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
(十堰市柳林中學)
高中歷史課堂有效性教學分析
李俊
(十堰市柳林中學)
新課標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更加注重的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高中歷史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應該通過一些有效策略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從而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發(fā)展。主要簡述了高中歷史課堂有效性教學的一些策略。
高中歷史;教學課堂;教學情境
歷史屬于文科,它記載了我們整個民族的發(fā)展歷程,因此要想更好地了解我們的祖國,必須要學好歷史,因此,高中歷史課堂的有效性教學分析就有著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高中歷史知識比較抽象,歷史事件也離我們很久遠,因此對于很多知識,學生無法很好地理解和掌握,而課堂上的時間又非常有限,這時教師就可結合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合理的教學情境,從而實現(xiàn)課堂的高效性。如在人教版高一歷史“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xiàn)”一課教學中,因為平常學生接觸到的歷史事件比較少,他們無法很好地理解課本上的知識,這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些重大國際事件的教學情境,并播放一些重大事件的短片,引導學生結合書本上的知識對這些事件進行解讀,通過這些短片和文字的結合,學生也能更好地理解這些事件,從而有效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高中歷史比較枯燥無味,因此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給學生巧妙創(chuàng)設一些問題,給學生營造更加輕松、自由的學習氛圍,從而實現(xiàn)課堂的高效性。如在人教版高一歷史第一單元第一課《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一課教學中,教師首先通過一個學生都非常熟悉的傳說“大禹治水”導入新課的學習,接著在夏商的政治制度一部分內容的學習時,教師提出了這樣的問題:“這時夏朝已經(jīng)成為一個國家,為什么它是國家,而不是部落呢?”讓學生結合文章內容進行正確回答。接著在“王位世襲取代禪讓制度”知識點的學習中,教師又提出了這樣的問題:“這樣的一種制度,代表了社會的進步還是落后呢?為什么?”再次讓學生結合這個問題進行歷史知識的學習。而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材,也可以更好地凝聚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課堂的教學效率。
總之,在高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通過一些有效的策略,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從而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理解歷史知識,進而推動我國高中教育事業(yè)的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
顏士利.高中歷史課堂有效性教學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13(93):130.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