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其濤+李寶榮
【摘 ?要】
語文教育需要“真善美”的聲音,即提倡一種返璞歸真的語文教育。結合寫作的要求與規(guī)范,返璞歸真的“隨筆化作文”就誕生在寫作的園地了。在實際教學中,隨筆化作文,就是通過“積累來源于生活的素材”“抒發(fā)真情實感和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多種評價與分層次訓練”等幾個方面來探索作文教學的新途徑。
【關鍵詞】
隨筆 ?積累 ?評價
一、何謂“隨筆化作文”
我們這里所說的“隨筆化作文”中的“隨筆”,既具有一般意義上的隨筆的特點,比如表現(xiàn)形式靈活,可記事抒情,也可評論等,它還有自身特點——隨時隨地、隨感隨記、隨讀隨議、隨改隨展,無論字數(shù)多少,篇幅長短,只要是隨手下筆而成的文字都是“隨筆”。沒有了任何條條框框的束縛,學生可以在課下盡情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課下隨意地寫,課上有序地讀、評、改、展,如此一來,學生的日常寫作實現(xiàn)了“隨筆化”;在教師有針對性的指導下,學生又把那些隨意而寫的文字“化”成像樣的文章。
通過隨筆化作文的教學和訓練,作文不再是個“老大難”問題,它成為一種需要和習慣。作文也不用挖空心思的“造假”了,學生們可以自由的暢抒個人的思想與情感。
二、如何讓寫作返璞歸真
“隨筆化作文”讓生活與作文結合,“隨筆化作文”讓閱讀與寫作相結合,讓練筆與點撥相結合,讓積累與展示相結合?!半S筆化作文”使得師生同讀同寫,共同用心堅持。
(一)積累來源于生活的素材
隨筆記錄作者對生活的觀察、思考和感知,隨筆記錄是對生活的純樸反映。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要注意學生寫作素材的積累,以日記、讀書筆記、隨筆本等作為訓練的載體。作文時學生只需把平時積累的寫作素材進行剪裁、加工、整理,就可以“煉”成隨筆化作文。隨筆可以為作文積累寫作素材,而作文可以促使寫作者對平時的隨筆和生活體驗進行反思和提煉,兩者密不可分,水乳交融。
學會觀察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作文是需要一定的閱歷的,最直接的就是從生活中觀察。作文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要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生活的觀察中去,可以自己動筆記錄下生活中感人的時刻。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把語文學習和社會生活聯(lián)系起來,引導學生走向社會,并以社會的文化土壤來滋潤作文之樹。指導學生自己動手進行社會調查、網上調查、咨詢專家、師生討論等活動。我校的“社會實踐小論文活動”,為學生搭建了一個把語文學習的“觸角”伸向社會的平臺,到社會中實踐,在實踐中感悟。
(二)抒發(fā)真情實感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寫作需要我們說真話,抒真情,揚個性。但是真話在很多時候并不代表思想的正確,有的時候反而表露出的是消極和自私等不健康的思想??v觀千古流傳的名篇佳范,無一不閃耀著人性的光輝和人格的偉大。
汶川大地震后,在臨時搭建的地震棚里,教師世家出身的溫家寶總理用隨筆寫下的“多難興邦”四個大字來鼓舞和激勵汶川的學生。在那時那刻,這不僅僅是真情的流露,更是一種“堅韌奮發(fā)”的民族精神的引導和傳揚。
寫作教學更是育人的教學。我們不能以為隨筆化作文是不受拘束的,可以信馬由韁,天南海北的任意馳騁。教師對學生的隨筆不能聽之任之,要引導他們把寫作當成完善人生的利器。記得一名學生在隨筆中這樣寫道:
我是一名復讀生。去年的高考結果讓我明白:一個只會仰望星空的人注定只能收獲失敗。在那些逝去的高三日子里,我曾是那樣沉溺于和同學暢談理想而將書本丟棄一旁;我曾是那樣只顧設想美好假期而將復習拋之腦后;我曾是那樣一直告訴自己要勞逸結合而總是不能堅持到最后……那樣多的“我曾是”,讓我嘗到了只會仰望星空的苦果。在“高四”的復讀生活中,我下定決心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向著夢想、向著我心中美麗的目標努力!于是,在一道道題、一個個知識點的累積中,我收獲了一次次讓我驚喜的模擬成績。我知道了,當我學會腳踏實地時,我離夢想,近了。
透過小作者的文字,我們聽到一位“高四學子”用“隨筆”的方式,低唱著青春的詠嘆調,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小作者的“真善美”溢的滿滿的,流淌過每一位讀者的心田。這樣的作文是一場心靈的交響曲,師生共同享受,共同感悟。
(三)多種評價與分層次訓練
隨筆化作文需要評價,通過評價,可以促使小作者積極完善,不斷積累。評價的方式可以是多樣的,教師、同學、家長等都可以進行評價,評價應有導向性,要確立發(fā)展性的評價觀。教師還可以通過多種激勵措施,給學生成功的體驗,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引導他們把這種興趣轉化為愛好和樂趣。
傳統(tǒng)作文用同一目標,同一尺子來要求和衡量不同知識水平,不同層次的學生。
作為返璞歸真的“隨筆化作文”的踐行者,在學生寫作時,我非常重視學生的層次。
對于那些基礎差些的學生,我就采取“牽手幫扶”的方法,并且只要求他們能用簡單的幾句話把生活中所見、所聞、所做、所感記下來,內容不空洞,語句通順,能讓人看懂就可以了。這樣放緩了習作的坡度,學生跳一下就能摘到果實,使他們也能嘗到成功的喜悅,樂于寫作。
而對于那些寫作水平高的學生,我就大膽放手讓他們自由表達,同時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題材新穎,構思獨特,語言活潑,力求精益求精,每次習作都有新的進步。
三、總結
在隨筆化作文的教學中,我始終是按照: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情感——日積月累——養(yǎng)成習慣——掌握方法——自主發(fā)展——多種評價——符合規(guī)范,這樣的線路一路走下來的。通過幾年的實踐和探索,不僅印證了葉圣陶老先生的期盼,也積累了些實戰(zhàn)的經驗和方法。“隨筆化作文”正在深刻的改變著作文教學的走向,從而使得師生們能以一種全新的方式詮釋生活與人生,讓文學之花自由綻放。隨筆化作文作為寫作園地的一朵奇葩,正在熠熠生輝,大放華彩。
【參考文獻】
【1】葉至善.葉圣陶答教師100封信【M】
【2】孟玉華.隨筆化作文,讓寫作寧靜而從容的前行【J】.閱讀與鑒賞(下旬),2010(04)
【3】楚相君.如何使學生愛作文【J】.吉林教育,2005(03)
【4】成浩.隨筆化作文,改變作文教學的走向【J】.教師博覽,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