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愛
(山東省萊西市城關中學)
淺談初中數(shù)學的教學反思
張新愛
(山東省萊西市城關中學)
所謂教學反思,即是對過去的教學設計,教學過程以及教學行為所進行的一種重新思考,它作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對于提高和保障課堂的教學效率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和作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有不斷進行教學反思,才能不斷調(diào)整和優(yōu)化教學設計,積累教學經(jīng)驗,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素養(yǎng)、教學水平以及教學效率。
那么,我們該如何做好教學反思呢?
備課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環(huán)節(jié),需要教師在授課之前認真鉆研教材,理解教材,并在了解學生基本情況和已有知識經(jīng)驗的基礎上,做出適合的、正確的教學設計。而教學之前的反思,即是教師對于自己教案和教學設計的重新思考,充分反思,考慮現(xiàn)有的教學設計,是否是最符合學生心理特點,最貼近學生實際情況,而且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注意學生身邊的生活,并將這些生活題材設計成為數(shù)學問題引入課堂,在增強學生熟悉感和親切感的同時,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探索,感受生活中數(shù)學的趣味性和意義,從而提高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和需要。
正所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奔幢闶墙處熢谡n前做了再精細的設計,但學生是鮮活的個體,課堂教學過程中仍舊存在很多變數(shù),是課前備課和反思過程中所沒能考慮到的。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jù)學生的反饋信息,及時、自動地在教學行為的過程中進行反思,保證課堂教學能夠高質(zhì)高效進行。但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凡有學生和自己思路不符的地方,就強行打斷,一味按照自己設計的教案和思路進行,這樣不僅致使學生的疑惑沒能得到應有的解答,影響后面的學習,而且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熱情也會隨之降低,學習興趣消失殆盡。這樣的教學無異于“一言堂”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對于學生思維發(fā)展也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出現(xiàn)的“意外”問題,教師不應回避,而應該鼓勵學生提問,引導學生探索,讓他們在自我探究的過程中學會思考和糾正,提高學生的能力。
教學之后的反思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對“得”的反思,如是否具有自主的課堂特色,教學目標是否完成,教學情景創(chuàng)設是否有效等;一方面是對“失”的反思,如哪個問題和環(huán)節(jié)設計不當,哪些活動指導不力,合作不到位等。同時,還要進一步反思,在下一次教學中如何改進教學設計,如何避免出現(xiàn)類似問題等等。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