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請你耐心些
——淺談耐心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蘭小菊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阿克蘇市阿依庫勒鎮(zhèn)中心小學)
耐心是愛的一種表現(xiàn),是教育教學成功的保障。耐心能夠使教師以一種寬容的心態(tài)對待學生的弱點,以一種接納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的個性。耐心意味著教師愿意承認學生在努力學會做人、努力獲得知識過程中的局限性,愿意做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守望者。
今天的社會高度發(fā)展,我們的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很多的事物都失去了原有的耐心,縮短了原有的生長周期,如揠苗助長般成長著。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教育也難獨善其身,新時代的教師有著越來越高的知識水平,掌握著越來越多的教育技能,卻缺失了教育者應有的耐心。
一、學生的成長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漫長過程,只有耐心教育才符合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
張文質先生在《慢教育》一書中說到:“教育是一個慢活、細活,是生命潛移默化的過程,所謂潤物細無聲,教育的變化是極其緩慢、細微的,它需要生命的沉潛,需要深耕細作式的關注與規(guī)范?!惫苤僖灿性疲骸耙荒曛嫞鐦涔?;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生之計,莫如樹人。”可見,教育就是一項不能立竿見影的大工程,需要我們有耐心,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耐心等待。
2.有很多的遺憾都起因于教師對學生缺少耐心
一次寫作課上,老師布置了題目為《夢》的說話作文。一個小男孩怯生生地說:“每當黑夜降臨,我總做一個夢,夢見自己變成一只老鼠,偷走……”沒等說完,其他孩子和老師一起哄笑起來……
轉眼十年過去了,昔日的小男孩已經(jīng)大學畢業(yè),被分配到省高檢院工作。他在給當年的語文老師的一封信中,把那沒說完的“說話作文”寫給老師:我想變成一只老鼠/把冬的光輝偷回/還給迷人的金秋/把夏的鮮花盜去/裝扮春天的風流/我想變成一只老鼠/把世間的黑暗統(tǒng)統(tǒng)偷走/哪怕閃電劃破云頭/哪怕寒風把心刺透/我也決不縮回已伸出的手。
多么奇特的想象呀!在孩子童話般的意向中,老鼠也可以是代表真善美的英雄。面對這封來信,這位語文教師無不遺憾地說:“如果當時的我能多一點耐心,就不會打破這個孩子美麗的夢。”是啊,在我們的教育中,有那么多的遺憾,都源于當初教師缺少的那份耐心!
3.教師要有健全的人格,耐心是現(xiàn)代教師最容易忽略的一項心理品質
教育心理學指出:現(xiàn)代教師素質是以心理品質為基礎的,教師心理品質是教師的一項重要勞動工具。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心理品質對學生心靈的影響是任何其他教育手段都無法替代的。它不僅表現(xiàn)為一種教育才能,而且直接影響著教師教育與教學工作的成敗,并且成為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人格。教師的人格特征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師的人格魅力是一種極好的教育力量,任何一個學生都喜歡和藹可親、溫和、寬容、民主、合作、公平、幽默、關心理解學生的教師,他們不僅愿意接受這些老師的知識傳授與各種教育,而且會自然而然地學習和模仿老師的行為舉止。耐心是學生喜歡的教師所具有的心理品質之一,它會讓學生覺得教師溫和,容易接近。
教書育人,本應是循循善誘、潤物無聲的過程??稍絹碓蕉嗟囊蛩刈尳逃兊盟俪桑尳處熥兊眉辈豢赡?。教育的功利性,過分追求高分,用成績來衡量教育。教師的工作壓力大,他們不再是單純的教育工作者,不單是“傳道授業(yè)解惑”,還有了更多的工作和角色,如各類研究,行政干涉,各種各樣的活動。當學校在以教學成績來量化教師時,教師也就失去了教育的耐心,忽略了學生成長的過程。
《麥田里的守望者》為世界貢獻了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個詞叫——守望。不論如何,學生總會長大,知識總會掌握,只是需要時間,需要教師用更多的耐心去澆灌,需要我們做“教育”這塊麥田里的守望者。
1.教學課堂上要有耐心
鹽酸納美芬預防小兒全麻誘導期瑞芬太尼誘發(fā)嗆咳的臨床觀察……………………… 姜 燕,魏 嶸,傅月珍,等(4·305)
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的主體性與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而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與教師的耐心是離不開的。在日常教學中,有很多的教師為了趕時間完成教學任務,會缺乏足夠的耐心。當提問到一個學生回答某個問題一時回答不出來時,便轉而提問另一個學生或是自己講解。安排的討論環(huán)節(jié),教學設計時長五分鐘,五分鐘后學生依舊沒能討論出結果,教師便會自行引導學生得出結果。那個沒答出問題的學生,可能就快要思考出答案了,那個討論,可能馬上就能歸納出結果了,只需要我們耐心等待一下,給個充足的時間便好了??涩F(xiàn)在,為了趕這一點教學時間,打消了學生回答問題或是討論的積極性,時間長了便會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意識。
名師魏書生先生在上課時,總給人一種悠閑自在、不緊不慢的感覺,在學生回答問題時,他會耐心等待,等學生自己回答,不論對錯,都會等學生回答完整。組織課堂活動時,五分鐘還沒達到他想要的效果,便再加時兩分鐘。他就這樣“縱容”著他的學生,可學生卻學習得更加積極了,自主學習能力越來越強,他不過是耐心了些,給了學生充足的時間,想要的教學效果便就達到了!
2.聽學生把話說完
有教師說,現(xiàn)在的學生越來越難以溝通,根本不知道他們在想什么?可是教師是否反思過:為什么學生難以溝通?很多時候的原因在于,你根本沒有聽他把話說完。
在《窗邊的小豆豆》中,巴學園的校長小林宗作先生在第一次見到小豆豆時,聽小豆豆講了四個小時的話。盡管小豆豆講得顛三倒四,想到一點講一點,可校長很認真地聽了?!盁o論過去還是后來,再也沒有哪個大人這么認真地聽豆豆講話了?!边@讓“模模糊糊的有種感覺,仿佛自己被人疏遠了,而且也不同于其他小朋友,好像唯獨自己有點讓人家冷眼相看似的”,豆豆“心里就感到踏實、溫暖,心情也愉快了”。豆豆立刻就喜歡上了這位校長,“若是能和這個人永遠在一起也不錯呀!”。
3.愿意承認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的局限性
現(xiàn)在越來越多教師體罰學生的負面新聞,就是教師缺乏耐心的典型例子。因為急于求成,面對學生成長中的局限性,失去了耐心,就會使用體罰的“教育”手段。
很多的時候,我們聽到一些教師在嚷:“都說幾遍了,怎么還不會?”“天天說,天天說,還犯這種低級錯誤?”“你簡直無藥可救了!”……我們身邊就不乏這樣的教師典型。事實上,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最需要的是教師的耐心。教育學生不是一兩次就能解決的事情,如果這么簡單,就不需要教師了。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會經(jīng)常地、反復地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我們要容忍學生一次又一次的問題和錯誤,不必大發(fā)雷霆、大動干戈,只要耐心地去指出、去糾正他們的問題和錯誤,反復引導,如春風細雨般慢慢氤氳學生的心靈、滋潤學生的心田,才能讓學生主動接受教育,自覺地完善成長。
常言道:欲速則不達。知識的積累、思想意識的形成,伴隨著學生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這個過程,需要教師的耐心等待。在這等待的日子里,可能會有偏離“正軌”的時候,可能會有犯錯的時候,可能還會出現(xiàn)停滯不前甚至是后退的時候,但請耐心些,不要用成人的標準去嚴苛他們,不要急著用成人的眼光去斷言,不要急于求成。我們只需相信:每個學生都是種子,只是花期不同。有的花一開始就燦爛綻放,有的花則需要漫長的等待,不要看著怒放的花,去指責還沒動靜的種子,要相信他,靜等花開?;蛟S,你的耐心澆灌下成長的,不是花兒,而是一顆參天大樹。
4.提升自我修養(yǎng),健全自我人格
教師的個人修養(yǎng),體現(xiàn)在有能良好地駕馭情緒的能力。自控力差,是因為不具備足夠的耐心。耐心能如實地反映出一個教師自我修養(yǎng)的程度。教師應有教師的形象,凡事都要心平氣和,方顯從容大度師者之范。任何發(fā)火或沖動其實都是在暴露自己的缺陷,只有冷靜地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才能獲得學生的尊敬與愛戴。
老師,請你耐心些!愿我們的孩子能有“蓬頭稚子學垂綸”的天真浪漫,有“忙趁東風放紙鳶”的閑暇時光。我們不奢求輝煌,只需保持一個平常心態(tài),做一個有耐心的教師。
[1]房麗英.小學生德育案例:耐心教育孩子[J].南北橋,2013(3).
[2]賈麗霞.老師,請耐心些[M].新課程,2012(10).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