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洪江(江西省南昌縣蓮塘第三中學)
?
導學法在高中政治哲學課堂中的應用
胡洪江
(江西省南昌縣蓮塘第三中學)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之下,高中政治課的課程標準做出了相應的調整,要求以提高素質為宗旨,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在這一背景之下,教師以往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等都要做出相應的變換,與此同時,課堂教學不再僅僅是教師單向地向學生傳授課本知識。因此,教師的教學轉向導學,正確地引導學生進行學習。
關鍵詞:高中;政治;導學法
為了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各種各樣的教學模式也在不斷地進步與發(fā)展,高中這一階段與中小學階段相比,不管是學習內容還是安排的課程都比之前增加不少。高中政治中的哲學教學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講解,學生在教師的講解過程中能夠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以及人生觀。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與發(fā)展,導學法在高中政治哲學課堂中的應用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哲學的學習是放在學生的高二階段,這時候已經分好文理科,因此有必要加深對政治的學習。高中哲學包括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價值觀和人生觀等方面的哲學知識,這些知識都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因此,教師在備課階段要樹立整體概念。首先,教師不能以一章一章的形式進行備課,而是要從整冊教材出發(fā),了解它的整體結構,進行合理教學進度的設計。其次,要遵循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根據不同的課程安排做出相應的教學方式的改變,促進學生發(fā)展。
高中哲學課不僅知識內容多,而且知識的難度系數也高,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一定的難度。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在深鉆細研教材的基礎上進行全面的知識梳理,找準知識重點,根據教學大綱的目標要求,對教材各章節(jié)作全面而又具體的分析,使得高中哲學課的知識相互聯系,形成知識網絡,促進學生更好地發(fā)展。
用辯證思維去指導學生學哲學,讓教學過程變?yōu)閹熒涣?、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即學生成為學習發(fā)展的主體,教師在其中發(fā)揮指導作用。其主要的方法就是通過小組合作模式,小組合作就是隨機地把五六個人分為一個小組,綜合組內成員的意見進行合理分工,一個集體肯定會存在有些人要好,有些人之間關系冷淡,通過隨機性進行小組分配,這樣可以避免小團體的出現,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布置完任務后可以宣布通過競賽形式使學生得到相應的獎勵來刺激學生的勝負欲。
高中政治哲學課堂中的有效教學,有利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王益輝.“導學案”的設計與實施[J].教育科學論壇,2010(10).
·編輯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