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紅
【摘要】 以2011年《英語課程標準》為依據(jù),在英語教學中要培養(yǎng)初中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促使學生展開積極有效的閱讀。閱讀方法形式多樣:如精心設計提問,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參與到具體的,由淺入深的閱讀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和提高學生的參與度;還有加強閱讀方法、技巧的指導;再則重視詞匯量的積累,加強文化背景知識的滲透,增加英語文化意識,加強課外閱讀,培養(yǎng)閱讀習慣等等,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以及英語水平。
【關鍵詞】 英語閱讀 教學誤區(qū) 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6)01-043-020
一、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閱讀是人類認識活動的基本方式之一。它是獲得知識、認識客觀事物、發(fā)展智力和情感的重要途徑。 其中英語閱讀是接觸英語,吸收語言材料,獲取感性認識的最重要途徑之一。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可以欣賞到活的語言,了解到說英語國家的各種文化,享受到學英語的樂趣。 隨著對英語閱讀教學的研究、學生閱讀量不斷增加、閱讀興趣、閱讀技能的培養(yǎng)得到了高度的重視。
近年來,中學階段英語的教材編纂方向和中考考試方向都共同地反映了一個聲音,那就是:英語教學已經(jīng)由傳統(tǒng)的知識型方法向語言交際運用型教學方法過渡。以近年的中考英語試題為例,150分的試題,閱讀理解就占了40分?,F(xiàn)在許多師生中經(jīng)常聽到這樣一句話“得閱讀者,得天下”,也就是說,英語的閱讀教學尤為重要。提高初中學生英語的閱讀能力既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又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這正是新課程標準所要求達到的主要目的。
二、目前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多種誤區(qū)
(一) 教學觀念上的誤區(qū)
在教學思想上,有的教師沒有認識到閱讀作為語言技能的一部分,因而對它的研究不夠重視。英語教師常把大量的時間、精力用于知識點的傳授、復習、掌握和操練上,專門的閱讀訓練,尤其是以語篇能力、思維能力和閱讀技巧為核心的閱讀能力訓練不足,導致學生的閱讀能力并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提高。
(二) 課堂教學中的誤區(qū)
在閱讀教學中,有的老師把閱讀當精讀;教學過程就是講解生詞、補充詞組、羅列搭配、逐句逐段分析,句子結構、語法等。而有的教師相反,把閱讀當作課外閱讀上,劃詞組,對對答案。學生自讀后僅了解一下故事情節(jié)。由于教學方法單、陳舊,學生感到乏味,沒有閱讀興趣,很難鍛煉他們的閱讀能。
(三) 教學方法上的欠缺
有的老師沒有形成一套能體現(xiàn)“新英語課程標準”、有效、容易操作的教學方法,從而引致學生閱讀上方法不夠。對英語閱讀教學的研究不夠、實踐不多,學校教研氛圍不濃的老師更會忽視對教學方法的研究。 從而影響了教學質量。
三、解決初中英語閱讀課存在的問題的策略
(一) 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激情
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只有感興趣的東西,學生們才會積極開動腦筋,認真思考,并以最快捷、最有效的方法去獲得必要的知識,這就是求知欲。強烈的求知欲進而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所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教學尤為重要作為一名初中英語教師,我覺得有義務有責任去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yǎng)學生興趣。
1.利用教材閱讀語篇,誘導學生好奇心理
閱讀題材的趣味程度直接影響著學生的閱讀動機和閱讀興趣。牛津英語上海版教材針對初中生的心理等方面的特點,選編了許多有趣的閱讀語篇。如9A中的Unit 2 “Two geniuses” “Einstein and the little girl”等都是學生很感興趣的閱讀語篇,如在學習8A“the Giant Pandas”一文時,我事先從網(wǎng)上搜集到了許多有關大熊貓的情況,上課時我先問“Do you like Pandas ?” 很多學生回答:“Yes, very much.”然后我再問 “Do you know ‘熊貓盼盼?” 學生回答:“Yes.”然后我再問他們有關熊貓盼盼的情況,這時順勢讓學生說出許多關于熊貓的知識及現(xiàn)在的狀況,學生發(fā)言相當踴躍,最后我拿出事先準備的有關熊貓的資料呈現(xiàn)給大家,告訴他們今天我們要學習有關熊貓的情況,課堂氣氛十分活躍,這樣既可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又能訓練學生的各種能力,讓學生覺得閱讀不是負擔,而是樂趣。
2.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氛圍
我們常常發(fā)現(xiàn):某一學生與某門課的老師關系越融洽、和諧,該生對該課的興趣就越高,學習效率也隨之提高,運用恰到好處的神色表情進行教學,努力營造和諧的課堂師生關系。除之以外,我還創(chuàng)設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進行生動的語言教學。例如:在學習有關Birthday的課文時,我事先了解到班內有位同學的生日,我要求另外同學別上漂亮衣服,買了生日蛋糕及蠟燭等,請同學在黑板上投影幕布后寫上“Happy Birthday”,把教室布置成一個生日晚會的場景,上課時再把投影布拉上去,這時大家一起用英語唱生日歌,使學生們產(chǎn)生身臨其境之感。通過這節(jié)課不僅增加了知識,更是交流了感情,增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參與意識。
(二) 精心設計提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和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1.“小問題”來增強學生的成功感
根據(jù)閱讀課文材料,老師精心設計部分“小問題”,而這些問題的回答就是一些重要的新的語言知識的展現(xiàn),這些問題淺而易懂,學生通過快速閱讀(或聽力訓練),了解材料內容,很快找到問題的答案,有成功感,提高了他們參與的積極性,激發(fā)他們閱讀的興趣,讓他們更有信心繼續(xù)閱讀下去。
2.“整體理解性問題”來引入對文章的深層理解
隨著詞匯、語言點的處理,老師再精心設計部分“大問題”,促使學生加強對段落的理解,理順事件發(fā)生的順序,人物行為,加深對文章整體的把握,獲取中心意思。同時,根據(jù)學生對問題的回答,老師可精選幾個重點段落,篇章,引導學生加強朗讀,在朗讀中猜測生詞、難句的意思,加深對句子章節(jié)、文章的理解,體驗作者意圖、態(tài)度、感受。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閱讀和分析能力。
3.“發(fā)散思考性問題”來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
處理了語言點知識,對文章有了初步整體認識后,老師可精心設計一些激發(fā)學生興趣問題,有些問題可讓學生相互討論。進一步促使學生去了解作者觀點、態(tài)度,提高捕捉加工整合材料信息能力。預測事件情節(jié)發(fā)展或后果的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發(fā)展學生探究學習和合作精神。從而提高學生閱讀分析、判斷能力。而這些問題往往也是平時考試中常出現(xiàn)的難度較大的問題。
(三)加強閱讀方法、技巧的指導
1.通讀全文,掌握主要意思
當我們在做閱讀理解試題時,應該先通讀題目,弄清問什么,有什么選項,做到心中有數(shù),然后有針對性地通覽全文,從整體上掌握主要意思,這是快速閱讀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在通讀時,我們應該學會找出中心句 ,它是用來闡述文章主題,說明作者觀點的句子,中心句多數(shù)位于段首或段尾,有時也位于文中。因此,在閱讀時應注意文章的開頭和結尾。找到了中心句,也就基本上理解了文章的大意,然后順著這個主題找出整篇文章發(fā)展的自然邏輯關系,引導學生注意文章內部句與句、段與段的關系,在腦海中形成文章的框架。由此可見訓練學生找出主題句是十分重要的。
2.不同體裁使用不同的閱讀方法
閱讀理解題材多樣,有日常生活、社會文化、人物、史地、政治、科技、經(jīng)濟等等,體裁不一,有記敘文 、應用文、說明文、議論文及新聞報道。例如:記敘文是用來敘述的一種文體,讀者應該把握文章的主要線索、時空順序及人物之間的相互關系;應用文是一種實用性與交際性很強的文體,我們應該采用對比閱讀法,將題干與文章結合在一起閱讀;議論文是用來表達作者觀點的一種文體,我們應該找出論點及論據(jù),理解作者的寫作態(tài)度;對于新聞報道我們應該弄清新聞事件的內容及日期、起因、經(jīng)過、涉及人物及具體數(shù)字、結果及作者的態(tài)度。根據(jù)篇章結構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閱讀理解就會輕松得多。
3.仔細推理,深層分析作者的寫作意圖
在閱讀理解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一些問題,如:“What can you infer from the pas sage? ”“What's the implied meaning of the underlined word?”“What do you think of...?”這些問題 均屬于深層理解,它們的答案不是在文章的原句中可以找到的。因此,我們必須根據(jù)已知的內容仔細推敲文章中相關的詞、句及段落之間的邏輯關系,找出能支持作者觀點的關鍵詞并注意一些詞在特殊語言環(huán)境下的特殊意義,然后推斷出文段中未直接寫出的含義,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得出正確的結論。
4.瀏覽、掃讀、預測和辨認
在英語閱讀中必須適時開展瀏覽、掃讀、預測和辨認等訓練活動,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理想效果。瀏覽(Skimming)——以迅速了解讀物要旨;掃讀(Scanning)——以快速找出具體信息;預測——根據(jù)前文出現(xiàn)的信息對可能后繼的信息作出包括詞匯、結構、語義等方面的預測,辨認——對文章的要點和重要信息,話語中如so, also, only等標記詞和如this, that, they, it ,those等指代詞的辨認。
5.邏輯推理和猜詞判斷
邏輯推理和猜詞判斷是英語學習者閱讀文章時必須具備的能力。在抓住主題句的前提下,憑借自己的綜合實力,通過對上下文的有效推測去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在閱讀過程中碰到生詞,盡量少查字典,能猜則猜,力求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才能,解決閱讀中遇到的問題,在平時教學中我要求學生從以下幾方面去猜詞:⑴根據(jù)上下文的說明;⑵根據(jù)文中的解釋;⑶根據(jù)文中的列舉;⑷根據(jù)因果關系;⑸根據(jù)語意的轉折;⑹根據(jù)事情發(fā)展的順序;⑺根據(jù)同義詞和反義詞;⑻根據(jù)標點符號的信息功能;⑼根據(jù)構詞法(如詞根、前綴、后綴等)。通過實踐學生這一方面的能力進步特別快。
(四)增大學生的詞匯量,狠抓詞匯過關
《新課程標準》指出,基礎教育階段學生應該學習和掌握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包括語音、詞匯、語法、功能和話題等五方面的內容,知識是語言能力的有機組成部分,是發(fā)展語言技能的重要基礎。 人們說掌握好一門外語中要過語音關、詞匯關和語法關,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最難過的是詞匯關。通過單詞聽寫進行監(jiān)控,強化記憶,把單詞記憶作為一項常規(guī)工件來抓,經(jīng)常提醒學生,使之養(yǎng)成習慣。
(五)加強文化背景知識的滲透,增加英語文化意識
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不難發(fā)現(xiàn)背景熟悉的材料比背景生疏的材料易懂得多,所以在閱讀過程中需要補充文化背景知識和語境來補償他們尚不完善的詞匯認知能力。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學習英語只有了解和掌握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才能達到正確理解和得體運用語言的目的。通過這類文章,大大拓寬了學生的視野,活躍了學生思維,培養(yǎng)了他們對英語一般文化差異的敏感性以及適應性,進而發(fā)展成為文化能力、文化意識。
(六)加強課外閱讀,培養(yǎng)閱讀習慣
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重要任務,課外閱讀作為英語課堂教學的延伸及補充,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和自學能力的有效途徑。從初一開始我就有目的地指導學生閱讀與教材相配套的《閱讀訓練》及《英語畫刊》等。從初二開始我根據(jù)學習任務的需要要求學生從電子讀物、網(wǎng)絡中和一般的英文報刊雜志及讀物中獲取主要信息并進行加工處理,要求學生有效地利用網(wǎng)絡等媒體獲取并處理信息。
總之,閱讀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心理過程,英語閱讀能力的形成是一個漸進的復雜的過程,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只有堅持通過教師課內富有成效的閱讀教學,學生課外大量的閱讀實踐,培養(yǎng)閱讀技巧、策略,提高閱讀能力和速度,才能大面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015年廣東省小課題編號:GDXKT4749)
[ 參 考 文 獻 ]
[1]章兼中.外語教學心理學.安徽出版社,1986.
[2]章兼中.外語教育學.浙江出版社,1993.
[3]文秋芳.英語學習策略論.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5.
[4]林汝昌.外語教學多學科研究.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995.
[5]郝振甫.怎樣提高英語閱讀技能,湖南大學出版社社,2001.7.
[6]英語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