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梨
(湘潭市雨湖區(qū)九華經開區(qū)吉利學校 湖南湘潭 411100)
?
淺談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責任意識
陳 梨
(湘潭市雨湖區(qū)九華經開區(qū)吉利學校 湖南湘潭 411100)
摘 要:小學生的年紀還處在受家人、長輩寵愛的階段,習慣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思考方式,對于小學德育中的責任只是一知半解。我們之所以強調責任是因為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需要每個公民貢獻自己的力量,能夠做到心中有社會,做事為集體;具體到社會交往中,富有責任感的人必定是受人尊敬的人,交朋友、做生意、談合作,沒有責任意識的人是不在考慮之列的。小學生的德育正處在孩子身心成長發(fā)育的關鍵期,這個時候必須由學校、社會和家庭三位一體,幫助和引導孩子樹立責任意識。
關鍵詞:小學生 責任意識 班級管理 角色定位
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迅速,信息交流暢通無阻,市場經濟繁榮發(fā)展,新事物、新技術、新思想不斷涌現(xiàn),相比于幾十年前,中國人現(xiàn)在的接受能力已經大大提高,受市場經濟、全球化影響很大。一些傳統(tǒng)的責任意識、擔當意識、集體意識有所削弱,基本在年輕一代的身上看不到他們有報效祖國、回報社會等的志向。相反的是大多數(shù)人的理想都是以經濟目標、社會地位等一些比較物質的東西,已經很難在大多數(shù)群眾心中樹立起責任的旗幟。面對這樣的情況,身為人民教師,肩負教育、培養(yǎng)祖國未來棟梁的職責,我們必須重視起來,切實加強對小學生的責任意識教育。
責任意識現(xiàn)在已經出現(xiàn)在了教科書、小學生守則等各個地方,甚至在音樂課堂也能聽到學生們高唱為社會發(fā)展貢獻力量的歌曲。但是這些東西如果沒有具體有效的實施辦法,就會變成一個口號,一句空話,無法在小學生心中起到作用。宣傳固然重要,但是不能只靠宣傳,小學生還是一群心智發(fā)展不成熟的孩子,他們都在父母家庭的保護下,沒有接觸到社會,不知道什么叫貢獻,不知道什么叫付出,更不理解什么叫責任。在他們看來,責任或許就是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責任是犯了錯誤之后的懲罰,實則不然,責任是一種信念,是一種良好的作風習慣,是一種偉大的行為品質。一個國家要想發(fā)展,必定要靠它的人民進行建設,同時他們還要受到一系列規(guī)則的約束,規(guī)則是為了自由,并不是限制自由,規(guī)則的產生是為了更好地建設服務的,是針對一小部分沒有責任意識的人所列出的一系列行為規(guī)范。
設想一下,如果人人都沒有責任意識,都以自我利益為絕對導向,那么社會上的規(guī)則也就失效了,沒有了規(guī)則當然一片混亂,最終結果是誰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老師在進行教育的過程中,必須要講明白、講清楚,讓學生知道什么叫責任,不是一句兩句的概念,首先自己要明確樹立責任意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果錯過了這個階段再想去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心就沒有那么容易了。責任不是別人要求的,而是自己要做的。
主要是指教育的方法應該委婉有效,通過榜樣的行為力量去教育學生,比起一味地要求管理效果更好。父母、老師、同學都可以是榜樣,或者書中人物、名人學者、歷史政客等等,教師要善于利用身邊的一切資源,對同學們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孩子受老師和家長的影響比較大,這就要求老師要和家長建立密切的聯(lián)系,達成一致,首先自己要做到愛人、愛己,在處理一些事情的時候采取正確的方法,孩子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最終會落實到行動上,這就達到了我們要的教育效果。比如,要求學生上課不許遲到,首先老師就要守時;要求學生不闖紅燈,首先家長就要嚴格遵守交通規(guī)則;要求學生尊敬師長,老師和家長自己就要對長輩敬愛、關懷,這種方法雖然不如直接教育效果更加直觀,但是對于學生心理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他們會把學到的東西當做自己的行為標桿,不知不覺中找到了自己的責任意識。
再具體德育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角色分工的辦法,讓學生親身體驗責任的力量。首先,班級范圍內,設立班長、學習委員和其他班干部,平時學校和班主任的教學任務由他們傳達,并且負責把學生們的想法和狀態(tài)向老師匯報。在平時自習課,要有專門的同學例如紀律委員負責維持秩序;學習方法上,成立學習小組,每個學習小組要有一個組長,主管組織討論和傳達意見想法、一個記錄員,主要負責課題研究成果的記錄工作、一個發(fā)言人,在集體發(fā)言時代表自己的小組表達主要看法和研究成果。其中,劉啟航、朱定文、羅文杰等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表現(xiàn)出色,找到了自己的責任感,是學生們學習的榜樣。各司其職,讓每個同學都能獲得強烈的存在感,一個團隊少了他們其中任何一個人都不能得到正常有序地運行。我努力為我的學生創(chuàng)造一切可以得到鍛煉的機會,一個任務分配下去,就要有人對這件事負責,組織活動也好,協(xié)助管理也好,都是對他們的鍛煉。以此讓他們初步體會到責任對于集體活動的重要性。
讀書不僅限于課本知識,很多課外書籍里面蘊藏著無數(shù)智慧的寶藏?,F(xiàn)在社會和學校每每提倡學生要多讀書、讀好書,可是真正能做到多讀書的寥寥無幾。教師應該多提倡、多支持、多鼓勵,要讓讀書落實到行動上,給學生們推薦一些三觀正直的書籍,讓他們能受到感染和熏陶,以書中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很多小學生對于責任意識模糊是因為他們沒有在實際生活中遇到過,也沒有人會要求一個孩子承擔怎樣的責任,責任更多是自發(fā)形成的,所以必須要讓學生自己去感悟,自己去主動形成。書中會有模范人物的典型事例,他們熱愛祖國、孝敬父母,能夠誠實守信,嚴于律己,遵守規(guī)范,不做損人利己、危害社會的事情。
責任行動在身邊,光喊口號注定要變成空話,只有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去才能真正貫徹做好。除了在學校中給學生提供不同角色鍛煉的機會,還要讓他們適當?shù)亟佑|社會,感受生活中的責任。比如,可以組織社會實踐活動,幫扶弱者、保護環(huán)境,多開展一些有實際效果的活動,不能流于形式,反倒成為負擔。很多年輕人隨手扔垃圾,更別說看到垃圾撿起來扔進垃圾桶了,就是因為小的時候沒有接受到良好的責任意識教育,很多事情事不關己,就不予理睬。保護環(huán)境,人人有責,我們應該嚴格要求自己,首先自己不能隨地亂扔垃圾,看到垃圾一定要扔進垃圾桶,就是這么簡單的一件事,會讓我們生活的環(huán)境變得更美。對于弱者要獻出愛心,禮貌讓座、遵守交通規(guī)則、愛護小動物,處處都能體現(xiàn)人性之美。
讓孩子們樹立責任意識要利用科學的手法,體會學生心理,口頭教導加上心理干預,努力為孩子們營造一個有責任、有擔當、有愛心的生活環(huán)境和學習氛圍,讓他們從小生活在這種良好的德育環(huán)境之下,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