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饒市第十五小學蘇麗華
魅力數學——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
江西省上饒市第十五小學蘇麗華
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是文科教學所需,對于數學教學而言也同樣重要,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運用語言的藝術,揭開數學的神秘面紗,展現(xiàn)數學的無窮魅力,使教師的教學更具魅力,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的“真面目”,從而喜歡學習數學。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語言藝術對策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指出:“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在極大的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對于數學教師來說,語言交流是使用最廣泛、最基本的數學信息的載體。數學課堂教學過程就是數學知識和數學思維方式的傳遞過程,教師語言的表達質量直接影響著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直接關系到教育教學工作的成敗優(yōu)劣,也會對學生素質的提高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我們說教師的語言藝術是課堂教學藝術的核心,一堂好的數學課,必定也是課堂語言藝術的精彩展示課。
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需要教師良好的語言素養(yǎng),課堂中教師的語言藝術更值得我們研究。教學語言既非書面用語,又非口頭用語,要通俗明白,使學生聽得有滋有味,教師應該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使深奧的知識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蘊教給學生豐富的數學素養(yǎng),通過驅動學生的數學想象,來達到培養(yǎng)學生數學能力的目的。
教師的“口頭禪”,是教師長期習慣化了的語言,雖然它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了無意識行為,但是也反映了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態(tài)度。也許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習慣了老師的口頭禪,但作為教師不能完全無視這些“沒有意義的空話”給教學帶來的負面效應。
1.“流水賬”語言。有的教師整堂課表情嚴肅,語調平淡,從例題到練習,過程非常流暢,如流水賬般過了一遍。而對于本堂課的重難點卻未曾提及。
2.“泥水”語言。有的教師不放心學生的理解能力,在講課時反反復復,啰啰嗦嗦,顛來倒去,拖泥帶水,學生聽得云里霧里,昏昏欲睡。
3.命令式語言。很多初涉教壇或者有一定教學經驗的老教師都覺得對小學生還是需要嚴肅和嚴格,朋友式的對待方式日子久了只會引起他們更加變本加厲地爬到你頭上,于是很多“命令式”的語言就油然而生。
針對以上現(xiàn)象,說明加強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語言對優(yōu)化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學生學習數學的成效都是非常必要的。
1.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采用各種適合的途徑來提高自身的課堂教學語言,以保證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其發(fā)展。即調動一切可能的手段,充分刺激學生的各種感官,提高學生的認識,將學生潛在的學習需要調動起來,使數學課堂充滿愉快氣氛。
2.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就是逐步使學生學會有根有據,有條有理地觀察與思考。因此,在教學中,能讓學生觀察、思考的,教師不能代替,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采用適當的數學教學語言,從不同角度設置問題,引導學生積極觀察和思考,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觀察思考問題的習慣,從而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3.對學生學習數學成效影響很大。數學新課程的理念就是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fā)展。教學初,可能感覺操作有困難,不知道如何在課堂中落實下去。聽了些許精品課之后或多或少有了一些感悟和啟發(fā)。提問的語言要多樣化。對后進生應多問“是什么”的問題;對中等生應多問“為什么”之類的問題;對優(yōu)生應多問“有什么不同意見”這樣的問題。如此,每個學生都參與了課堂,激發(fā)學生積極性,對知識更易于理解和吸收,更提高了學習數學的成效。
隨著教學的改革,如何從本質上提高課堂效率顯得尤為重要。在諸多因素中,教師的語言構成了其中關鍵的一部分。一個教師說話水平的高低、口語能力的強弱,直接關系到教育教學工作的成敗優(yōu)劣,也會對學生素質的提高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鑒于目前課堂教學中,數學課堂語言存在著種種不科學的現(xiàn)象,影響了教學效果,因此必須優(yōu)化課堂語言,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效益的目的。
1.數學教學語言準確規(guī)范。規(guī)范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數學語言既是數學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數學知識的載體。各種定義、定理、公式、法則和性質等無不是通過數學語言來表述的。教師對這些數學概念、法則、術語的表述應該嚴謹、規(guī)范,讓學生可以準確無誤地理解。
2.數學教學語言簡潔嚴謹。數學課堂用語要求教師在講解時言簡意賅、條理清楚。有效的課堂教學不允許教師有“泥水”語言。同時,數學語言要求嚴謹,即所表達的對象之間的關系應該是符合邏輯的,正確的數學教師對定義、定理的敘述要準確,不應使學生發(fā)生疑問和誤解。
綜上所述,數學課堂教學中少不了藝術性的語言。從觀念到實踐,是一個質的飛躍,有怎么樣的教育理念就會有怎么樣的教學語言,而語言沒有固定的形式,唯有不斷錘煉,才能口隨心愿,才能正確表達我們對新課程理念的領悟與思考。它使數學教學從先前的許多誤區(qū)中自拔出來,日益走出了以教師講解為核心,擠占學生大量的自主思考時間,而一味地灌輸知識;走出了由一串串緊密的師生問答構成的課堂教學怪圈,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了學生,真正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1]邱學華.數學教師的教學語言藝術[J].小學數學教師.2001.(6)
[2]王麗君.小學數學教學語言縱橫談[J].小學教學參考.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