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曉芳,稅紅霞,盧庭啟,王秀全,何 丹,張 華
(綿陽農業(yè)科學研究院,四川綿陽 621023)
?
糯玉米農藝性狀與鮮穗產量灰色關聯(lián)度分析
蔣曉芳,稅紅霞,盧庭啟,王秀全,何 丹,張 華
(綿陽農業(yè)科學研究院,四川綿陽 621023)
摘要[目的]明確糯玉米主要農藝性狀對鮮穗產量的影響,為四川省優(yōu)質高產糯玉米的選育和栽培提供理論依據。[方法]通過灰色關聯(lián)度分析法分析鮮食糯玉米10個農藝性狀與產量的關系。[結果]糯玉米的農藝性狀與鮮穗產量的關聯(lián)度大小為穗長>生育期>穗粗>禿尖長>行粒數(shù)>株高>穗位高>穗行數(shù)>百粒重>出籽率,穗長是影響鮮穗產量的主要因素,出籽率對產量的影響較小。[結論]在鮮食糯玉米育種中,應以穗長、生育期、穗粗、禿尖長等幾個性狀為主要目標,提高鮮食糯玉米的有效選擇。
關鍵詞糯玉米;農藝性狀;鮮穗產量;灰色關聯(lián)度
鮮食糯玉米口感香、軟、嫩、黏,營養(yǎng)豐富,易于消化,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營養(yǎng)價值和加工利用價值。因此,加快糯玉米品種的選育和產業(yè)化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玉米產量是由多個相關因素共同決定的,找出其中的主導因素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是育種的關鍵[1]?;疑P聯(lián)度分析法從品種整體出發(fā),將影響品種的主要因素以統(tǒng)一綜合指標來衡量,使得評價內容全面、評價效果更客觀[2]。筆者利用灰色關聯(lián)分析法,以2014年四川省糯玉米區(qū)域試驗的16個新組合為材料,研究了主要農藝性狀對鮮穗產量的影響,旨在為四川省優(yōu)質高產糯玉米的選育和栽培提供理論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試驗數(shù)據來源于2014年四川省糯玉米區(qū)域試驗的匯總結果,參試品種分別為佳白甜糯(A)、YYH13-2(B)、京科糯2016(C)、豐糯210(D)、SHWX401(E)、SAUWX14(F)、豐彩糯109(G)、YYH13-1(H)、HL118(I)、興彩糯1號(J)、仲彩甜13號(K)、Q糯173(L)、佳彩甜糯(M)、N6(N)、美玉13(O),對照為渝糯7號(CK)。
1.2方法
1.2.1確定參考數(shù)列和比較數(shù)列。參照鄧聚龍[3]的方法,將16個糯玉米品種的鮮穗產量和10個農藝性狀視為一個系統(tǒng),鮮穗產量作為參考數(shù)列X0,其余10個性狀為比較數(shù)列,分別記為生育期(X1)、株高(X2)、穗位高(X3)、穗長(X4)、穗粗(X5)、禿尖長(X6)、穗行數(shù)(X7)、行粒數(shù)(X8)、百粒重(X9)、出籽率(X10)。
1.2.2數(shù)據標準化。將數(shù)據進行標準化(無量綱化)處理:
(1)
1.2.3估算參考數(shù)列和比較數(shù)列的絕對差值。參考數(shù)列和比較數(shù)列的絕對差值為:
(2)
式中,Δi(k)為第k個品種的參考數(shù)列與第i個性狀第k個品種差的絕對值,即參考數(shù)列與比較序列的差序列。
1.2.4計算各性狀與產量的灰色關聯(lián)系數(shù)?;疑P聯(lián)系數(shù)計算公式:
ξi(k)=(Δmin+ρΔmax)/[Δi(k)+ρΔmax]
(3)
式中,Δmin為絕對差值Δi(k)的最小值;Δmax為絕對差值Δi(k)的最大值;ρ為分辨系數(shù),0<ρ<1,一般取ρ=0.5。
1.2.5計算各性狀與產量的灰色關聯(lián)度計算公式。灰色關聯(lián)度計算公式:
ri=1/ξi(k)
(4)
2結果與分析
2.1參試品種主要性狀與鮮穗產量表現(xiàn)對各個性狀的數(shù)據取平均值進行分析(表1),并對原始數(shù)據進行標準化處理(表2)。由表1可知,15個糯玉米品種的平均鮮穗產量變幅在11 283.00~12 631.50 kg/hm2,其中8個品種較對照增產,7個品種較對照減產。與鮮穗產量相關的10個主要性狀變異系數(shù)大小順序依次是禿尖長、穗位高、株高、穗行數(shù)、百粒重、行粒數(shù)、穗長、穗粗、出籽率、生育期。變異系數(shù)越大,選擇潛力就越大,其中禿尖的變異系數(shù)遠遠大于其他性狀,因此,在糯玉米選育過程中應重視禿尖因素,其次是穗位高、株高。
2.2鮮穗產量與主要性狀的關聯(lián)系數(shù)按照公式(2)算出鮮穗產量與各主要性狀的絕對差值(表3)。由表3可得Δmin=0.000 5,Δmax=3.394 9。將絕對差值結果帶入公式(3),求出糯玉米鮮穗產量與主要農藝性狀的關聯(lián)系數(shù)(表4)。結果表明,糯玉米同一品種不同農藝性狀的關聯(lián)系數(shù)不同,而不同組合同一農藝性狀的關聯(lián)系數(shù)也存在差異。
表1 糯玉米參試品種農藝性狀和鮮穗產量表現(xiàn)
表2 數(shù)據標準化
表3 鮮穗產量與主要性狀絕對差值
接下表
續(xù)表3
表4 鮮穗產量與主要農藝性狀的關聯(lián)系數(shù)
2.3鮮穗產量與主要性狀的關聯(lián)度由表5可知,鮮穗產量和主要農藝性狀的關聯(lián)度排序為:穗長>生育期>穗粗>禿尖長>行粒數(shù)>株高>穗位高>穗行數(shù)>百粒重>出籽率。按照灰色關聯(lián)分析原則,關聯(lián)度越大的關系越密切,關聯(lián)度小的關系較疏遠。在10個性狀中,穗長(r=0.801 2)對糯玉米鮮穗產量的影響最大;其次是生育期(r=0.775 2);再次是穗粗(r=0.758 5);出籽率(r=0.603 4)與鮮穗的關聯(lián)度最小,說明其對鮮穗產量的影響較小。因此,在糯玉米選育過程中應選擇穗長較長、生育期適中、果穗較粗的品種。
表5鮮穗產量與主要農藝性狀的關聯(lián)度(ri)和排序
Table 5Correlation degree(ri)and ranking of fresh ear yield and main agronomic traits
農藝性狀Agronomictraitsri排序RankX10.77522X20.69656X30.69177X40.80121X50.75853X60.71894X70.67468X80.71615X90.62879X100.603410
3結論與討論
該研究結果表明,與糯玉米鮮穗產量關系最密切的是穗長、生育期、穗粗。不同生態(tài)條件下,糯玉米鮮穗產量與農藝性狀的關聯(lián)度大小排序隨試驗材料的變化存在較大差異[4]。胡鐵歡[5]研究表明穗長、穗粗、行粒數(shù)與產量的關系最密切;蔡成雄等[6]認為穗行數(shù)、穗粗、穗長對產量影響最大;黃小蘭等[7]研究表明穗長、穗粗、百粒重與鮮穗產量的關聯(lián)度最大;王付娟等[8]研究表明穗粗、穗行數(shù)、穗長是影響產量的主要因素。由前人研究結果可以看出,果穗性狀是影響鮮食糯玉米產量的主要因素,主要是穗長、穗粗、穗行數(shù)、行粒數(shù)。與前人的結果在一定程度上是吻合的,但因地域和品種的不同又存在差異。因此,在四川地區(qū)進行糯玉米選擇,應重視穗
長、生育期、穗粗、禿尖長的選擇,以期獲得高產糯玉米新品種。
灰色關聯(lián)度分析法是綜合多個性狀進行全面分析,利用其對糯玉米品種進行評價,方法簡單,結果客觀、可靠。由于灰色關聯(lián)分析是對一個發(fā)展變化系統(tǒng)進行發(fā)展動態(tài)量化比較,因此,不同地區(qū)、不同品種得出的關聯(lián)度大小可能不一致,應根據各地具體條件進行選擇應用,選育并推廣符合需求的優(yōu)良糯玉米品種。
參考文獻
[1] 林建新,陳山虎,盧和頂,等.黑糯玉米主要農藝性狀的灰色關聯(lián)度分析[J].玉米科學,2004,12(S1):48-50.
[2] 顧正虎,賀嬌姣,宋麗,等.灰色關聯(lián)分析在糯玉米品種系統(tǒng)綜合評判中的應用[J].甘肅農業(yè)大學學報,2014,49(3):66-72.
[3] 鄧聚龍.農業(yè)系統(tǒng)灰色理論與方法[M].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88.
[4] 劉唐興,屠乃美.糯玉米主要農藝性狀與產量的灰色關聯(lián)度分析[J].玉米科學,2006,14(4):70-73.
[5] 胡鐵歡.不同農藝性狀對玉米產量影響的灰色關聯(lián)度分析[J].河北農業(yè)科學,2009,13(6):20-21,45.
[6] 蔡成雄,陳榮麗,周彥民,等.糯玉米鮮穗產量與農藝性狀灰色關聯(lián)度分析[J].中國農學通報,2014,30(3):214-218.
[7] 黃小蘭,陸虎華,何家如,等.鮮食糯玉米農藝性狀與鮮穗產量的灰色關聯(lián)度分析[J].農業(yè)科技通訊,2005(12):47-49.
[8] 王付娟,庫麗霞,孟慶雷,等.鮮食糯玉米農藝性狀與鮮食產量的灰色關聯(lián)度分析[J].中國農學通報,2007,23(7):253-256.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for Agronomic Traits and Fresh Ear Yield of Waxy Corn
JIANG Xiao-fang, SHUI Hong-xia, LU Ting-qi et al(Miany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Mianyang, Sichuan 621023)
Abstract[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clear effects of main agronomic traits and fresh ear yield of waxy corn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breeding and cultivation of good quality and high yield waxy corn in Sichuan Province. [Method] We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10 agronomic traits and fresh ear yield of waxy corn by grey relational analysis. [Result] It showed that fresh ear yield was closely related to spikelength, growth period, ear diameter and bald tip length, and the next were kernel per row, plant height, ear height, row per ear, kernel weight and kernel rate. The spikelength was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fresh ear yield of waxy corn, while the kernel rate had less effect on yield. [Conclusion] It should take spikelength, growth period, ear diameter and bald tip length as main breeding objectives to accelerate the effective selection of fresh waxy corn.
Key wordsWaxy corn;Agronomic trait;Fresh ear yield;Grey relation grade
收稿日期2015-12-18
作者簡介蔣曉芳(1984- ),女,四川游仙人,農藝師,碩士,從事玉米栽培研究。
中圖分類號S 5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517-6611(2016)02-06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