生命活力[1]。
(二)可以振奮人的生命空間
人是一種高級的動物,在人體中有和動物相同的特征,但也有不同之處,主要的不同之處就在于人是有意識的,可以由意識支配進行各種活動。要知道,人的意識活動具有無限的生命能量,意識的發(fā)展,可以幫助人脫離現(xiàn)實的束縛,自由的生活。由于人在意識方面具有此種能力以及向往,所以和其有著相同目標的文學藝術對于人類有著深深的吸引力,可以為人類追尋自由開拓生命空間。人在不同的生長階段,希望有不同的生命體驗,但由于人的壽命是有限的,而且人類受現(xiàn)實束縛,因此對于不同階段所渴望的生命體驗是無法實現(xiàn)的,比如說,很多人有時候就因為各種負面情緒的影響從而羨慕動物的生活,想要體驗動物的生命,此種想法就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面對這樣的情況,文學藝術可以為人類提供間接的體驗,滿足人們的生命向往。比如說,人在閱讀文學作品的時候,可以將自己融入到人物中,從而體驗快意江湖的大俠生活、體驗動物的生活,或者是變成鬼神等,不同的文學作品,可以滿足人類對于生命體驗的需求,進而振奮人的生命空間。
(三)緩解人的生命痛苦
人和動物之間是存在不同之處的,人類有和動物不相同的文化,而所有的人類文化從本質是又是相同的,都是對生命中的某一些欲望進行束縛,這就是人類之所以能夠成為人類所付出的慘痛代價。而為了緩解這些痛苦,人類又在生命極限中尋找有效的解脫方法,其中文學藝術就是最有效的解脫方式。人類在進行文學藝術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可以在思想中獲得極大程度的解放,將自身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不快以及煩悶的情緒都放置一邊,將自身對于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對于自由的向往等在日常生活中無法得到滿足的需求在文學作品創(chuàng)作中得到滿足,在文學創(chuàng)作以及欣賞文學藝術的過程中,精神狀態(tài)可以處于一種極度自由、平和以及愉悅的環(huán)境中,這樣人類的痛苦就可以得到緩解,暫時的忘卻現(xiàn)實,沉醉在美好之中[2]。
二、文學藝術在文化方面對于人類生活的影響
(一)激發(fā)創(chuàng)造智慧
相關研究人員對于人類進行研究后發(fā)現(xiàn),人類之所以能夠從動物中脫離出來,成為單一的人類,主要是因為人類具有獨特的智慧,所謂的獨特智慧,主要是指人的想象力,正是因為人類用于無限的想象力,所以人類才能在日常生活中擁有積極向上的動力,不斷的發(fā)展。人類豐富的想象力主要是在文學藝術作品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體現(xiàn)出來的,在進行文學藝術作品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人類可以暫時脫離現(xiàn)實,在想象力的帶領下從古至今、飛天走地,體驗在日常生活中無法體驗的情況以及事物,進而塑造出一個個栩栩如生、無所不能并且自由的人物。在文學藝術作品中人類的精神需求可以得到滿足,這就是人類之所以積極從事文學藝術活動的原因,也是文學藝術不斷發(fā)展的根源。
(二)陶冶詩性情懷
文學藝術活動并不能讓人們充饑御寒,但是其可以在精神方面滿足人們的所有需求,為人們營造一個可以自由行走,不受任何拘束的空間,在文學藝術活動中,人們可以超凡脫俗,活的肆意瀟灑,在詩性情懷方面得到滿足。正是因為文學藝術活動可以陶冶人們的詩性情懷,所以人類可以創(chuàng)作出多樣性的文學作品,將自身的愛國情懷、郁郁不得志的悲傷煩悶或者是面對坎坷困難的泰然自若等情緒都在作品中體現(xiàn)出來[3]。
(三)提升人格境界
人類在日常生活中所產(chǎn)生的情感是很容易被他人所影響的,比如說,當一個充滿悲傷情緒的人身處熱鬧歡快的人群中,其情緒就會有所好轉,同理,在文學藝術作品中,作者賦予作品的悲傷離合等情緒也會讓觀賞者受到影響,從而和作者在情緒上產(chǎn)生共鳴,鑒于這樣的情況,很多文學藝術作品都被賦予了一種善良、高尚并且愉悅的情感,觀看者在閱讀這樣的作品的時候,其人格就會得到培養(yǎng),人格境界就會有所提高。
三、結語
綜上所述,文學藝術之所以能夠蓬勃發(fā)展,就是因為和人類生活有著相輔相成、互相彌補的作用,在文學藝術作品創(chuàng)作中,人類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所無法得到體驗以及精神方面的需求都可以在文學藝術中得到滿足,這就是人類積極從事文學藝術活動的原因,也是推動文學藝術進步的動力。與此同時,文學藝術還可以為人類的生活提供一些生機,讓人類在生活中一些純真以及希望。
【參考文獻】
[1]楊守森.文學藝術與人類生活[J].山東社會科學,2012(10):21-29
[2]馬大康.古德曼:日常生活世界與文學藝術世界[J].學術論壇,2015,38(4):91-98
[3]羅嗣亮.文學藝術的“社會生活轉向”——延安時期毛澤東文藝與生活關系論的價值意蘊[J].現(xiàn)代哲學,2013(3):4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