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耀龍(寧夏固原市原州區(qū)楊郎中學)
用不同的教學策略激發(fā)歷史課堂活力
馬耀龍
(寧夏固原市原州區(qū)楊郎中學)
為了使師生的生命活力在課堂中得到充分的發(fā)揮。教師必需靈活運用深入探究、自主學習、授之以法、動靜結合等教學策略來調動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樣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等各種能力,也能提高課堂效率。
歷史課堂;教學策略;課堂活力
在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嘗試了用自主學習、動靜結合、深入探究、授之以法等教學策略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我覺得效果還不錯,下面就我所做的教學嘗試加以梳理。
梳理知識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把各個知識點串起來,從整體上把握所學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以便激發(fā)學生思維,學會自主學習。布魯納說能把一些思想重新綜合為一種完整思想,產生出新的結構和新的思想,即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梳理知識的方式很多,比如知識樹、圖表,甚至可以通過多媒體制作成形象生動的動畫、藝術板書等,課堂上教師應積極引導和幫助學生梳理學習內容并共同歸納總結,這樣做不但能讓學生對學習的內容有個整體上的感知,也有利于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深入探究可以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歷史觀,以消除學生“歷史無用”思想。引導學生認識不管哪一個朝代,凡是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經濟繁榮,人民才能安居樂業(yè),相反,政治腐敗,社會就會動蕩,民不聊生。教學中正確引導學生認識這一史實所蘊含的辯證原理,即“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穩(wěn)定壓倒一切的道理,不僅過去如此,今天也一樣。“歷史是一面鏡子”,我在講課中,把清政府閉關政策與唐朝開放政策所造成的截然不同的結果進行比較,使學生明白:今天我們只有跟黨走,全國人民團結一心,實行改革開放,才能國泰民安,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爭取早日成才,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實現“中國夢”增磚添瓦。
在講《漢朝的中外交流》一課時,我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張騫出使西域的杰出貢獻和深遠的歷史意義。使學生懂得張騫出使西域為加強漢朝同西域的經濟文化交流、新疆地區(qū)正式歸于中央政權管轄和開辟“絲綢之路”打下了基礎。絲綢之路的探索也為今天我國提出建設世界“絲綢之路經濟帶”提供了機遇。這對學生心靈觸動很大,增強了學生對我國古代文化的認同感與自豪感。與此同時,引導學生用歷史的觀點去判斷和分析當今社會,讓學生切身感受到歷史的實用功能,同時起到規(guī)范學生自己行為的作用。
俗話說:“與其給他一車獵物,不如給他一桿獵槍?!痹跉v史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能夠積極地注意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那就如同給了學生一把金鑰匙去開啟知識和智慧寶庫的大門。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應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狈椒ǖ挠柧毦褪悄芰Φ呐囵B(yǎng)。如講《國民革命運動與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一課中的時間記憶,我用連貫數字記憶法幫助學生記憶“四一二”與“七一五”政變,用列表記憶法幫助學生記住孫中山逝世日期與“植樹節(jié)”構成寓意聯(lián)系,使學生在大腦中形成“聯(lián)想記憶法”;讓學生指圖復述北伐的對象、經過、結果等,形成“嘗試回憶法”。對這些學習方法,學生表現出極大興趣。當然記憶方法還有很多,如前后聯(lián)系記憶法、方位圖記憶法、線索記憶法、趣味記憶法等。只有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一切思想、方法和能力都必須通過學生的個體活動而獲得?!皠屿o結合”就是在教學中重視學生的課堂行為,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根據教學內容不同,教師可以靈活選擇活動方式。我在講《昌盛的秦漢文化》一課的“紙的發(fā)明和蔡倫改進造紙術”時,為了讓學生充分認識我國發(fā)明的造紙術對人類文明所做的巨大貢獻;我引導學生邊閱讀邊思考:“你知道我們日常生活中用的紙是哪個國家首先發(fā)明的?那么我國商周和春秋時期是用什么作書寫材料的呢?竹木簡和帛與紙相比有什么缺點?既然西漢就發(fā)明了紙,為什么東漢蔡倫又要改進造紙術呢?”等,這樣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設疑解難,既培養(yǎng)了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又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內在動力才是產生有效學習的關鍵。最好的內在動力是每個孩子與生俱來的求知欲望,是對學習內容本身的興趣。為此,教師要借助多種手段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以便達到“不教而學”的效果。
總之,努力改變原有被動的學習方式,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主動學習方式,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等各種能力,還大大提高了課堂效率。
[1]張會愛.優(yōu)化教學策略,激發(fā)活力課堂[J].考試周刊,2013:102.
[2]楊思偉.高中歷史課堂之活力策略探微[J].中學課程輔導高考版:教師版,2014(17).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