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月琴
練習課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課型之一,約占總課時數的一半左右。它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指導的訓練活動,是學生鞏固知識、形成技能、培養(yǎng)能力的重要途徑。
小學數學課堂練習有效性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實施,有效教學的理念已滲透到了教學的各個方面,當然也滲透到了每節(jié)課的練習設計之中。練習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教學訓練活動,是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形成訓練技能技巧的重要途徑。因此,設計好有效率的練習,就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如何科學有效地組織課堂練習,提高練習效率呢?
一、練習的內容要求活,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有趣的練習,能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能穩(wěn)定學生的注意力深化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在設計時,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應盡可能地選擇生動活潑的習題,讓學生感到數學魅力無窮。教學中,可以根據教學目標挖掘習題本身之內在力量,設計游戲,猜謎語,兒童走迷宮等活動,開展口頭練習、書面練習、實踐練習等。題型上,可以補充、匹配、組詞、補缺、畫圖等,習題要富有思考性,操作性、靈活性、迷惑性,真正做到讓每一個學生動起來,讓學生“思維”飛起來,只有讓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才能產生學習欲望和學習興趣,從而產生強大的學習動機,這時學生即便遇到困難,也會去克服困難,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使練習產生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二、要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激發(fā)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動力
在練習的設計時要重視與實際緊密結合,多一些問題解決,少一些機械操作,從學生的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尋找富有生活情趣的數學習題,讓他們體驗到數學的內在價值,做到學以致用,從而激發(fā)學生探索欲望。促進學生和諧地發(fā)展。如教學三年級“擲一擲”(骰子中的數學)后,可以設計讓學生判斷能否去摸獎情境練習:一所小學的商店門口,前些天舉行一次摸獎活動。游戲規(guī)則:兩個骰子同時擲出,每擲一次五角錢,得到的數字和如果是下列幾種情況,那就可以得到相應的獎品:
1特等獎現(xiàn)金10元
2或12一等獎鋼筆一支價值3元
3或11二等獎圓珠筆一支價值1元
4或10三等獎鉛筆一支價值3角
5或9鼓勵獎糖二顆價值2角
問:對于這樣的摸獎的活動,你想說什么?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分析事例來應用規(guī)律,把學習的知識應用到平時的生活中去,總結出學好數學不但要動手還要動腦的道理。在生活中要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問題,不要迷信街頭上的騙人把戲。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能力,又對學生進行了人文教育。
三、練習設計要少而精
有效課堂練習設計不僅要有習題數量的保證,更要有練習質量的保證。努力做到練習少而精,確保練習一步到位。心理學研究證明:第二次重復學習,識記效果提高18%,第三次重復學習,識記效果提高了7%,由此可見練習次數絕不是越多越好。
那么,要想精練,練習的設計就要以一當十,以少勝多,抓住有代表性、有典型性的習題來練。練一題,管一類,重在讓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力求以數量相對較少的練習獲得知識的全面到位,方法全面掌握,智力能力有效提高,從而達到練習的優(yōu)化,以少勝多的目的。實踐證明,練習的份量多,勢必加重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影響學生的學習情趣和身心健康,學生為完成作業(yè)量而草率從事,降低練習效率。如練習份量少些,完些作業(yè)的時間充裕,學生作業(yè)才能認真仔細不馬虎,工整,準確規(guī)范。教學對學生的練習技能要求也應提高,如計算式題不僅要算正確,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還要做到計算方法合理簡便、靈活。應用題解題應從各個知識點去考慮,用多種方法解答,并進行優(yōu)化選擇。教師對待學生特別是后進生要千方百計尋找閃光點,給予及時表揚、鼓勵,讓學生得到全面的提升,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創(chuàng)新性與實踐性相結合
新課程標準同時提出讓學生富有個性的學習,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的發(fā)展,依托于個性的充分發(fā)展。要發(fā)展學生個性,就是要發(fā)展學生批判思維能力,使他們富于冒險心、好奇心、挑戰(zhàn)心、想象力等。還要鼓勵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去理解問題。允許獨立從事探索活動,不排斥學生的錯誤或失敗,公平公正對待每一位學生。努力為學生思維活動提供最大限度的伸展空間的創(chuàng)新性作業(yè)。讓學生有機會充分展示自我。實踐性作業(yè)可以是學科內容的擴展和延伸,也可以不受課內學習內容的限制,不拘泥于教學大綱和教材,更具有讓學生自主創(chuàng)造的空間,讓學生自主選擇、計劃、探究、體驗,學生在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過程中,對問題就會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研究,各方面的能力和技能都會有提高,更重要的是學生完成作業(yè)的興趣和責任感都會大大加強。新課標指出:數學課程應遵循學生學習數學的心理規(guī)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學習數學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數學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的實際問題。
五、練習的內容要有明確的目的性和針對性
要提高課堂效率,課堂練習的內容要緊扣教學要求,目的明確,有針對性。
1.針對新課內容,做好鋪墊性練習
數學知識前后內容練習緊密,邏輯性強,任何新知識的學習,都是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新知識往往是舊知識的延伸、發(fā)展和結合,同時又是后繼知識的基礎,在教學中,要重視原有知識結構在形成新知識中的關鍵作用,注意溝通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因此,在新舊知識的聯(lián)結點上設計好練習,為學習知識,做好鋪墊準備。
2.針對教材重點、難點設計好課堂練習
課堂練習是鞏固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手段,組織課堂練習不能平均使用力量,要突出教材系統(tǒng)中的重點,在學生認識的轉折點上下功夫。當學生在學習某一新知識后,為了加深理解和記憶,必須對新知識的重點和關鍵部分進行有針對性的強化訓練。
練習是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只有教師長期的努力,才能使學生真正意識到數學與自己生活密切關系,數學是人人必需的學科。那些把數學題進行“題型歸類、分門別類地向學生講述,讓學生把題目先進行對號入座、再考慮用相應的方法解答”的行為,雖然能很快地提高分數,但它會迅速促使學生的思維僵化,不利于發(fā)展學生的學習能力??傊?,我們每個教師都要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每一堂課的練習,不要機械地照搬別人的東西,要多思考,這樣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和諧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