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婷
(哈爾濱廣廈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25)
如何做好“學困生”的教育轉化工作
孫 婷
(哈爾濱廣廈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25)
近年來,隨著對學生工作的不斷研究和探索,發(fā)現(xiàn)了學生工作中的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而“學困生”的問題就是其中之一。如何做好“學困生”的教育轉化工作,是實現(xiàn)素質教育目標的一個重要方面。下面根據(jù)七年來的工作實踐,來談談如何做好“學困生”的教育轉化工作。
“學困生”顧名思義,也就是學習困難的學生,也被稱之為“問題生”。近年來,有相當數(shù)量的大學生在學習上厭學現(xiàn)象比較嚴重,導致的直接結果是學困生數(shù)量的不斷增加。其主要特征是對學習沒有興趣,視學習為一件痛苦的事情,不愛從事正常的學習活動,經常遲到、早退或曠課,嚴重的會導致輟學。具體表現(xiàn)為“四缺”:
1.學習生活不適,缺乏學習興趣
部分大學生由于入校前缺乏對專業(yè)的了解,內心期望值較高,入校后受到高年級學生消極情緒的影響,不能正確認識和對待所學專業(yè),出現(xiàn)厭學現(xiàn)象。
2.學習意識不強,缺欠學習精神
部分大學生進入高校后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存在“高考后先歇歇”的錯誤思想,覺得自己是掙脫了家長和老師束縛的大學生,從而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在學習上缺欠持之以恒、勤奮刻苦的學習精神。
3.學習目的不明,缺少學習動力
部分學生經過高考的洗禮進入大學后,高中時期明確的學習目標突然變得模糊,思想上產生了懈怠,對個人學習放松了要求,缺少了最基本的學習動力。
4.學習紀律不嚴,缺失自律規(guī)范
部分學生上課遲到、在課堂上吃早餐、玩手機、早退、甚至是曠課;在寢室里打游戲、上網聊天、睡懶覺,賭博等;考試時弄虛作假,攜帶紙條,傳遞答案等;缺失自律精神來規(guī)范自己。
學生工作的實踐使我感到:學困生的學習思想的轉變,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學習成績的提升和鞏固,真正使之成為人才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從輔導員的工作角度,在教育轉化學困生上,我主要采取并傾力打造的是“三個三”工作模式,效果較好。
1.做到“三溝通”,努力構建齊抓共管局面,促進學困生的學風建設
(1)與任課教師溝通,充分發(fā)揮其教育學生學習的主渠道作用
教師是“傳道、授業(yè)、解惑”的主要承擔者。教師的思想、水平和魅力,往往會受到學生的尊重和折服,因此教師在轉化學困生的作用上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經常性地與任課教師交流溝通,及時了解掌握學生在班級的學習情況和其他表現(xiàn)情況,從而鎖定學困生狀況。同時在教師交談的過程中提出的一些轉化學困生等方面的建議,并誠懇地希望任課教師做到對學困生多關注、多鼓勵、多幫助,共同促進學困生學業(yè)水平的提高。
(2)與學生家長溝通,將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機結合起來
學生工作要想取得成功,必須取得家長的理解與支持,所以要經常和家長溝通。家長對孩子的成長過程十分熟悉,通過家長,深入了解學生和家庭及其教育情況。潛移默化中分析出那些由于家庭因素而成為“學困生”的同學,在與家長的溝通中,一定要能反映或體現(xiàn)我們老師對學生是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讓家長覺得把孩子交給學校放心。讓學校與家庭兩股力量擰在一起,才能發(fā)揮最強、最佳功能。
(3)與學生干部溝通,使其將相互關心相互幫助落到實處
學生干部是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橋梁,輔導員和學生干部的溝通是否有效,將會直接關乎整個學生工作的效果。所以要經常與學生干部溝通,這樣才能及時掌握誰是“學困生”?他們存在的問題才能得到及時的反饋,制定相應措施,讓學生干部主動關心學困生,將相互幫助落到實處,解開學生在思想、學習和生活中的疑難困惑,從積極的、正面的角度引導同學、幫助學生。
2.做到“三加強”,強化良好行為習慣養(yǎng)成,促進學困生的學風建設
(1)加強思想上的教育。通過經常深入教室、寢室,深入了解“學困生”,從而會發(fā)現(xiàn),他們中有的有組織能力,有的有威信,有的雖然厭學卻堅持到課堂……這些存在于學困生內在和外在的優(yōu)點、長處、閃光點,有時還優(yōu)于某些學習優(yōu)等生。但他們往往由于缺乏自我管制的能力。這些不良習慣如果一旦養(yǎng)成,要想改過,就非常難。因此,不僅要注意對學生本身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而且要詳細了解他們對人、對事的看法和態(tài)度,及時糾正他們的不正確的想法,用身邊的人和事來進行教育。
(2)加強學業(yè)上的幫扶。學困生由于學習方面的不足,在同學的眼里,處于“另類”地位從而受到排斥。為提高他們的學業(yè)水平,可以利用黨員責任區(qū)平臺,組織了學生黨員“幫困小組”,開展了一名黨員幫扶一名學困生的幫扶學習活動,讓他們相互之間合作學習,使學困生在心靈上不感到孤獨,寂寞,減輕心理上的壓力。
(3)加強紀律上的督查。為了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文明生活習慣和風氣,可以成了聯(lián)合檢查小組。要重視這一檢查結果,并特別關注學困生的表現(xiàn)。當有在紀律方面表現(xiàn)好的,要及時到班級予以表揚;當有表現(xiàn)差的,例如夜不歸寢、曠課、遲到等,要及時找之談話,讓其既感到我的嚴格要求,又讓其感到善意情懷。
3.做到“三激勵”,充分發(fā)揮內在潛力,促進學困生的學風建設
(1)在干部使用上,激勵他們思想積極向上。一些成績不好的學困生,身上有著這樣或那樣的毛病,但是他們大多數(shù)人都有要求進步的想法。因為學習方面的自卑和性格上的叛逆,從而自卑,沒有自信。在這些方面,我不僅注意對學生本身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而且在此問題上積極給他們創(chuàng)造機會,根據(jù)他們身上的一些優(yōu)勢重用他們,從而激勵他們的思想積極向上。
(2)在學生活動上,激勵他們個人特長的發(fā)揮。每個學困生都有一些個人特長,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困生的特長,并加以引導發(fā)揮。為培養(yǎng)學生專業(yè)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將所學知識運用于實踐,就必須適當?shù)慕M織一些健康愉快、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
(3)在助學金評定上,激勵他們端正學習態(tài)度。當前,有相當數(shù)量的學生難以交齊學費,有的甚至連生活費都不夠,生活的壓力使他們不能以正確的態(tài)度對待學習。對于這部分同學,在獎助學金的評比中對他們盡量多傾斜,并加之個別談話,從而激勵鞭策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工作的實踐使我得到了如下體會:一是必須不斷地加強理論學習,才能少走彎路更好地開展工作;二是要歷史地全面地看待學困生,做到不輕視不歧視;三是遇到困難要堅持,不求一蹴而就;四是時刻注重工作的方式方法,做到一把鑰匙打開一把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