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道德
(吉林省農安縣華家鎮(zhèn)中心小學 吉林農安 130202)
小學語文預習的有效性策略初探
張道德
(吉林省農安縣華家鎮(zhèn)中心小學 吉林農安 130202)
古語有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前預習是語文教學中一種良好、有效的學習習慣,為了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提高小學語文預習的有效性,筆者通過三個方面進行闡述:激發(fā)學生預習的興趣、教給學生課前預習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
課前預習 學習效率 激發(fā)興趣 預習習慣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在精讀指導前,得先令學生預習??梢?,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課前預習是必不可少的。通過預習,同學們帶著問題進入課堂,做到有的放矢,就會有一種想學、想問、想練、想比的良好心理,不但激發(fā)了學生自主探索和求知的欲望,而且有助于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養(yǎng)成。預習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實踐證明,課前經常預習的學生往往比不預習的成績高,而且差異是顯著的。
預習已被實踐證明是一種良好有效的學習習慣。尤其是在小學語文課程中,預習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既增強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獨立提出問題和思考問題的能力。但是,許多“預習”只是流于形式。久而久之,自然違背了預習的初衷,使得預習的有效性大打折扣。那么如何才能實現(xiàn)有效的課前預習呢?
1. 通過多種途徑讓學生認識到預習的好處。利用黑板報宣傳、通過舉行學習方法交流會、讓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同學現(xiàn)身說法,談談自己的體會感想,使其他同學認識到,預習可以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提高學習成績,使學習更輕松。
2. 通過激勵、表揚激發(fā)學生預習的興趣。
在指導學生預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有一雙慧眼,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要及時表揚,尤其是后進生。為激發(fā)學生預習興趣,可以設置學習督導記錄本。預習作業(yè)三星加三分,課堂預習交流比以前積極者一次加一分,一星期在預習交流中持續(xù)積極者加兩分。一月內要根據(jù)預習加分情況評出學習小明星,給予一定的獎勵,并通過校訊通告知家長。
3. 通過布置分層預習作業(yè)調動全體學生的預習興趣。
學生學習基礎不一樣,學習需求也就不一樣。這就要求我們在布置作業(yè)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這種差異性,科學設計。對基礎較差的學生要讓他們把課文讀熟,標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詞句;對學習較好的學生,要求他們搜集有關資料,根據(jù)課文內容提出問題,解決哪些問題。采取分層布置預習作業(yè)的方法,可以充分調動各類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取得較好的預習效果
古語云:“得法,則事半功倍;不得法,則事倍功半?!痹陬A習中既要讓學生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的方法,又要考慮到不加重學生負擔。預習本身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認為:引導學生對小學語文課文的預習,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瀏覽讀:預習的第一步,要求看課題,想問題,之后初讀課文,理出生字新詞和不理解的問題。
通文讀:預習的第二步,要求學習掌握并理解課文中的生字新詞,把課文讀通。
思考讀:預習的第三步,要求結合課后練習和自己的問題進行思考,自己解決一些問題,發(fā)現(xiàn)一些新的有價值的問題。
感悟讀:預習的第四步,再讀一遍課文,說出自己獨特的想法、感受和體驗。
熟練讀:預習的最后一步,將課文讀熟,要求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
常言道:“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睂σ黄恼陆涍^這樣用心地、反復地讀幾遍之后,一般問題都能得到解決了,更重要的是通過這樣的預習,學生對文本能有自己的獨到、深刻的見解和感悟。這對下一步進行課堂教學極其有利。
預習習慣的養(yǎng)成不是一時的,它需要長期的培養(yǎng),還需要更深入地探究,為教學任務的完成提供保障。開始訓練學生預習時,有一定的困難。在每篇課文開講前,可安排一節(jié)課的時間,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預習,嚴格督促學生按照預習要求和步驟進行預習,發(fā)現(xiàn)錯誤及時糾正,隨時解答學生在預習中遇到的問題。并組織學生開展預習經驗交流,提倡互學互幫,互相督促。在學生基本掌握預習方法后,逐步把預習活動放在課外進行,但都要進行預習情況的檢查,久而久之,使預習活動切實落實,養(yǎng)成習慣并勤于預習。
公平、公正、合理的評價體系能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自主預習效果的評價應采取小組和個人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以小組評價為主,進一步提高自主預習的有效性。每個人其實都有惰性,小學生年紀小,更是如此,如果老師經常不看不批,學生預習成果得不到老師的認可,他們就會失去預習的熱情。老師必須認真批改學生的預習作業(yè),學生才會有認真做的動力。同時,還應形成另一個檢查機制,激發(fā)學生的預習興趣。
合理安排預習時間,是提高有效預習效果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平時,可在語文教學中安排短、頻的預習時間,即從每天的晨讀課時間里擠出十分鐘,讓學生整體感識將要學習的新課文;下午的自主閱讀課再利用十分鐘,讓學生對新課文的疑問、困惑和收獲進行整理;晚上再利用十至十五分鐘時間借用工具書等來自行解決問題。這樣的時間安排,很好地緩解了學生的學習壓力和厭學的情緒,從心理上產生了愉悅心理,從而主動地去預習,提高了預習有效率。經過教師的引導,課上有針對性的檢查和評價,學生的語文預習能力逐步形成,增強了語文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培養(yǎng)了自主學習的能力,為課堂學習奠定基礎,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提高小學語文預習的有效性是新時期語文教學改革的需要,也是學生自主發(fā)展的需要,更是教師由過去的“教書匠”轉變?yōu)椤敖逃囆g家”的需要。我們每一名語文教師都應在新課標要求下積極探索,用科學的方法指導學生預習、讓學生學會預習,幫助學生掌握學習語文的方法,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教師、教材、教學輔助資料、各種有效及時信息共同互動,在預習中學會學習和思考,從而構建出充滿生命活力、求真高效的教學互長的新型學習方式。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