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楠
(太原師范學院音樂系,山西 晉中 030619)
論音樂“說話”的表達方式*
——陳述類型在作品分析中的體現(xiàn)
陳 楠
(太原師范學院音樂系,山西 晉中 030619)
音樂“說話”的諸多表達方式,體現(xiàn)在音樂作品中被稱為陳述類型。陳述結構的不同組合方式包括以下五種類型:呈示性陳述、連接展開性陳述、結束性陳述、引入性陳述、結束連接性陳述。通過貝多芬、肖邦、舒曼、門德爾松等古典主義及浪漫主義作曲家的作品片段實例分析,分項說明各種陳述類型的具體表現(xiàn)類別,體現(xiàn)出陳述類型的存在意義。
陳述類型;呈示性陳述;連接展開性陳述;結束性陳述;曲式結構;作品分析
直至20世紀為界之前的嚴肅音樂作品中,不同的曲式“說話方式”的音樂作品在樂曲各個部位:譬如開端、中間部位、臨近終止等位置,以相對固定的各種陳述方式進行表達。這種在不同結構位置所采用的不同陳述方式的音樂表達方式,可稱作為陳述類型。
樂譜結構的各種構建方式,造就了作品的五花八門的曲式類型。不同組合方式也說明樂曲每個部分是以何種方式“說話”的,類似不同的語言種類、語氣、表達方式,但這些都是通過樂譜完成的。在作品分析的過程中,通過對陳述結構類型的辨認,可進一步導致對樂曲曲式結構的辨認,所以認識陳述結構的類型對樂曲結構的認識有著重要影響。
陳述類型用陳述結構的不同組合來表示,可分為呈示性陳述、連接展開性陳述、結束性陳述、引入性陳述、結束連接性陳述五種。
呈示性陳述,就是樂段或獨立的守調(diào)樂句結構中,對于新材料的“說話”方式,其構成最大限度的使用在一部曲式結構之中。與此同時,大于一部曲式的結構中的主題部分,也是呈示性陳述常出沒之地。在這個時期的作品中,呈示性陳述類型通常調(diào)性穩(wěn)定,不發(fā)生轉(zhuǎn)調(diào)。即便轉(zhuǎn)調(diào),也只是轉(zhuǎn)到近關系調(diào),轉(zhuǎn)調(diào)也不頻繁。
(一)一部曲式結構的樂曲以呈示性陳述構成
這一時期,以一部曲式構成的樂曲,都由呈示性陳述構成。
譜例1 肖邦Op.28_Nr.7
樂段作為內(nèi)部結構的一部曲式中,呈示性陳述成為其說話的主要方式體現(xiàn)。
(二)多部曲式結構和大型曲式結構樂曲的主題以呈示性陳述構成
這一時期,多部分結構型作品以及更大型的復合主題及再現(xiàn)都由呈示性陳述構成。
譜例2 舒曼 夢幻曲
帶再現(xiàn)的單三部曲式,是這首樂曲的結構名稱。譜例第二行縱線之前的部分是樂曲的主題,是以反復記號標記反復的轉(zhuǎn)調(diào)樂段結構。譜例第三行縱線之后的辦法是再現(xiàn),是樂段結構。這首樂曲的主題和主題再現(xiàn)部分都以呈示性陳述構成。
連接展開性陳述有五個特征:(1)調(diào)性不穩(wěn)定,常常是一個轉(zhuǎn)調(diào)過程;(2)以群狀結構構成大型樂句,如以樂句群、樂節(jié)群、樂匯群等構成;(3)有時可以引進新主題材料;(4)連接展開性陳述段落之后,總是要連接到一個新的呈示性陳述段落上。在新的呈示性陳述段落出現(xiàn)之前,在連接展開性陳述段落中往往會出現(xiàn)新的呈示性陳述段落調(diào)性的屬功能和聲。這個屬功能和聲叫做屬準備,意思是新主題段落調(diào)性的屬功能和聲準備;(5)大型連接展開性陳述段落根據(jù)主題材料的不同和和聲功能、調(diào)性調(diào)式的不同還可分成幾個段落。
連接展開性陳述常用于大型或小型曲式結構樂曲的連接段落,以及大型曲式結構樂曲的展開段落。
大型連接展開性陳述段落根據(jù)主題材料和織體類型的同于不同,可以劃分為幾個不同的部分。
譜例3 舒曼 夢幻曲
譜例兩條縱線之間是這首樂曲的中間部分,其結構為兩個轉(zhuǎn)調(diào)樂句以模進方式構成的樂句群,是連接展開性陳述。兩個樂句以相同主題材料構成。調(diào)性布局方面,第一樂句以F大進入,轉(zhuǎn)g小調(diào)結束;第二樂句則以降B大-d小-F大的順序進入F大調(diào)屬準備,引出主題再現(xiàn)的和聲。
譜例4 貝多芬Op.2 No.2第一樂章
在奏鳴曲式作為曲式結構的大背景下,第一行縱線到最后一行縱線之間是呈示部連接部,表現(xiàn)為轉(zhuǎn)調(diào)獨立樂句構成的一部曲式,連接展開性的陳述。根據(jù)主題材料的不同使用,連接部還可進一步劃分為三個部分。譜例第一行縱線到第三行第一個縱線之間之間是第一部分,以帶有復調(diào)織體特征的群狀結構組成。譜例第三行第一個縱線到該行最后的縱線到之間是第二部分,是副部主題調(diào)性的屬準備持續(xù)低音的開始,建立在副調(diào)的屬功能之上的新主題材料的隱喻暗示。
結束性陳述有六種形式:(1)以主終止的、重復或變化重復的雙結構;(2)以主終止的、重復的三結構;(3)以主終止的、重復的雙結構之后增加以主終止的擴展結構;(4)以主終止的、重復的雙結構第二結構自身有擴展;(5)樂曲主題結束之后出現(xiàn)的以主持續(xù)音和屬持續(xù)音構成的獨立樂句;(6)一組分解和弦織體的和弦連接(有時也可見到其他織體形式)。
根據(jù)主題材料的不同,較大的結束性陳述段落可以分成幾個段落。
結束性陳述,有可能是樂曲整體、單獨的段落,甚至是擴充補充附加的主題。位置常出現(xiàn)于尾聲、呈示部的結束部、主部主題的小結尾等等。
現(xiàn)舉例說明(1),(3),(6)三項。
一,主題之后以主終止的、重復或變化重復的雙結構形式是結束性陳述。主終止,指雙結構中的兩個結構都以主和弦結束;重復或變化重復指兩個結構在旋律、織體方面相同或相似;結束性陳述的雙結構以雙樂句和雙樂節(jié)為多見,有時也可見雙樂匯結構。結束性陳述結構劃分成幾個階段后,各處的結構多數(shù)都是結束性陳述的雙結構。幾種不同級別的雙結構組合在一起,常常是較長的在前,較短的居后。
結束性陳述幾種不同級別的雙結構中,雙樂句可以疊入和非疊入兩種不同的方式銜接在一起;雙樂節(jié)多數(shù)以非疊入方式銜接在一起(偶爾見到雙樂節(jié)以疊入方式銜接在一起的情形);雙樂匯只以非疊入方式銜接在一起。
二,主題之后以主持續(xù)音和屬持續(xù)音構成的獨立樂句是結束性陳述。
譜例5 貝多芬 Op.14 No.2 第一樂章
這個樂章的曲式結構是奏鳴曲式。譜例從第一行縱線到反復記號之間是呈示部結束部,其結構為以主持續(xù)音結束的獨立樂句。根據(jù)和聲,本獨立樂句不允許再劃分為更小結構的好幾個部分;如果根據(jù)主題材料的使用,還可將第一行縱線到第三行縱線之間看作是結束部的第一階段,第三行縱線到反復記號處是結束部的第二階段。
三,主題之后一組分解和弦織體的和弦連接(有時也可見到其他織體形式)是結束性陳述,這種結束性陳述構成的尾聲常與相同織體的引子相對應出現(xiàn)。
譜例6 門德爾松 Op.30 No.3
本譜例樂段結構的主體部分之前有引子,結束時有帶擴展的雙樂匯結構的以一組分解和弦織體的和弦連接構成的的尾聲。尾聲與引子使用相同音高、音型和相同織體,為首尾相對應結構。
這個時期音樂作品的引入性陳述有三種形式:(1)自由的雙結構;(2)主題前先現(xiàn)的伴奏織體;(3)一組分解和弦織體的和弦連接(有時也可見到其他織體形式)。上述幾種形式有的指結構功能,有的指織體形式,并不是同一范圍內(nèi)非此即彼的概念。因此,這幾種形式可以兼而有之,比如既是雙結構,又是先現(xiàn)的伴奏織體等等。
一,自由雙結構的引入性陳述出現(xiàn)在主題之前,在樂曲中,叫做主題引子。
這里所說的“自由”,是相對于結束性陳述的“主終止”、“重復”這兩個限制而言的,即引入性陳述的雙結構,既不需要都以主終止,也不需要相互重復,只需滿足主題材料相同、小節(jié)長度相同兩個條件即可。
引入性陳述的雙結構通常最多不會超出雙樂句結構。疊入方式的前后奏鳴曲式中,呈示部主部主題的引子結構為旋律模進的雙樂節(jié),繼續(xù)表現(xiàn)為貝多芬常用的說話方式。
譜例7 貝多芬Op.7第一樂章
二,主題出現(xiàn)前先現(xiàn)的伴奏織體也是一種引入性陳述,這種引入性陳述在樂曲中叫做伴奏織體先現(xiàn)型引子。
肖邦《前奏曲》第三首,兩小節(jié)的伴奏織體先現(xiàn)引子出現(xiàn)在本曲除樂段結構的主體部分之前,雙樂匯的片段性陳述后進入主體。一部曲式的主題之后銜接有尾聲結構。
三,樂曲開始時一個和弦或一組和弦連接的分解和弦織體(有時也可見到其他織體形式)也是引入性陳述。
樂曲的曲式結構為帶引子與尾聲的再現(xiàn)單三部曲式,這是門德爾松無詞歌No.3的曲式結構。引子為分解和弦織體為主的(有時也可見到其他織體形式)和弦連接,而尾聲是引子的再現(xiàn),首尾呼應的相對性增強了作品的完整感。
這一時期,還可見到在大型快板作品的主體部分開始之前獨立出現(xiàn)于主體部分之外的慢板引子。這種慢板引子,在結構上和快板主體部分并無有機聯(lián)系,引子和主體部分相當于套曲中的一慢一快兩個樂章。因此,這種慢板引子就跟任何樂曲一樣,呈示性、展開性、結束性和引入性等各種陳述類型都可以出現(xiàn)其中,而不應把慢板引子各個部分都當做引入性陳述。
結束連接性陳述中,人們會看到結束特征的雙樂句結構中的后樂句終止于非主和弦,譬如屬和弦上甚至轉(zhuǎn)入至其他調(diào)上終止。結束連接性陳述兼有結束與連接兩種功能,因此,結束連接性陳述用于樂曲中前部分的終結,并同時連接預示著下部分的開始的部位。
從陳述類型的歸類來說,結束連接性陳述并不是一種獨立存在的陳述類型,只是結束性陳述和連接展開性陳述兩種陳述類型的結合,因此,兼有結束性陳述和連接展開性陳述兩種陳述類型的雙重特點。
譜例8 貝多芬Op.2 No.3第一樂章
譜例第三行縱線之前是貝多芬No.3鋼琴奏鳴曲首樂章呈示部主部主題之后的片段,表現(xiàn)出結束性陳述的類型特點,其結構為第二樂句轉(zhuǎn)到屬功能結束的雙樂句。兩個樂句以疊入方式銜接在一起。
由于這個雙結構的兩樂句依次以主、屬結束,因此是結束連接性陳述類型。在這首樂曲中,連接部的作用得以體現(xiàn)在主到屬的轉(zhuǎn)換過程中。
音樂作品分析包含在廣義的音樂分析中,音樂分析又包含在更廣闊的語言研究中。音樂作為全世界通用的語言,其說話表述的方式往往也決定著讀者對作品內(nèi)涵的探究。對于作品的分析過程,除了注重分析它的旋律、調(diào)式調(diào)性、和聲、結構等諸多技術因素以外,陳述類型也非常的重要。再豐富的技術理論要點也需要穿針引線的連接才能得以實現(xiàn),這正是“音樂說話表達的方式”——陳述類型的存在意義?!?/p>
[1] 吳祖強.曲式與作品分析.人民音樂出版社,1962.
[2] 姚恒璐.音樂技法綜合分析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 魏納·萊奧.器樂曲式學.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
[4] 楊儒懷.音樂的分析與創(chuàng)作.人民音樂出版社,1995.
[5] 范乃信.曲式精要.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8.
[6] 吳春福.曲式結構原則與曲式結構的分類——對楊儒懷先生曲式理論的解讀與再認識.音樂研究,2012.
[7] 楊儒懷.變體曲式結構的發(fā)展.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2.
[8] 王霞.溫柔的橋梁——李吉提《曲式與作品分析》研究.音樂學, 2011.
此論文受課題《山西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傳承在〈中國民族音樂〉課程中的實踐與探索》資助,課題承擔人:韓曉莉,審批部門:山西省教育廳
陳楠(1982-),男,太原師范學院音樂系講師,主要研究方向: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