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純 江小瓊
【摘要】 目的 分析內鏡下胰膽管造影術(ERCP)治療膽道梗阻性疾病的護理效果。方法 52例行ERCP術治療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26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 觀察組以對照組為基礎增加術前、術中及術后護理干預, 對比兩組的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痊愈率為100.00%(26/26),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96.15%(25/26),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結論 ERCP術在大部分膽系疾病的臨床診斷與治療中有極高的應用價值, 而術前、術中及術后進行護理則是保證手術成功的重要內容。
【關鍵詞】 內鏡下胰膽管造影術;膽道梗阻性疾??;護理體會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4.154
隨著醫(yī)療科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 當前ERCP已被普遍應用在肝膽胰疾病的臨床診斷及治療中, 并且還是診斷和治療肝膽胰疾病的重要手段。眾所周知, ERCP為微創(chuàng)手術的一種, 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可達7%, 因此, 對ERCP治療膽道梗阻性疾病的護理措施進行研究意義重大[1]。本院給予26例行ERCP術治療患者以常規(guī)護理為基礎增加術前、術中、術后護理, 效果顯著, 現(xiàn)對其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4年1 ~12月收治的52例行ERCP術治療膽道梗阻性疾病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26例。其中觀察組男14例, 女12例;年齡24 ~82歲, 平均年齡(43.25±13.34)歲;疾病分類:膽系炎癥2例、膽道蛔蟲癥1例、膽總管結石20例、膽總管腫瘤3例。對照組男15例, 女11例;年齡25 ~83歲, 平均年齡(43.45±13.48)歲;疾病分類:膽系炎癥3例、膽道蛔蟲癥1例、膽總管結石20例、膽總管腫瘤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以對照組為基礎增加術前、術中及術后護理干預, 具體內容如下。
1. 2. 1 術前護理 患者入院后護士馬上對其心理以及健康情況進行詳細的評估, 從多個方面掌握將患者的行為、心理以及社會關系三個方面的情況, 了解患者心理、身體兩個方面產生不適的臨床癥狀、影響因素。同時, 護士還應積極與患者開展溝通, 耐心地傾聽患者的訴說, 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 并令其對自我病情進行評估, 進一步掌握疾病與個人情況。認真詢問患者身體狀況及其過敏史, 督促其正確用藥。術前8 h患者應禁食水, 術前15~30 min護士遵醫(yī)囑給患者肌內注射鹽酸哌替啶50 mg、地西泮10 mg, 達到鎮(zhèn)靜止痛的效果;給其肌內注射消旋山莨菪堿10 mg達到對腸蠕動進行抑制、松弛乳頭括約肌的效果, 進而增加插管成功率。
1. 2. 2 術中配合護理 ①將患者的體位擺好。護士應取患者的左側俯臥位, 手術過程中再按照詳細情況, 取頭低腳高位或者頭高腳低位, 因為舒適的體位可方便手術操作, 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且縮短操作時間, 方便醫(yī)生成功地將患者膽胰管的顯影與結石取出。②推注造影劑。護士需要使用生理鹽水把造影劑稀釋, 最佳濃度為30%~40%, 最佳溫度為37~38℃。稀釋造影劑的目的在于降低造影劑刺激膽胰管, 且將其粘稠度降低。術中需要注意造影劑的推注速度, 通常以0.2~0.6 ml/s為最佳。但是壓力不可過大, 應該保持合適, 且根據治療目的確定注入量, 但需要預防注入量過大, 進而使膽胰管內壓力上升, 特別是存在膽管梗阻現(xiàn)象的胰管顯影患者, 應該及時將造影劑抽吸處理, 所以護士需要努力將注人胰管內的造影劑抽出, 目的在于緩解胰管壓力。
1. 2. 3 術后護理 手術結束后應該將患者送回病房臥床休息, 且告訴患者應該禁食水8~12 h, 如果患者為測定血淀粉酶上升、嚴重感染與術中大量出血者, 應該按照患者的具體病情適當將禁食水時間延長, 并且還應該從流質、半流質逐漸改變?yōu)槠帐砙2]。護士還應該對術后患者癥狀進行詳細記錄, 監(jiān)測其生命體征與尿量的變化, 當出現(xiàn)異?,F(xiàn)象后應馬上匯報主管醫(yī)師, 如果患者為留置胰膽管引流管者, 需要將引流管固定, 且保持合適的體內外引流管長度, 但是需要注意不可以隨意牽拉, 以避免引流管脫出, 護士還應該詳細記錄患者的引流量與引流膽汁性狀。
1. 3 觀察指標 觀察并比較兩組患者的痊愈率及死亡率。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痊愈率為100.00%, 對照組痊愈率為96.15%;兩組對比,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兩組死亡率對比,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小結
ERCP是目前肝膽胰疾病的臨床診斷與治療的重要手段, 盡管該手術具備操作難度不大、創(chuàng)面小、痛苦低等優(yōu)勢, 但依然為手術治療內容, 再加上操作時患者并未失去意識, 大部分患者在檢查及治療前, 均會產生各種不良情緒, 而影響到治療效果, 此時, 給予患者優(yōu)先的術前、術中及術后護理非常重要。本研究中, 術前護士先對患者的病情、心理等狀況進行評估, 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 進而確保手術得以順利開展。術中, 護士積極配合醫(yī)生工作, 擺放好體位, 正確推注造影劑, 保證手術效果。術后護士從飲食、并發(fā)癥等方面對患者進行護理, 使臨床效果進一步被鞏固。
總之, 在ERCP治療膽道梗阻性疾病過程中, 護士應根據患者情況制定護理計劃, 保證治療效果, 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參考文獻
[1] 周劍英.經內鏡鼻膽管引流術的護理體會.中華腹部疾病雜志, 2013, 13(9):126-127.
[2] 張東海, 李兆申.中國ERCP的常見并發(fā)癥及防治研究進展.中國內鏡雜志, 2012, 28(11):132-133.
[收稿日期:2015-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