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鹽城毓龍路實驗學校(224001) 薛 筠
找準錯誤成因,打造高效課堂
江蘇鹽城毓龍路實驗學校(224001) 薛筠
在學習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會犯錯,教師應按不同的錯誤類型進行區(qū)分指導,幫助學生盡快走出誤區(qū)。對知識認知錯誤、邏輯錯誤和概念錯誤三種錯誤類型進行分析,以期減少學生錯誤,提高學習效率。
數(shù)學練習 錯誤類型措施
小學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習慣的重要時期,如果教師能在這個階段很好地分析學生產(chǎn)生錯誤的原因,將會對學生今后的數(shù)學學習起到較好的促進作用。
數(shù)學是系統(tǒng)性很強的學科,一般來說新知識的學習是需要以舊知識為基礎的,這就是知識認知的遷移作用,但是,舊知識也會影響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學生的很多錯誤就是由知識負向遷移導致的。
例如,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A×B+A×C=A×(B+C)”這一運算規(guī)律,因此,當他們面對“100÷10+100÷5”的時候,很可能因為知識的負向遷移而犯錯。
師:請計算“100÷10+100÷5”。
生1:約等于6.7.
師:你是怎么計算的?
生1:100÷10+100÷5=100÷(10+5)=6.7。
師:請再算一下,100÷10和100÷5各是多少?
生1:10和20,那么加起來應該是30,而不是6.7
師:沒錯。
學生的這種錯誤主要是由思維慣性導致的,若想減少這方面的錯誤,教師要消除學生“想當然”的思維習慣,應當將類似的問題“抽”出來,先作設問,當學生犯錯時,再告知學生正確的計算方法,利用錯誤引發(fā)學生的重視。
所謂邏輯性錯誤就是在思考的過程中,違反了邏輯規(guī)律所產(chǎn)生的錯誤,如偷換論題、循環(huán)論證、自相矛盾等都屬于邏輯性錯誤。
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教師先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方式來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可提示學生聯(lián)想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主要目的是為了得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但是,當教師對學生進行提問時,卻出現(xiàn)下面的對話。
師: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多少?
生1:35cm2。
師:你是怎么得出的?
生1: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底是7cm,高是5cm,那么7×5=35(cm2),所以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35cm2。
師:那么你認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底乘高嗎?
生1:是的。
顯然,學生直接套用了已知的結(jié)論。雖然教師有相關的提示,但是學生直接用猜想來證明結(jié)論就是一種錯誤的邏輯思維。
邏輯思維是一種難以把控的思維,所以教師應將邏輯思維的指導深入到日常的教學中。對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規(guī)范邏輯推理過程,避免為了趕課而縱容學生的錯誤。另外,教師需要加強自身邏輯思維的學習,只有教師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才能夠在教學中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邏輯思維的錯誤。
概念不清是學生常見的錯誤類型,主要是由于學生對概念認識零碎或模糊,因而出現(xiàn)張冠李戴或認識錯誤的現(xiàn)象。
例如,教學“垂直”時教師用細繩拴著一個鐵錠。
師:細繩和地面是什么關系?
生1:細繩垂直于地面。
師(將細橫放,與墻面成90°):現(xiàn)在細繩和墻面是什么關系?
生2:不知道。
師:現(xiàn)在細繩和墻面成90°,所以細繩垂直于墻面。
生3:但是一般說垂直時,都是豎的,沒有這樣橫的啊?
師:你們說的是生活概念上的垂直,剛剛說的是數(shù)學概念上的垂直。在數(shù)學概念上,當兩條直線相交成90°時,就說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
教師將相似的概念進行對比能,能讓學生更清晰地看到其中的區(qū)別,同時加強學生對概念的理解,以及在審題過程中加強對關鍵詞的認知,也能避免由于審題不清導致的概念混淆。
小學是學生打基礎的階段,在這個階段既要為學生將來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還要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數(shù)學思維和習慣,減輕學習壓力和負擔。
(責編羅陽)
G623.5
A
1007-9068(2016)17-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