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劍萍
2001年7月,教育部為了改革陳舊的小學教育體系,制定了《基礎教育改革綱要(試驗)》,全新的大綱給一線小學教師的課堂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小學語文教師的課堂有效教學成為了教育工作者們比較熱衷的研究課題,所以,對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研究有著極其重要的實際意義。
新課程改革小學語文教學效果2001年7月,教育部為了改革陳舊的小學教育體系,制定了《基礎教育改革綱要(試驗)》,全新的大綱給一線小學教師的課堂教學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小學語文教師的課堂有效教學成為了教育工作者們比較熱衷的研究課題,所以,對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研究有著極其重要的實際意義。
一、影響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問題
1.教師的師德建設不足
由于受到中國自古傳承的陳舊教育理念的影響,大多數(shù)一線教師認為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是課堂的主宰,學生幾乎沒有發(fā)言權,尤其在小學,這些現(xiàn)象直接導致了師生關系不平等。更有甚者,很多老師只是把課堂教學單純的看成是自己的工作,一旦有了這樣的思想,教學就成了工作任務,失去了教育的本質。這樣的教師通常都缺乏應有的責任感,自然也就不會去努力追求課堂的實際教學效果。
2.教師的業(yè)務素質不高
我國地域廣大、人口眾多,教育工作就必然會存在地域性差異的特點。具體的說,就是教師素質呈現(xiàn)出地域性差異,素質較高的教師對新的形勢會有比較好的理解和執(zhí)行能力,而對于那些專業(yè)素質并不高的教師,執(zhí)行方面肯定就會出現(xiàn)很多問題。這導致了很多教師實際上是想方設法的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3.教師的缺乏教學反思意識
在當前的教育形勢下,大多數(shù)小學教師并不具備教學反思的意識,即使時有反思,也是認識極為不充分的。一般情況下,小學教師只會反思如何改進自己的課堂教學過程,而不會思考如何提高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這樣就會嚴重影響到課堂的有效教學。
二、改進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具體策略
1.制定有效的教學目標
根據(jù)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于學生的發(fā)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簡單的說就是要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質。具體的說,語文素質包括:個人的語文能力;學會做人的良好品德;良好的文學思維能力;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健康的心理素質。這其中最有實際性的就是對學生個人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的時候就一定要注意到這一點,一定要集中經(jīng)歷,力爭在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這一點應當成為小學語文教師制定教學目標時的核心關注點。
2.落實有效教學設計
第一,注重細化目標。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充分明確制定每一課時的教學目標的重要意義,注重每一課時的目標達成,是有效教學課堂實施的基礎。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根據(jù)自己以往的教學經(jīng)驗,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合理的篩選,通過注重篩選來完成教學細節(jié)方面的教學目標的制定,將教學目標的制定細化到每一課時,落實教材的每個角落。
第二,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的調(diào)動,是教學效果好壞的基礎。如果學生能感到學得有趣,那么他們才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課堂教學的效果也就會更好。所以在實際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充分調(diào)動起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課堂氣氛充分的合理的活躍起來,杜絕自問自答、自導自演等陳舊的教學模式。教師一定要明確這樣一點,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材是客體,而自己則是兩者之間的橋梁。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就一定要重視學生的主導地位,因為忽略掉學生想法的課堂,永遠不會是有效的課堂,因為如果沒有學生,課堂教學將失去意義。
3.注重媒體的合理使用
根據(jù)個人的不斷觀察,媒體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存在著這樣一些問題:第一,死板的課件直接限制了課堂教學流程,一旦教學課件制作完成,教學的流程就一定會程式化的按照課件的流程進行,這大大限制了教學課堂中學生學習的主導地位;第二,很多教學課件的信息量過大,學生往往會顧此失彼,不能全面的進入學習狀態(tài),嚴重影響了學生對實際教材內(nèi)容的學習理解過程;第三,課件過于追求美觀的形式,導致課件過于花哨,嚴重影響了文本信息的教學。這樣會嚴重分散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導致學生不能很好的學習應當學習的知識,課堂變成了是簡單的看熱鬧;第四,很多教師由于教學課件的便捷性,從而輕視傳統(tǒng)板書的作用。往往一節(jié)課完畢,黑板上的字跡寥寥無幾,所有的教學重點、難點都通過教師的口述,而不在見諸于板書,這樣學生難以有深刻印象,會嚴重影響到學習效果。
針對上述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運用課件所出現(xiàn)的問題,本人建議:第一,課件的制作一定要實現(xiàn)靈活的超級鏈接形式,它可以根據(jù)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鏈接到需要的位置;第二,在課件中設置一些具有統(tǒng)領性的問題,避免參雜無用的信息;第三,明確課件是教學的工具,而不是美麗的載體,體現(xiàn)需要學生學會的知識是課件的根本;第四,注重課件的知識呈現(xiàn)時間,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消化知識。同時教學的重點要體現(xiàn)在板書上,便于學生學習理解。
4.合理的教學反思
《論語》中明確提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曾子的修身過程,是由長期持續(xù)有效的反思構成的。同理教師素質的提高,也是要通過每日的不斷的反思才能有所成績。具體的教學反思包括:批判性思考、總結經(jīng)驗、形成參照、發(fā)揚優(yōu)點、捕捉問題、改進缺點、綜合分析。教師的職業(yè)素養(yǎng)的提高,一定要伴隨著這些反思而形成,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形成正確教師素養(yǎng)。
三、結語
語文一詞拆開來分析便是“語言”和“文學”。它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載體,是讓新一代人了解祖先創(chuàng)造的優(yōu)秀文化的基礎,是建立愛國思想的前提,是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理論基礎。在新課標的大背景下,小學語文的教學有效性成為了教學研究的熱點。作為一線的小學教育工作者,本人通過對有效教學研究的中發(fā)現(xiàn)了一些新的值得我們繼續(xù)思考的問題:在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下,小學教師在引導學生課堂有效學習的同時,自身應當有那些需要發(fā)展的地方?什么樣的學習行為才能算是學生的有效學習行為?除了教師自身的因素外,還有那些因素會影響到有效教學的實施?要想成功的解答這些問題,有待我們一線教育工作者們的不斷研究與探索。
參考文獻:
[1]駱舒洪.有效教學的理念、實踐與思考[J].江蘇教育,2007,(5):23-24.
[2]鐘啟泉.“有效教學”研究的價值[J].教育研究,2007,(6):10-11.
[3]劉廣富.基于新課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學策略[J].天津教育,2007,(4):20-21.
[4]崔允槨.有效教學:理念與策略(上)[J].人民教育,2001,(6):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