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娟(重慶市萬州區(qū)雞公嶺小學)
以讀育感,以感作文
——論小學語文讀寫結合
吳娟
(重慶市萬州區(qū)雞公嶺小學)
在小學教學中,讀和寫往往被分開對待。讀課文經(jīng)常只是作為一個上課步驟,目的性不強,效果也就不顯著;寫作文的題目普遍也沒有講究,造成學生不知寫什么,寫出來的作文也是硬擠出來的文字。小學是孩子對一切都充滿好奇的時期,只要方法得當,就會使他們對一樣事物充滿興趣。
小學語文;讀寫結合;語感;教學方法
小學是孩子接受系統(tǒng)教育的開始,一步步教會孩子如何算數(shù),如何使用外語,而語文在這之中又是一門特殊的課程。學生在生活中一直接觸中文。聽的是中文,說的是中文,讀的也是中文。所以語文課存在的意義也就不會僅僅限于能聽能說,而是要能在閱讀時體會字里行間蘊含的感情,能夠通過訓練培養(yǎng)出學生對中文這種語言的直覺。接著還能較好地運用這種直覺來說來寫,從而感受中華文化的底蘊。下面筆者就來談一下小學語文如何以讀育感,以感寫作,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上面提到的對語言的直覺,可以簡單地歸納為語感。所有語言的使用都需要用到語感,語感的強與弱幾乎直接決定了你對這門語言使用的熟練與否。中文可以算是最難學的語言之一,很大的原因就是因為它的語感較難培養(yǎng)。很多看似相似的話其實表達的意思完全不同,同樣一句話用不同的語氣來說可以傳達不同的想法。再加上各種句式的使用,可以將一句話的結構顛來倒去卻是一個意思,但是使用不當卻又會使句意改變。語文存在的意義很大程度上說就是要增強學生對中文語感的把握,在不斷練習中提高語感,簡言之就是“育感”。只有擁有了較好的語感,學生對中文的運用,包括對語言的組織、文字的表達、觀點的提煉等才會達到正確、熟練的程度。因此,語文教學需要提高對“育感”的重視,在平時多鍛煉和鼓勵學生培養(yǎng)語感。
能夠提升語感的方式有很多,而且如果單用其中的一種或兩種往往并不能對語感產(chǎn)生長期的促進效果,所以教師要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多總結、多提煉出好的方法并加以運用。這里要說的“以讀育感”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方法?!白x”,首先是朗讀。小學生在學完拼音后,對很多字詞并不理解,對句式等也沒有很好的概念,但是已經(jīng)可以通過拼音朗讀課文。通過對課文的反復朗讀,會在潛意識中留下一些詞句的固定用法,也就是一種感覺。將來在說或寫的過程中即使已經(jīng)說不出出處,卻能很自然地調(diào)用這些用法,就像是自己創(chuàng)造的一樣。朗讀之后是閱讀。之所以將閱讀置于朗讀之后是因為朗讀是淺層次的讀。朗讀只需要將所有精力花費在讀音上,并不需要關注作者的寫作意圖,文章中包含的感情,哪些地方展現(xiàn)的是優(yōu)美的風景,哪里烘托的是緊張的氛圍。相比之下,閱讀則要求學生能更加關注文章的內(nèi)容,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文字的魅力。因此,一般閱讀需要默讀,不要考慮讀音,不要糾結一個字一個詞,而是感受整體,將自己置身其中。教師可以在這個過程中給予學生一定的幫助。比如,在閱讀前提出一些相關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有了疑問,往往閱讀時也會更加認真揣摩。而通過內(nèi)心的問答則會對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也會有更長久的記憶。閱讀之后,又是朗讀。這次的要求是有感情地朗讀。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應該對文章有感性的認識,對作者在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感情有初步的體會。通過把自己設想為作者,或是故事的主人公,將文章有感情地朗讀出來。這不僅能使學生對文章在感情上的理解更進一步,也會在他們的記憶中留下這樣或那樣表達某種特定感情的方式,也就是表達感情的語感。這種語感是十分重要的,因為語言一方面用來表意,另一方面則用來表露情感。而意有時會被故意隱藏,只表露情感,留給聽者或讀者去揣測其意。因此會表達感情才能更好地理解和運用語言。
在平時交流、使用或是閱讀中培養(yǎng)出來的語感,如果不勤加使用,則很容易遺忘或是錯亂。運用的方式一般可以為說或寫。就我而言,則更鼓勵學生去寫。相比而言,寫更需要思考,更需要費神。需要為了一句話、一個表述方式在大腦中進行搜索,用培養(yǎng)出的語感結合記憶中的用法“創(chuàng)造”出屬于自己的詞句,能更好地表達自己感情的文字。通過多次這樣的運用,某些模糊的語感就會成為更為具體的模式。這些模式往往會讓學生在今后類似的表述中更為得心應手,而這些模式的積累則是學生整個語言應用中自信的源泉。教師應該多鼓勵學生去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模式??梢酝ㄟ^先仿寫他人的模式,比如在前面提到的讀課文之后,對于一些特別的情感表達方式或是風景描寫方式,可以讓學生進行仿寫。在積累了一些仿寫的經(jīng)驗之后,則可以布置寫作任務,關鍵是要對一件事或是一樣東西的整體描述加以認識,要能將那些模式或是語感碎片有效地黏合在一起,使通篇顯得流暢不突兀。當然,更好的方式是讓學生養(yǎng)成寫日記的習慣。在一天天的積累中逐步感受語言的魅力,讓文字在用到時便成竹于胸。
要想從小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的興趣,就要讓他們慢慢地對語文產(chǎn)生自信的心理。要達到這個效果,需要在平時就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讀寫結合,多總結出屬于自己的表述模式??偨Y起來就是“以讀育感,以感作文”,在不斷運用中達到融會貫通的效果。
[1]劉淑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教學模式探析[J].中華少年,2015(29).
[2]薛慧鳴.借助仿寫提升讀寫結合訓練效果[J].廣西教育,2015(37).
·編輯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