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靜(宿遷澤達職業(yè)技術學院)
對高職《建筑材料》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
熊靜
(宿遷澤達職業(yè)技術學院)
通過分析建筑材料的課程性質和課程特點,結合本課程在建筑工程技術專業(yè)的地位以及聯系自己多年的教學研究與實踐,針對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提出了幾點教學改革思路,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為以后的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高職;建筑材料;教學改革;教學手段
《建筑材料》是高等職業(yè)教育建筑工程類專業(yè)一門重要的專業(yè)基礎課,涵蓋了傳統(tǒng)建材(鋼筋、水泥、木材)、新型材料(防水材料)和建筑裝飾材料等內容,學好它之后可為后續(xù)“建筑結構”、“建筑施工技術”“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等專業(yè)課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培養(yǎng)濃厚的學習興趣,增強信心。然而,多年以來,高職教育模式一直受本科教育影響較大,無論是教學方法還是教材很多都是本科模式的壓縮版。為了適應教育部制定的《2016年高職院校十三五發(fā)展規(guī)劃》以及《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yè)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等職業(yè)教育文件的要求,緊緊圍繞高職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yè)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發(fā)展道路,培養(yǎng)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等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為了適應新的形勢,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研究與實踐,針對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提出幾點教學改革思路,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為以后的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1.理論教學的改革
本課程的教學定位是讓學生學會怎樣選用材料,需要的知識面廣而不深。
對于理論教學,教師要合理地選取教材內容,講授的內容淺一些而涉及的范圍要寬一些。教學內容要充分體現本課程的新穎性、實用性、動態(tài)性的特點。在以往的教材中,天然石材、黏土磚瓦、石膏水泥、普通混凝土、鋼材、木材等傳統(tǒng)的、落伍的、沒有發(fā)展前途的建筑材料講得過多,浪費了一定的課時,雖然現在的建筑行業(yè)中仍在大量使用這些材料,但是我們要更多地關注建筑材料的發(fā)展方向,盡量增加對新型材料、新型產品、新型工藝以及新型技術的講授,比如,建筑塑料以及合成高分子復合材料等。在講授傳統(tǒng)材料的同時,要讓學生更多地感受到新材料的優(yōu)勢,了解更多的新材料信息。
2.實踐教學內容的改革
(1)實驗課教學內容
和理論教學相比,實驗教學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設計能力、動手操作以及開拓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所以實驗教學的內容要明顯有別于理論教學,同時還要和以往的驗證式實驗教學相區(qū)分,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進行綜合性、創(chuàng)新型的實驗教學;要以學生主體,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教材中應該多多增加綜合實驗項目。一般教材中的實驗設計缺乏條理性和整體性,僅僅是簡單實驗的羅列。實踐教學內容應該在原有實驗內容的基礎上,多增加一些綜合實驗的內容,通過具體項目導入,模擬工程施工現場建筑材料檢測項目,進行綜合實驗的設計,讓他們自己去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另外,實驗報告應采用最新的標準進行編排設計,內容盡量符合以后的崗位要求。
(2)實踐課教學內容
往往理論課教學和實驗課教學之后,學生對于建筑工程上的材料仍有很多不熟悉的地方,這說明教學和現實是脫節(jié)的。因此,僅僅有實驗教學還不夠,還需要增加實踐課的教學,也就是經常說的認識實習。教師應該選取合適的實踐教學基地,讓一線的建筑工人給學生講解、辨認和分析各類材料,重點介紹新材料在當前建筑中的應用和優(yōu)勢等。
1.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課堂講授是一種最為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靠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給學生。但是,由于高職學生自身的特點(注意力不集中、自控力差),如果只是教師一味地在講臺上講,時間一長,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的興趣,積極性也會下降。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多媒體課件、實驗視頻和教學錄像等手段,通過文字、聲音、圖形和影像等多種感覺媒體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那么學生就可以同時具備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
對于實驗課的講解,可以通過實驗操作視頻和錄像,這樣可以讓學生一目了然。想要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在上課過程中可以適當穿插一些工程案例,或者講一些與材料相關的小故事,例如,在講石灰這一材料時,介紹了石灰的特性和應用后,可以用詩人于謙的一首“石灰吟”來結束這一節(jié),這樣就會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石灰的特性和應用,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采用實物樣品教學,通過課外實訓基地進行教學
在學校建立建材樣品展覽室,教師在講授相應的建筑材料時,將建材樣品帶進課堂,讓學生先觀察、傳看、加深認識之后再介紹具體內容,同時,教師還可以將理論課堂搬到課外,比如,到正在施工的建筑工地、水泥廠、混凝土預制廠及建材交易市場進行參觀、實習,同時還可以邀請工程的項目經理給學生講解:工程用哪些建材;地基、樓板、梁、柱等在選材上的注意點;材料進場之后要做哪些必要的檢驗和檢測;現場儲存和堆放應注意的問題。通過課外實訓基地的現場教學,讓學生真正理解教學內容,做到理論與實際融會貫通,同時也為畢業(yè)后在施工和設計中合理選材打下堅實的基礎。
3.有效利用移動互聯網進行學習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和日益壯大,通過網上平臺進行學習已成為當今學習知識的主流。目前,在互聯網上可以查到很多高校的院級、省級、國家級的建筑材料精品課程資料,通過學習可以補充教學內容的不足,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建筑材料的課程教學改革需要經歷一個逐漸推進、逐漸發(fā)展的過程,需要教師積極的引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合理地設置課程內容,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加強實訓環(huán)節(jié)的訓練,為學生打下良好的基礎,從而勝任未來的工作崗位。
[1]劉娟.關于高職建筑材料課程改革的思考[J].泰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8).
[2]高亞麗.高職建筑材料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山西建筑,2012(1).
[3]呂文曉,嚴超君.高職《建筑材料》課程項目化改革探討[J].職業(yè)教育研究,2011(7):95-96.
[4]王斌.對高職建筑材料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10).
·編輯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