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青
(新疆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關于“未來燭光中的你”的思考
馬小青
(新疆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自2015年以來,自治區(qū)黨委召開了教育教師工作會議,會議全面總結(jié)了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來的教育工作,明確了今后一個時期自治區(qū)教育發(fā)展的目標任務。會上,張書記強調(diào)指出,學校要以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為重點,作為未來的教育工作者,在看到黨委的這些決策部署后,深感肩上責任之重大,并對爭做有特色的好老師做了深入思考。
好教師;素養(yǎng);愛學生
作為一名教師,首要任務是教育學生要熱愛祖國,維護民族團結(jié),每個老師都應該承擔起這項任務。日常教育教學中,教師要擴充專業(yè)知識,做到傳道、授業(yè)、解惑,不斷提升完善自己做教師的最高境界,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一個有品德、有才能、有修養(yǎng)、有情趣、有良好心態(tài)的人。教師要高瞻遠矚,認清前人走過的路,總結(jié)前人的經(jīng)驗,以嚴謹?shù)膽B(tài)度對待治學,關心學生的學習行為諸方面,可以達到“嚴師出高徒”的效果。除此之外,什么樣的教師是好教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文獻是這樣描述一個好教師應有的素質(zhì)的。《關于教師地位的建議書》也強調(diào):“應當確認,教育的進步主要取決于全體教學人員的資歷和才能,也取決于教師個人的人格、教學方法和技術素質(zhì)。首先是職業(yè)倫理。關于教師的職業(yè)倫理,教科文組織教育文獻特別強調(diào)教師的人格、事業(yè)心和獻身精神。《教育—財富蘊藏其中》提出,教師不僅應當具有極為多樣的教學才能,而且應當表現(xiàn)出情感同化、耐心和謙虛等人文品質(zhì)。教師還要有科研素養(yǎng)。從教科文組織教育文獻來看,科研并不是科研工作者的專利,教師可以而且應該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積極從事研究活動。因此“科研應成為武裝教師和管理者的工具,使他們能夠發(fā)現(xiàn)身處危機的兒童,設計本地的課程,控制教學方法,成為先行者而并非無用資料的被動使用者。”
一個合格的教師除了具備以上素養(yǎng)外,還應該具備優(yōu)秀的個人素養(yǎng)。接下來我將寫幾點我對教師的思考。
教師應該成為追夢的人。夢是教師在成長的過程中想要追求和確立的東西。教師作為文化傳承、育人鑄魂的社會角色和民族精英,更應該成為“仰望星空”追夢的人,雖然教師也無法預測和掌控追夢的結(jié)果,但人是要有信念引領和精神支撐的。倘若沒有夢,就會陷入平庸、世俗、淺薄、無聊和倦怠。教師應該成為趕路的人。實現(xiàn)夢的理想和追求,教師應該始終行走在路上,成為趕路人,盡管我們不能預知前方的風景和最終能否抵達理想的目的地,也不能放棄哪怕是懈怠趕路的過程。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也把人的需要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成就需要五個層次,其中成就或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是人的最高需要。雖然我們并不否定人的追求和努力的過程,但我們更看重過程與結(jié)果的統(tǒng)一,追求與價值實現(xiàn)的結(jié)合。人活著總是要干一點事情來體現(xiàn)和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
當然,教師與學生在生活中的交往與接觸遠遠不止這些。如果老師常常放下架子,與學生平等相處,我們與學生之間就不會有太深、太多的隔膜,我們就能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發(fā)現(xiàn)他們存在的問題,這對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大有益處。
教師是一個有愛的職業(yè),沒有愛的人是不可能成為一個好老師的。蘇霍姆林斯基曾說:“熱愛孩子是教師生活中最主要的東西?!敝挥薪o予學生愛,讓學生感受到愛,體會到被愛之樂,他們才會學著去愛別人。當你為學生付出愛時,學生是知道的。教師之所以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因為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言行極大地影響著學生人格的形成、才智的發(fā)展,教育是真正觸摸學生心靈的活動。教師只有用“愛心”去呵護學生的成長,才能讓學生逐漸形成高尚的品德、良好的行為、聰明的才智。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進而“樂其道”。一句話,在老師面前“只有差異,沒有優(yōu)劣”,老師的愛更不應有等級之分。
教師的“博學”是指較寬的知識面,多方面的才干和技巧,要具備這樣的素質(zhì),老師必須有終生學習意識并意識到自己在知識與能力上的不足。教師要不斷地自我學習,自我提升,也就是要倡導終身學習,僅僅知道講課本上的知識是遠不夠的,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你不知道他們會有多少個“為什么”等著你,所以除了要把教材吃透,還要不斷地“充電”。我認為新時期教師除了要具有基本的組織教學能力,還應具有研究型的能力。教師要善于對教育教學工作進行及時總結(jié)并寫成文字資料,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學經(jīng)歷,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來研究,讓自己成為“教育研究者”。教師只有勇于創(chuàng)新、敢于進取,以正確的言行引導學生,才能讓學生成為真正的復合型人才。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塑造者,廣大教師要以身作則,行為示范,不負人民賦予教師的期望,踏實教學,不斷進取,堅守崗位職責,關注每一個學生,用滿腔熱血面對工作中的重重困難,努力為祖國的教育事業(yè)奉獻終身。
應朝輝.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2(10).
·編輯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