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海門市能仁小學(226100)季鳴佳
?
轉變視角,讓應用文“變廢為寶”
江蘇海門市能仁小學(226100)季鳴佳
[摘要]在教學實踐中,應用文因為模式化過重,缺少情韻,成為作文教學的“雞肋”。要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基于學情,創(chuàng)意開掘;情動辭發(fā),寓情于寫;細化活動,言有所指,從而提升應用文教學的整體效果。
[關鍵詞]創(chuàng)意開掘情動辭發(fā)言有所指應用文教學
應用文是人類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為了準確傳遞信息而形成的一種實用性文體。葉圣陶先生曾經說:“不是每個人都需要寫小說詩歌,但都應該學習應用文的寫作,小學生也是如此?!比欢诮虒W實踐中,應用文因為模式化過重,缺少情韻,成為“雞肋”,使得應用文的教學飽受詬病。
學寫應用文,新課標早就指出了明確的方向:學習讀書筆記,學習常見的應用文。但縱觀蘇教版教材,除了較為常見的書信和讀后感之外,現(xiàn)實生活中經常使用的啟事、表揚稿、海報等應用文根本不見蹤影,更不必說與時俱進。在學生尚未能夠無師自通的情況下,面對教材示范性資源的嚴重匱乏,應用文教學該何去何從呢?
對策:基于學情,創(chuàng)意開掘
教師不僅是課程資源的使用者,更是開發(fā)者。教師要根據習作教學的學段目標和學生實際的認知能力,在日常教學中結合教材文本資源,創(chuàng)造性地開掘應用文教學的資源,為學生學習撰寫應用文開辟渠道。
如在教學《記金華的雙龍洞》一文后,教師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進行解說詞的撰寫。
1.明晰路線,探尋蹤跡: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游覽雙龍洞的?與同桌合作,描繪路線示意圖;
2.悟品結合,深化感知:針對核心語段,感知描寫特點,領悟作者表達的特色;
3.凸顯情境,遷移撰寫:教師播放相關網絡視頻,形成感性認知;小組合作交流撰寫的順序和指向的特點;最后,方法引領,撰寫導游詞。
應用文與其他一般性文體的創(chuàng)作最大的區(qū)別在于,應用文具有固定的格式。這就造成了不少教師在教學時,始終以應用文慣有的格式要求作為教學的重點,依循著“例文呈現(xiàn)——講述格式——嘗試寫作”的順序進行教學。這種模式化的習作教學,顯然沒有契合學生內在的認知需求,導致學生學習過程中精神萎靡,興趣頓失。如何在應用文的教學中提升學生的興趣呢?
對策:情動辭發(fā),寓情于寫
在應用文寫作中,教師不僅要關注應用文的運用策略,更要激活學生生命的內在情感意識。如在教學“畢業(yè)贈言”時,筆者進行了這樣的教學:
1.喚醒記憶,創(chuàng)設基調:收集播放學生學校生活的剪影,激活學生在校生活的原始記憶;
2.賞析贈言,辨析高下:教師收集畢業(yè)贈言,引導學生從品質格調、語言風格等視角對優(yōu)質贈言形成感性認知;
3.方法指導,嘗試撰寫:教師給予學生適當的方法指導,讓學生在音樂和PPT的浸潤下撰寫贈言。
4.交流贈言,反思調整:將自己的贈言說給同學聽,根據他(她)的意見進行修改,做到形式與內容的高度交融。
文本創(chuàng)作的行為,無非是對“為何寫、寫什么、怎么寫”的回答。其中,“為何寫”是創(chuàng)作邏輯認知的起點,也是創(chuàng)作的歸宿。這就關涉到作者的讀者意識,尤其是應用文創(chuàng)作,與讀者息息相關,只有明確了讀者意識,應用文寫作的評判才有標準。有一次,筆者結合班級挑選護旗手,進行了一次演講稿的創(chuàng)作,學生寫出來的演講稿要么老氣橫秋,空話套話連篇,要么言不由衷,矯情做作,完全沒有把聽眾放在自己心中。
對策:細化活動,言有所指
應用文以實用為基礎,旨在準確傳遞信息,及時處理事務,深入交流情感。缺失了讀者的閱讀與參與,應用文也就成了毫無意義的一紙空文。在上述案例中,教師除了告知學生基本的演講格式之外,還對整個競選流程進行了細化,為學生演講競選時兼顧聽眾對象提供了資源。
1.四人小組合作,小組內競選,形成班級候選人,并在表格中打分量化;
2.充分發(fā)表意見,對候選文進行潤色修改,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3.班級競選,演講能夠抓住聽眾之心的必然獲取更多票數,最后對演講稿進行評議,在活動中完善演講稿。
總而言之,只有破解以上三大弊端,才能走出應用文教學的泥潭,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
(責編莫彩鳳)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068(2016)1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