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靖
(吉林省通化縣東寶中學)
《酸的化學性質(zhì)》教學設計
房靖
(吉林省通化縣東寶中學)
知識與能力:
1.了解酸的化學性質(zhì)(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
2.培養(yǎng)學生基本實驗技能、協(xié)作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比較、歸納能力。
過程與方法:
1.初步學會運用比較、分類、歸納、概括等方法。
2.初步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2.發(fā)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于創(chuàng)新和實踐的科學精神。
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能力狀況來看,初三學生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因此,要通過各種情境資料來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在教學中要增強直觀性和趣味性,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活躍思維,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認識問題的能力,并能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進行理性思考,形成較全面的觀點。
重點:酸和堿的化學性質(zhì)及用途。
難點:酸、堿化學性質(zhì)的掌握。
【教師活動】
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我在整理實驗室藥品時,有兩瓶無色液體的標簽模糊不清,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是蒸餾水和稀鹽酸溶液,你能幫助老師通過實驗的方法確定它們的身份嗎?同桌之間相互討論,有哪些方法?
【學生活動】
思考分析,匯報交流:稀鹽酸的性質(zhì),根據(jù)它們的性質(zhì),交流鑒別方法。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情境,激生之趣,學生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區(qū)分蒸餾水和稀鹽酸。
【教師活動】
組織、引導學生利用桌面上的藥品和儀器完成探究方案的設計。
藥品:紫色石蕊試液、鋅、鐵、鎂等金屬、大理石、生銹的鐵釘。
【學生活動】
分析交流:學生鑒別酸溶液和蒸餾水方案很多,如:①可以用紫色石蕊試液(學生知道石蕊試液遇酸變紅);②鋅、鐵、鎂等金屬(鋅、鐵、鎂金屬與酸反應產(chǎn)生氣泡);③可以用大理石(學生知道大理石中碳酸鈣與酸反應產(chǎn)生二氧化碳);④可以用生銹的鐵釘(有學生進行了課前預習);還有學生想到用聞氣味的方法……
設計意圖:設計“引導型”問題,理清知識脈絡,引出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
【教師活動】
教師將學生提出的鑒別方案一一寫在黑板上。然后引導學生討論,學生相互交流各自的方案,并對各種方案進行評議,得出可行的方案。
【教師活動】
活動與探究:我已經(jīng)將這兩瓶溶液分別標上A,B的字樣。接下來我們以小組為單位,你可以選擇一種或者是幾種方法進行實驗驗證哪一瓶溶液是稀鹽酸。
要注意以下幾點:
1.取少量待測液體,放在試管和小燒杯中鑒別;
2.注意記錄實驗現(xiàn)象、結(jié)論;
3.注意塊狀和顆粒狀藥品的取用方法,避免打破試管;
4.注意藥品的用量,避免浪費;
5.實驗后試管和小燒杯中液體倒入廢液缸中。
【學生活動】
自主探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探究。合作學習、分析歸納,交流討論,提出不同的鑒別方法,最后確定方案。
確定實驗的方案,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驗證哪一瓶溶液是稀鹽酸。
【教師活動】
教師對學生實驗時的錯誤操作進行評點,對學生中出現(xiàn)的錯誤結(jié)論作評析。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完成知識的整合過程。
【教師活動】
提出問題:經(jīng)過實驗驗證,哪一個是稀鹽酸?
同學們通過實驗都能鑒別出酸溶液和蒸餾水,通過這些實驗,同學們知道了酸都能跟哪些物質(zhì)發(fā)生反應?
【學生活動】學生總結(jié)能與酸反應的物質(zhì)
1.酸堿指示劑;2.活潑金屬;3.金屬氧化物;4.堿;5.某些鹽。
【教師活動】
提出問題:我給你準備的金屬分別是鋅、鐵、鎂,為什么沒給你準備銅呢?說明酸和什么樣的金屬能反應?
千方百計地積累新的單詞,復習舊的單詞,來建造和加固自己的詞匯大廈,為進一步學習英語、提高英語水平打下堅實的基礎。以下是在教學過程中總結(jié)下的幾點方法和體會。
1.視聽材料的學習和詞匯學習相結(jié)合的策略
在新課的教學中,我們常常會使用多種手段去引入新課,不僅想通過這些手段把學生帶入一個新的語言環(huán)境中,還想增強他們對學習英語的興趣。在這些手段利用的過程中勢必會出現(xiàn)一些新的單詞,這也為我們塑造了一個詞匯習得的機會。如,在學習高中第一模塊第二單元的English around the world的時候,可以準備了一段TED演講“Jay Walker談中國人學英語的熱潮”。此文中很多詞匯與所學課文相關(guān),并且以視聽的模式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而且文章最后幾句語言運用得非常優(yōu)美,更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英語的語言魅力,從而內(nèi)化為學習這一語言的動力。
2.美文欣賞和詞匯教學相結(jié)合的策略
新課程標準對高中生的閱讀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對學生而言需要大量地吸收課本及課外的詞匯來擴大自己的詞匯量。背誦美文就能很好地起到幫助學生擴大詞匯量的作用,如,早讀期間背誦一些語言精練的美文,通過這些文章既能學習一些課外的高頻詞匯,又能習得很多寫作素材,使學生在今后的寫作中運用更加地道、生動的詞語來表達。
在指導學生對文章進行背誦和對單詞進行講解的時候,要注意觀察詞匯,找出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潛在著眼點,通過對一個詞或者一個詞組的講解讓學生了解語言也是有它自己獨特魅力的。如,以下的句子就是教師可以讓學生領略英語神奇的舞臺。In fact,time is always fleeting and can never be re-gained.通過fleeting這個詞可以介紹給學生拼寫相似的另外兩詞flee,fleet。教師可以用這樣的句子,“我坐著艦隊轉(zhuǎn)瞬即逝地逃走了”讓學生很快完成記憶。
3.分層次小組學習的策略
按照學生英語水平的高低,將教學班分組,相同層次的學生每個星期利用課余時間復習已學過的單詞和預習接下來要學習的單詞,以及補充課外單詞,由每組的組長監(jiān)督和檢測組員的學習情況,教師按照對不同程度的小組的不同要求進行判斷和評價,對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小組進行鼓勵和獎勵,從而帶給學生學習英語的成就感,激發(fā)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動力,使得背單詞及其用法這樣的學習任務從學生的負擔變成他們自發(fā)去做的一樣有趣的活動,增加單詞學習的效率,也更有利于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對課堂教學的有效進行起到重要作用。
詞匯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逐步積累的過程,其最終的目的在于詞匯的運用。教師要從這個角度出發(fā),在教學過程千方百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fā)和保持學生的學習動機,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不同的方法引領學生進入詞匯這個神奇的世界,形成靈活多樣的教學策略,讓學生能夠更輕松、高效率地學習好詞匯,為今后的語言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李朝舟.對英語詞匯教學的思考[J].貴州教育,2004(3):38-39.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