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榮春
如果您跟我公公面對面聊一會兒,從他的形象氣質(zhì)、談吐舉止、反應思維等各個方面,都很難看出老人已九十高齡并與肺癌抗爭了八年之久。
公公名叫孫洪生,生于1926年8月15日,1947年入伍。
公公的九十大壽前夕,為了給老人準備一份稱心如意的生日禮物,我與老伴早早就開始商量,可挖空心思、絞盡腦汁都沒有想到老人家還需要什么物件,打電話請示,提示,啟發(fā),誘導……終于,公公想起需要一個26公分的兩層蒸鍋。蒸鍋不算什么珍貴的生日禮物,但一位九十歲高齡的老爺爺還需要一個特定大小式樣的蒸鍋,則表明了他的生活態(tài)度和品質(zhì)。
癌癥面前:積極治療,保持好心態(tài)
公公82歲那年一次例行的常規(guī)肺部CT查體,發(fā)現(xiàn)肺部有占位性病變。那還是談癌色變的年代,我們?nèi)叶己芸謶?。面對一位心腦血管功能退行性變的高齡老人,該如何應對?我們輾轉(zhuǎn)反側(cè),夜不能寐。
我與老伴征求了市級、省級乃至國內(nèi)頂尖醫(yī)院影像科、呼吸科、腫瘤科專家的意見,有主張立即手術(shù),然后根據(jù)情況放、化療;有主張不手術(shù)直接放療;還有主張采用當時剛興起的生物靶向藥物,與腫瘤共生存。從北京回來后,我們在大姐家召開了家庭會議,達成共識,采用生物靶向藥物治療。第二天老伴向公公報告了檢查結(jié)果及我們晚輩的意見,沒想到一向追求完美極致的老人與我們子女的意見高度吻合。
一路走來,八年過去了,老人每隔日服用一片特羅凱(靶向藥物),定期行影像檢查和血液檢查,與腫瘤和平共處,沒有住過一天院,沒有遭受痛苦,也沒有因此影響生活質(zhì)量。當然,我們在慶幸當年的正確決策的同時,也相信老人是幸運的。另一方面,除了藥物的作用外,老人對癌癥的淡定心態(tài)及良好的生活態(tài)度、科學的生活方式也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妻子面前:強烈的責任感,真切的愛
公公雖已九十高齡 ,卻有很強的責任感,對九十四歲高齡的婆婆充滿了愛,衣食住行體貼入微,照顧得無微不至。婆婆林均華有些耳背,公公每天不厭其煩地一遍遍重復著回答婆婆的問題。公公常說,只有他健康地活著,婆婆才會幸福,為了婆婆,自己絕不能倒下。
每天,公公拉著婆婆的手在臥室與衛(wèi)生間、餐廳之間緩緩而行,看著他們在一起相親相愛、慢慢變老,我們這些晚輩羨慕不已,鄰居也笑稱他們是一對老鴛鴦。
生活面前:科學規(guī)律,愛吃各種餡料的餃子
科學有規(guī)律的生活是公公抗癌路上的又一制勝法寶。公婆倆每天都遵守日出而起、日落而息的作息,一日三餐及吃藥喝水、吃水果、吃干果的時間都很規(guī)律。每天兩人早餐都是很多種花樣,中餐以水餃居多,晚餐常吃包子。每天都離不開魚、肉、蛋且搭配合理,家中的物品擺放有序整潔是我們這些晚輩所不及。三餐之余,老人讀書看報,聽新聞、看電視,國家大事幾乎無所不曉,談起許多影視明星的奇聞逸事也是信手拈來。老人還特別注意學習養(yǎng)生保健知識,并在生活中落實,每天身體力行地忙碌著,時間安排得滿滿的,體力、腦力都得到了鍛煉,也無暇胡思亂想。
這里重點強調(diào)公婆倆的一大嗜好——餃子。公婆倆愛吃餃子是幾十年的習慣了。只要得閑,我與老伴總要像開餃子館一樣,將各種餡料的餃子包上幾百個速凍起來,以備我們不在家時兩位老人享用。餃子不用高溫烹調(diào),油脂少,在避光環(huán)境下儲存,蔬菜中的維生素及各種營養(yǎng)素得以最好地保護,同時,每個餃子都相當于一個高壓鍋,食材的成熟時間縮短,餃子餡料可實現(xiàn)食材的多樣化。老人每餐數(shù)著個數(shù)下餃子,不會吃多,也不用吃剩飯。因此,從各方面來說都是值得向各年齡段推薦的食品。
見證了九十歲公公的八年抗癌路,我堅信只要我們心中充滿愛,只要我們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只要我們堅持科學的生活方式,只要我們選擇了個性化的治療方案,癌癥不過是慢性病,帶病也能得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