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付錦 羅顯才
(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qū)第一中學,湖北 武漢 430300)
?
對2014年高考上海卷第16題的定量研究
姜付錦羅顯才
(湖北省武漢市黃陂區(qū)第一中學,湖北武漢430300)
摘要:通過對2014年高考上海卷第16題的定量研究發(fā)現(xiàn):兩個軌道上的轉折點的軌跡是一個橢圓,當軌道上轉折點位置不同時,物體在軌道Ⅰ運動時間是一個單調函數(shù).物體在軌道Ⅱ上運動時間有一個最小值,物體在軌道Ⅰ上的運動時間比在軌道Ⅱ上的要長,到達最高點時速度相同.
關鍵詞:定量研究;MathCAD;單調函數(shù);最小值
1原題展示
圖1
如圖1所示,豎直平面內的軌道Ⅰ和Ⅱ都由兩段細直桿連接而成,兩軌道長度相等.用相同的水平恒力將穿在軌道最低點B的靜止小球,分別沿Ⅰ和Ⅱ推至最高點A所需時間分別為t1和t2,動能的增量分別為Ek1和Ek2,假定球在經(jīng)過軌道轉折點前后速度大小不變,且球與Ⅰ和Ⅱ軌道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相同,則().
A. Ek1>Ek2,t1>t2B. Ek1=Ek2,t1>t2
C. Ek1>Ek2,t1 2定量研究 如圖2所示,建立平面直角坐標系XOY,設A點的坐標為A(0,L),B點的坐標為B(L,0),C點坐標為C(x1,y1),D點坐標為D(x2,y2). 圖2 2.1轉折點C、D的軌跡方程 由題意可知C,D兩點到A,B兩點的距離之和為一定值,則有: 圖3 2.2物體在軌道Ⅰ和軌道Ⅱ上運動的時間 圖4 到達B點時的速度 當物體在ADB軌道上運動時,設在AD上運動時加速度a3,在DB上運動時加速度為a4,由三角函數(shù)知識并結合圖2可得: 到達B點時的速度為 2.3物體在最高點速度、運動時間的數(shù)值模擬 令F=40N,m=1kg,g=10m/s2,L=10m,μ=0.05,t2、t1、v1/v2與x的關系如圖5所示. 圖5 由圖5可知,t2與x有關,當x=6.13m時,t2有最小值;t1隨x的增大而增大,且t2 3結語 通過對這個高考題的分析,不難發(fā)現(xiàn)在教師的平時教學中,對某些題不僅要有一定的定性和半定量分析,若有時能適當?shù)剡M行定量研究,并用電腦軟件對研究的問題進行數(shù)值模擬(可視化),則可以很大地提高效率,而且還能發(fā)現(xiàn)一些有關趣的結論,這對我們的物理教學是一個很有益的補充. 參考文獻: [1] 潘華君,夏云.巧用速率-時間圖象妙解兩道高考題[J].物理教師,2014,(11). [2] 張波,喬月梅.物理教學中隱性“講不清”現(xiàn)象的辨析—對2014年高考上海卷第16題的深入思考[J].物理通報,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