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剛信
(山東省聊城第一中學 山東聊城 252000)
新課改下高中歷史教學的應變策略
馬剛信
(山東省聊城第一中學 山東聊城 252000)
歷史使人明智,學習歷史有利于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豐富內心世界和情感態(tài)度,塑造完美人格,是其他學科無法替代的。在晚清教育的改革歷程中,先后經歷了洋務教育、維新教育和新政教育三個改革階段??v觀其整個歷史進程,雖然有其跨時代的進步意義,但是也有其受限于時代的局限性。只有清楚地了解其改革的動機、具體措施及其效果,客觀完整地分析其進步意義和不足,我們才能以史為鑒,明確當今我們教育改革事業(yè)的發(fā)展方向。在此,本人結合多年來歷史的教學經驗,對如何優(yōu)化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氛圍,提高高中歷史教學效率進行研究和探討。
新課改 高中歷史 教學方法 應變策略
歷史是一座高山,是時間嶙峋的巨石;歷史是滾滾的車輪,踏破紅塵;歷史是一條長河,是時間涌動的波濤;歷史是人類用生命澆灌的永不凋零的花;歷史是一幅畫,是時間絢麗的色彩;歷史不是一塊綢緞,任你隨心所欲剪裁成時髦的衣裳裝飾自己;歷史不是一張白紙,你想涂成什么顏色就可以是什么顏色。學生學習歷史,既豐富了自己的人生閱歷,拓展了眼界,還發(fā)展了自己的個性,使學生能夠發(fā)展為一個見多識廣、情趣高雅的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1]
歷史是時間的沉淀,令人為之思考;歷史是文化的流傳,令人為之贊嘆;歷史是自然的調節(jié),令人為之敬畏。歷史課程具有鮮明的人文性。學習歷史,是為了學生能夠更好地認識社會,認識生活,展現個性,進而能更好地適應生活。落后便會挨打,若缺少了歷史知識,國家、民族以及社會就無法進步。沒有歷史知識,人們就無法更好地全面發(fā)展,也無法冷靜理智地研究社會上的各種政治問題、社會問題和道德問題。細細品味歷史的發(fā)展,以史為鑒,提高自我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悉心給予學生一定的指導,讓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能夠明白是非,逐漸培養(yǎng)提高思辨能力。當然,很多人對歷史的學習都存在一定的誤區(qū),認為學習歷史就是簡單的記憶年份。誠然,對于歷史的學習的確是需要記憶年份,了解其發(fā)展進程,更重要的是其體驗并感悟的過程。當然,歷史是已然成為了過去,若要去追溯千百年前遙遠的人物及時間件太過虛無縹緲,需要學生發(fā)揮椅墊的想象力,具有一定的思辨能力。用心去體驗和感受真正的歷史是什么,歷史是如何推進時代的發(fā)展以及歷史對如今生活的影響等等。用心去感悟歷史帶來的人生哲理,將自己帶入歷史情境中,去靜心感受,去體驗,去尋找情感共鳴。[2]
隨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發(fā)展,歷史學科的內容龐大繁雜,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然會遇到許多困難阻礙。那么,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歷史教師,我們有責任引導學生學好歷史學科,優(yōu)化整合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和負擔。在新課改的教育背景下,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優(yōu)化高中歷史教學課堂:
教師傳授學生歷史知識的首要前提是先要深刻理解歷史內容,明確教材大綱范圍,清楚明白地掌握歷史框架和知識體系,了解教材的重難點,從而才能正確地引導學生學好歷史。此外,教師作為傳授知識的導體,并不能將歷史教材內容原封不動照搬照舊地強行“塞”給學生,而是要在熟知教學內容的前提下,對歷史知識進行一定的整合并優(yōu)化,結合大多數學生的學習能力及整體學習狀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在教授歷史的過程中,教師不僅僅是傳授歷史書本上的表面知識,而是應注意向學生深刻剖析歷史內涵,揭露歷史的本質,全面表現出歷史內容所蘊含的豐富情感及深刻哲理。從而在教學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陶冶學生的歷史情操,激發(fā)其情感共鳴,使學生明智,啟迪智慧。
時代在不發(fā)展,科技也在不斷地進步。隨著高新電子科技的日益進步與完善,信息技術迅速發(fā)展,歷史教師應該充分合理地應用現代技術,借助多媒體應用,通過多種途徑獲取信息并且將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從而優(yōu)化歷史課堂,提高教學效率,提升課堂的有效性。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yōu)化歷史課堂教學,對歷史課進行開放式課堂教學改革,深入推進素質教育的總要求,努力培養(yǎng)新時代人才的人文綜合素質。在教學過程中,對于用語言描述學生難以理解的宏觀和微觀地理現象與事物,教師可利用幻燈、投影、錄像、電腦等現代化教學設備進行教學,使傳統的平面教學立方體化,讓學生如身臨其境。如此一來,不僅能使學生受到感染,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力、判斷力和想象力,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個人修養(yǎng)及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于國家而言,歷史是經驗、教訓、借鑒,是過去的沉淀,是遠行的航帆,是人生的指路明燈;于個體而言,歷史是最好的老師,以史為鑒,教會我們去學習,去成長,從而不斷提高進步完善自我。由此可見,不論是于國家、民族、社會亦或是對個人而言,歷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影響也是不可或缺的。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應用,學習歷史,是為了不斷提高個人的學識修養(yǎng),品德素養(yǎng),提高生活能。總而言之,想要將優(yōu)秀的教學資源整合到課堂教學中來,教師既要做到鉆研教材,又要善于學習使用現代化技術手段,還要把握好教育教學的方向。逐步實現課堂的最優(yōu)化,使歷史教學日趨完善。[3]
[1]范小香.高中歷史課改中自主探究教學的技巧與方法[J].考試周刊,2011(7):116-117.
[2]胡同帝.高中歷史課改中自主探究教學的技巧與方法研究[J].才智,2016(9):95-96.
[3]胡于東.淺析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歷史自主學習課堂的構建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6(12):165-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