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優(yōu)
(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車溪鄉(xiāng)中心小學 江西于都 342322)
淺談提高小學生寫作水平的策略
王小優(yōu)
(江西省贛州市于都縣車溪鄉(xiāng)中心小學 江西于都 342322)
作文是展現(xiàn)語文素養(yǎng)、表達自身情感的窗口,但并不是每個學生都有抒發(fā)不完的情感。作文教學,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取得成效的,而是需要我們長期不斷地積累、摸索才會有所提高。這只是我在培養(yǎng)學生作文興趣方面做出的一些有效的探索,只要激發(fā)他們的興趣,樹立寫好作文的信心,不斷地鼓勵學生多讀多寫,讓學生樂學、樂寫,就一定能夠提高作文教學的質(zhì)量。
小學生 寫作水平 閱讀
寫作是一種技能,更是一種心情,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經(jīng)常會遇到學生把握不住寫作方向的問題,究其原因是這些學生不知道寫作的方法與技巧,上來就迷迷糊糊地開始寫,從而造成整篇文章敘述的方法以及文章立題方向偏離主題,影響了作文的整體分值。如果老師指導學生掌握寫作的方法與技巧,寫作對于他們來說也就不是那么讓人頭疼的事了。
小學階段的作文,一般教師可以拿來做范范文的文章都是辭藻使用出色的,這樣的學生積累的詞匯量必然多。腹中有存貨,寫作起來才能一氣呵成。掌握一定的詞語知識和句子知識,是發(fā)展閱讀和寫作的重要基礎。因此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積累詞語、運用詞語十分重要,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內(nèi)容。詞語訓練要注意兩點:一是既要重視理解又要重視運用,把學和用結合起來;二是要與閱讀課文和理解課文結合起來。一些常用的詞語,要引導學生在說話和作文中經(jīng)常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導學生加深認識,并讓他們口頭或書面造句子,學會使用。在引導學生理解詞語時應讓學生了解這些詞語在具體環(huán)境中的意思和用法。
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現(xiàn)象,就是所有后面標有背誦課文、背誦段落的文章,都是教學中的重點。學生們平時也都逐字逐句的背誦,看似很有學習熱情,可是他們好多人并沒有真正理解課文,只是機械地背誦,達到老師考核的標準。著名教育學家申斯基說過:“比較是一切理解發(fā)散思維的基礎,我們正是通過比較來了解世界的一切的。”從語文教學方面來看,比較法是整個學習過程中不可忽視的方法。比較可以使學生在學習新課時聯(lián)系舊課。實現(xiàn)學習收到開闊視野,啟發(fā)思路的效果。因此,需要教師通過啟發(fā)誘導,使學生帶著明確的目的,求取最佳的讀法,專心致志的自覺地去讀,邊讀邊議,比較異同,釋疑解難,力求創(chuàng)新,從而逐步提高閱讀能力和分析能力,以適應未來的需要。
仿寫是寫作練習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方法,但是很多學生并不喜歡仿寫,他們沒有理解老師的意圖,只是機械地照搬硬套,這就起到了相反的效果。由于小學生還是處于一個知識尚未充足、經(jīng)驗不足但喜歡模仿的階段,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合理的利用教材,讓學生學會仿寫課文,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譬如:在教學《桂林山水》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閱讀課文,并讓學生仔細揣摩作者的寫作特點及寫作方式,然后,再讓學生仿照《桂林山水》的寫法,寫一篇寫景的作文,同時要求學生在作文里體現(xiàn)出景物的特點、作用,并且滲透著大量的修辭手法,從而使景物更加生動形象。再譬如:《爬山虎的腳》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學會仿寫文章中的擬人和比喻的手法來描寫景物,進而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的寫作能力得以提升。
想象力、靈感的火花是完成一篇文章的靈魂,沒有一個發(fā)散的思維作為寫作全程的基礎,就不會產(chǎn)生一篇好的文章。新課標要求教師引導學生多進行閱讀學習,用各種優(yōu)秀的文章對學生進行文化熏陶,增長學生寫作知識、寫作技巧,從而夯實學生的寫作功底,保障學生寫作質(zhì)量。閱讀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學生思維的發(fā)散并非一蹴而就,如果學生有豐富的閱歷,但是寫作能力不足,沒有養(yǎng)成讀書的好習慣,在這種情況下寫出的文章會存在較大問題,不具備韻味。因此,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進行有效閱讀,了解優(yōu)秀文章寫作技巧和寫作方法,并適當模仿,在熟練掌握之后進行創(chuàng)新,打開寫作思路,這樣才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散,激發(fā)學生的寫作靈感。例如,在以“手機使用利弊”作為寫作主題時,教師可以準備一些文章供學生閱讀,讓學生構思習作思路,并對文章的行文技巧以及特點進了解,有效滲透。教師還可讓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從而提高學生寫作質(zhì)量。
小學生對于文章、寫作的理解是不夠的,他們不知道為了什么而寫作,只知道這是老師布置的作業(yè)。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注重讓他們自己去具體操作,比如從跟同學們分享一本書開始。小學生對作文往往缺乏整體的認識,一開始就讓他們寫作,無疑會讓他們感到困惑、茫然,無從下筆,我們?nèi)缒茏プW生年齡特點,組織學生在實踐操作中進行習作實踐,其效果也是很好的。如在上“好書共分享”活動作文指導課時,我先讓學生盡情地讀自己帶來的好書,在活躍的氣氛中引導學生說一說書名、作者、出版社、主要內(nèi)容等,并談一談自己的感想。學生看得認真,說得具體。在我的指導下,學生們大膽習作,詳細介紹,對寫作有了更好的認識。
總之,寫作的教學需要老師結合每個學生的個性和特點,能夠善于發(fā)掘他們身上的優(yōu)點,進行針對性指導。寫作方法的教育是一段長期且艱難的過程,需要老師和同學的共同努力,才能讓教學更加簡單,學生學習更加有興趣。當學生們領會后,并能熟練地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學生們作文水平就提高了很多,學生寫作文就會得心應手,信手拈來,也不會偏離作文的主題,學生自然而然就會寫出優(yōu)秀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