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忠華
(湖南師范大學 湖南長沙 410006;新余學院 江西新余 338004)
日本中小學信息道德教育的經驗與啟示
肖忠華
(湖南師范大學湖南長沙410006;新余學院江西新余338004)
隨著計算機和網(wǎng)絡資源的普及,信息技術將成為我們工作和生活中的必備。中小學生是未來信息技術的最大接受和運用群體,加強信息安全教育成為了世界基礎教育的新課題。日本對中小學信息道德教育關注較早,并取得了許多成功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與推廣。
日本 信息安全教育 經驗與啟示
21世紀是一個信息時代, 信息已經將人類帶入一個高速發(fā)展的快捷通道。但是,信息技術就好比一把雙刃利劍,它既可以給人類帶來巨大的方便和先進技術的享受,同時又威脅著人類的生命財產安全。例如,一個信息技術使用者擁有很高的應用能力,但如果缺乏良好的信息道德,其危害就難以想象。近年來,我國因為信息技術道德缺失而產生的犯罪現(xiàn)象日益嚴重,各種信息咋騙而導致的悲劇觸目驚心。不法分子利用虛假信息犯罪的現(xiàn)象日益嚴重。中小學生是未來信息技術支配和應用的最大群體,也是信息的受眾。對他們進行信息安全教育既是一個具有前瞻性的事業(yè),也是一個嶄新的世界課題。在這方面,日本的探索和發(fā)展較早,他們非常重視青少年的信息道德教育,對中小學信息安全教育的目的、內容、教材開發(fā)以及教學實踐實施等方面都有極為豐富的經驗。本文通過對日本信息道德教育的梳理與介紹,期待為我國的信息道德教育在理論上提供新的視角,在實踐中起到引領和借鑒作用。
日本是世界上中小學教育信息化程度較高的國家之一。在實施信息教育的過程中,在高科技和信息化社會日新月異的大背景下,各種道德倫理問題不斷浮現(xiàn),如盜版軟件、黑客入侵、病毒泛濫、信息竊取、隱私和知識產權被侵、色情圖片泛濫、利用虛假信息騙取財物和色情、傳銷犯罪以及信息技術運用中的公平性問題等成為了信息社會中的公害問題。日本政府的國家信息化目標加速推動了學校教育信息化和信息教育的發(fā)展,但同時青少年信息道德教育問題也逐漸增多,成為了威脅社會安全的隱患。例如,2004年6月,日本長崎縣左保市發(fā)生了一起惡性的兒童被殺事件,釀成這起惡性事件的關鍵是兒童薄弱的網(wǎng)絡倫理道德意識和對暴力有害信息的不恰當防御,事件的發(fā)生給日本社會和教育界造成了強烈的震蕩。而且,從90年代末至今,每年日本都會有因為青少年信息道德失范而導致的犯罪事件和違法行為的頻頻發(fā)生。面對層出不窮的信息道德問題,日本政府制訂了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期待從國家層面加強信息道德教育。在積極推進信息教育的過程中,日本教育界也采取相應了的舉措,從基礎教育開始加強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道德意識。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日本信息道德教育在不斷發(fā)展中求新求變,日臻完善。其探索的經驗和取得的成效,值得我們研究與借鑒。
在日本,信息道德教育屬于信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小學信息教育中都涉及到信息倫理道德教育的內容,如信息的可靠性、信息的公開、信息的保護以及發(fā)送信息時個人的責任、注意隱私權和著作權等。另外,隨著信息倫理道德教育日益受到重視,一些組織和學者對其內容也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討與闡釋。1996年7月,中央教育審議會發(fā)表題為 《面向21世紀日本教育的應有狀態(tài)》的第一次報告曾經指出:“必須將有關隱私權、著作權保護、安全性等的信息倫理道德知識教給孩子們?!保?]這實際上說明了信息倫理道德應當包含的部分內容。日本學者三宅健次和賀高洋曾經指出,信息倫理教育應該包括網(wǎng)絡安全、著作權保護、網(wǎng)絡禮儀與規(guī)則、網(wǎng)絡通信常識、信息(因特網(wǎng))通信文化等[2]。另一位日本學者中村一夫則將中小學信息倫理道德教育的內容歸納為三個方面,即確立新的倫理道德、確立新的常識和提高對信息價值的認識。[3]總之,日本信息道德教育的內容通過國家層面和學者專家的探討,形成清晰的界定,有了明確的教學目標。
日本信息道德教育實施的途徑從日本基礎教育信息化的建設現(xiàn)狀與發(fā)展中可以看出,從教育、研究部門到信息產業(yè)界都有參與。他們在保障教育信息化的同時,加強中小學的信息道德教育協(xié)調發(fā)展。信息道德教育涉及到國家、區(qū)域和個人層面,國家、區(qū)域層面信息道德教育主要是信息產業(yè)界同教育界的協(xié)調合作,個人層面主要是公眾信息素養(yǎng)的提高。日本政府為推行信息道德教育,編寫了專門的教材,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和教學機構,也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編寫了相應的信息道德教育教材。在學校教育中,信息道德教育的實施有兩種途徑,一種是在信息課程中開展信息道德教育;日本現(xiàn)行的中小學學習指導要領中沒有對小學生的信息道德教育目標做出具體的規(guī)定;初中階段,在“技術·家政”科中開設“信息基礎”課,約 20 到 30 課時。在信息基礎課中教授:關于信息的判斷、選擇、整理、處理,信息的創(chuàng)造和傳遞;信息對社會、人類的影響以及信息社會本身的特性;對信息重要性的認識和信息的責任感等。通過這些內容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信息道德意識。高中階段現(xiàn)行的學習指導要領中信息道德教育目標規(guī)定,信息道德教育通過“信息科”來實施。高中信息科的設置分為:信息 A、信息 B、信息C 三個科目。每一科目的教學目標也是不相同的。[4]除了學校教育實施信息道德教育以外,日本還很重視社會和家庭教育對青少年的信息道德培養(yǎng)。學校和社會、學校與家庭聯(lián)合對青少年學生實施信息道德教育。自 1993 年以來,日本中小學的課程開始出現(xiàn)信息素質教育的內容,除了在初中高中設置的信息課程以外,還分別在不同的科目中編制有關信息道德教育的內容。例如在小學的綜合學習時間、小學和初中的社會科、高中公民科的倫理課、道德活動時間等課程中,開展信息教育時,會滲透有關信息道德教育的內容。這些課程的設置是從道德教育的角度培養(yǎng)青少年對信息社會的認識,通過不同科目在有關信息教育中加上有關信息道德教育的內容,達到提高青少年信息道德意識的目的。在日本,道德教育在中學教育中是非常受重視的,日本諸多學者、一線教師都認識到信息道德教育對青少年及未來社會發(fā)展的作用。例如,神奈川大學附屬初高中信息科教師小林道夫指出:“信息道德教育作為信息教育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必須使學生了解信息社會的責任,關心信息社會的發(fā)展,培養(yǎng)信息社會的道德意識?!?/p>
1.學校信息道德教育實施的特征
根據(jù)楊煦的《日本中小學信息道德教育研究》,日本中小學信息道德教育具有以下特征。首先,日本中小學信息道德教育的實施從整體開看,是謀求以一種開放性、實踐性為主的教育方式。對各種信息道德思想在自然的開放性交流、體驗中獲得深入的理解,使學生產生對信息道德規(guī)范原則的信任何自覺遵守、對信息道德問題的正確判斷能力以及培養(yǎng)信息道德情感。道德教育可以說是一種價值觀的培養(yǎng),通過一種開放、實踐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提高積極性和自主性,學會尊重和關心;在實踐性教學中通過一些錯誤的信息行為或觀點培養(yǎng)學生的正確的觀念。信息道德教育的內容與其他教學科目結合,加深學生對信息化社會的對人類以及社會的影響,樹立適應信息化社會中應有的價值觀。 其次,廣泛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日本中小學信息道德教育不只是學校的任務,家庭、社會都是信息道德教育的支持系統(tǒng)。例如,日本互聯(lián)網(wǎng)協(xié)會與教育界聯(lián)合制定為使兒童安全利用網(wǎng)絡的規(guī)則,總結網(wǎng)絡道德問題的表現(xiàn)形式,使學校有針對性地對信息道德問題設計教學內容,培養(yǎng)青少年兒童規(guī)范的信息道德行為。再如,學校與家庭聯(lián)合,對家長進行網(wǎng)絡安全培訓,是家長能夠關注兒童利用網(wǎng)絡的正確態(tài)度。從理論上來說,對信息道德教育建立學校、家庭、社會橫向貫通教育支持系統(tǒng),有利于優(yōu)化整個社會的道德教育環(huán)境,使青少年的信息道德水平在良性合力的推動下提升。[6]
2. 日本信息道德教育的經驗
根據(jù)林文靜的《日本中小學信息道德教育問題及對策研究》,日本信息道德教育的成功經驗主要在于:政府的高度重視,加大財政投入,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通過中介機構進行調查研究,明確教學目標,編寫相關教材,注重師資培訓,不斷更新教學方法,重視實踐指導,加強國家、社會和家庭的協(xié)同。[5]于紅俠把美國、英國、日本、韓國信息道德教育的經驗歸納為:進行系統(tǒng)性的整體規(guī)劃;完善與信息倫理道德相關的標準及法規(guī);加強信息倫理道德教育的重視程度;信息倫理道德教育方式的多樣性。[7]筆者認為,日本信息道德教育的成功經驗有一下幾個方面值得我們借鑒。首先,政府的高度重視。國家制定了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宏觀引領和指導信息安全教育,并且加大財政投入,從事相關的調查研究;其次,教學路徑明確。制定方案,確定教學目標,敦促實施。最后,就是多方聯(lián)動,形成教育合力。
21世紀,人類將生活在一個由信息技術驅動的信息與網(wǎng)絡時代,青少年學生在認識信息、利用信息上或多或少會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問題,為避免問題的產生和解決所出現(xiàn)的問題,在中小學開展信息道德教育是的必要的舉措。日本的信息倫理道德教育不只是通過信息課程的教學進行相關知識的灌輸,而是通過信息與其他相關課程的教學,通過學生主體的學習活動,來培養(yǎng)他們應有的信息倫理和道德。這種全面的做法既符合日本中小學道德教育的原則,又有其信息教育的特點,值得我們借鑒。其次,加強政府力度,重視信息技術道德教育的財政投入、相關研究和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也是很必要的。再則,定期進行社會調查,關注信息安全,杜絕信息犯罪。很值得推廣與借鑒。第三,編寫專門的教材,不斷更新教學方法,注重教學效果,關注青少年的身心發(fā)展也是很有必要的。最后,加強學校、社會、家庭的團結協(xié)作,學?!皶灾岳怼保彝ァ皠又郧椤?,社會“創(chuàng)之以環(huán)境”,共同鑄造青少年信息道德教育的全方位格局。
信息安全是一個事關社會穩(wěn)定與和諧,關乎人們生命財產安全的大事,為了加快小康社會建設和中國夢的實現(xiàn),加強中小學信息安全教育已經到了非常必要的時候了。雖然我們已經進行了多年的探索,但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在信息安全教育方面的成功探索與有效實踐,為我們今后更好地推行信息安全教育,提供了經驗與啟示。希望政府、教育機構和家庭攜手努力,共同打造信息安全教育的堅強堡壘,預防信息詐騙和信息犯罪,杜絕信息受騙悲劇的重演,保障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我們希望21世紀是一個舒適、安全的信息化時代,我們的下一代能夠有效、安全地利用信息資源和信息技術推進人類的進步與發(fā)展。
[1]Takashi Sakamoto. The Issues Involv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Use in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in Japan. Improving Study[M]. Jilin Education Publishing House, 2001,6.
[2][日]三宅健次,賀高洋. 千葉大學教育學部附屬初中的信息倫理教育[EB/OL].http://www.fi ne.lett.hiroshima-u.ac.jp/,2003-03-20.
[3][日]中村一夫.關于信息道德的培養(yǎng)(一)[J].中等教育資料,1999, (9):80-81.
[4]劉彥尊.日本中小學信息倫理道德教育綜述[J].外國教育研究,2003(Vol.30,No.12):10-14.
[5]林文靜. 日本中小學信息道德教育問題及對策研究[D].西南大學,2011.
[6]楊煦.日本中小學信息道德教育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9.
[7]于洪俠. 美英日韓信息倫理道德教育的比較研究[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7(6):8-10.
肖忠華,男,中共黨員,1977年生,湖南師范大學在職研究生,江西新余學院講師,主要從事日本文化和日本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