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巖
(遼寧省東港市大東小學 遼寧東港 118300)
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教育教學管理
許 巖
(遼寧省東港市大東小學 遼寧東港 118300)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小學教育的重要性日漸突出。小學教育作為學生學習生涯的基礎階段,關系著國家未來人才的發(fā)展方向。從小學教育教學的現狀來看,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與不足,嚴重阻礙了教育教學的順利發(fā)展。文章對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教育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并提出若干解決對策。
新課改 小學教學 管理
小學是培養(yǎng)人才的基礎階段,是國家未來人才儲備的關鍵時期。新課改提出尊重學生自身意識的發(fā)揮,突出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將“以學帶教”作為素質教育貫徹與實施的核心思想。為了滿足社會發(fā)展需要,應積極轉變傳統教學理念﹑促進教學方式與時俱進的發(fā)展。
新課改的主要特征是具有時代性。首先,要求學生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和革命傳統;其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再次,初步形成創(chuàng)新意識﹑探索意識,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最后,具有健壯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養(yǎng)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進而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落實促進學生發(fā)展這一基本理念,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體現在教學目標上,要按照課程標準﹑教學內容的科學體系進行教學,完成知識﹑技能等基礎性目標,還要注意學生發(fā)展性目標的形成;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認真研究課堂教學策略。教師是教育教學的引導者﹑方法的建立者,而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者,要發(fā)揮自身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根據新課改中評價目標的要求,課堂教學評價要沿著教師成長的方向發(fā)展。其重點不是鑒定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而是診斷學生提出的問題,制定教師的個人發(fā)展目標,滿足教師的個人發(fā)展需求。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占有絕對的主體地位,一切以教師教為中心。但在新課改背景下,要求將學生作為教學主體,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則占據教育教學的指導地位。在角色轉換過程中,教師心理落差較大,再加上專業(yè)水平有限,很難轉變觀念,無法在教學中發(fā)揮引導作用。
在傳統教學活動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學生缺乏獨立思考的環(huán)境,學習較為被動。雖然新課改要求教師注重學生發(fā)展,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但傳統教育影響較大,多重視學生成績,以成績作為評價標準,并未實現根本意義上的改革。傳統的教育理念﹑學習觀念都沒有從根本上轉變過來。
為全面推進新課改,落實學生“素質教育”與“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要求。教師應具備多方面的能力與素質,不僅要有專業(yè)的教學能力,還要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溝通能力。而處于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過程中的教師,這些能力還有待提高,無法滿足新課改的實際需要。很多教師仍然故步自封,安于現狀,不思進取,工作效率偏低。學校對于教師的培訓效果也不明顯,甚至沒有專業(yè)﹑系統的培訓。因此,師資力量無法滿足教育改革與發(fā)展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教學管理的進步與發(fā)展。
在新課改標準下,應建立新的教學理念,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這就要求教師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語文教學中加入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不再單一地教授課本內容,而是結合課本內容引發(fā)聯想。學習“人”這個生字時,讓學生查閱字典,發(fā)現這個字還能衍生出“大”“太”“從”等。這種方式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還能拓展知識面。
在小學教學管理中,教師扮演著重要的引導與管理角色,關系著學生素質的提升與能力的提高。因此,要根據新課改要求,加強師資力量,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為此,學校應就現有的師資根據年齡結構﹑學歷結構﹑學科結構的差異性進行分類,由經驗豐富的教師指導經驗尚淺的教師進行課堂實戰(zhàn)講解,由知識結構新的教師帶動知識結構老的教師進行“再學習”,打造骨干精英教師團隊。同時,在校園內全面貫徹“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提高教師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打造師德高尚﹑業(yè)務過硬,具有奉獻精神和創(chuàng)造力的教師隊伍。
教育教學管理制度要符合學校﹑學生﹑教師的發(fā)展需要。在制定方案過程中要做到以下幾點:
將教學計劃﹑教學運行﹑教學質量與評價,以及學科﹑課程﹑學風﹑教學隊伍建設納入管理制度。
根據學校實際發(fā)展不斷修訂,制定適應學生發(fā)展的管理內容;第三,針對一些容易出現問題的環(huán)節(jié),要建立健全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附加管理制度。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教育教學管理要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突破障礙,采取科學﹑合理的教育教學策略,切實提高小學教育水平,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大家都知道成功的管理,不僅僅只有一套科學規(guī)范的管理制度,更需要從人的情感需要和發(fā)展的角度來思考管理的方法。在學校的管理中,要尊重人﹑信任人的環(huán)境。學校領導在和教師的交往中;關心教師的生活,盡力提高教師的工資待遇。讓教師在學校中能愉快地工作﹑學習和生活,從而增強了教師的自我管理意識,對領導的信任感,從而提高小學教育教學管理的質量
[1]宋美芳.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初探[J].學周刊,2012,(19):145.
[2]甘澤敏.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教育教學管理問題研究[J].中華少年,2016,(9):253.
[3]王淑榮,田濤.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教育教學管理探究[J].西部素質教,2016,(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