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鳳蘭
摘 要:班集體是學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單位,也是班主任進行教育的主陣地。一個良好的班集體,需要班主任做出大量深入而細致的工作,對每個學生的健康發(fā)展有著巨大的作用。要做好班級管理,班主任應與時俱進,形式做到多元化,要抓住一切教育契機進行施教,從而充分發(fā)揮班會的實效性,達到最佳效果的教育功能。
關鍵詞:班主任;班級管理;有效性;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3-384-01
班主任是學校教育教學的中堅力量,也是實踐教學工作各項目標得以實現的指揮官,一個班級的好壞取決于班主任的管理。班主任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愛好等制定自己的管理目標,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創(chuàng)造良好的班級學習氛圍,把法制教育、愛國教育、安全教育融匯在學科的教學和班級管理中,潛移默化的教育感染學生,讓他們遵守校紀校規(guī),團結友愛,愛校如家。只有付出很多的心血和勞動,才能成為學生的朋友,得到每個學生的信任,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靈,讓班集體這一方沃土開出絢麗的花朵。
一、要重視做好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學生在求學階段是一個人世界觀發(fā)展變化的重要階段。隨著課時數量的增加及知識復雜程度的加重,有的學生常常感到困惑,對前途失去信心,產生這樣那樣的心理問題。因此學生的思想工作和德育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要加大對學生自制能力的培養(yǎng)力度,通過各種方式指導學生進行自我教育,讓學生在自我意識的基礎上產生進取心,逐漸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可利用每周班會對學生進行集體教育,如開展“三感恩、三熱愛”為主題的班會,培養(yǎng)學生愛的情感,激發(fā)學生心靈深處感恩之心,以及加強學生進行自主管理,放手讓他們自主開展一些專題活動、勵志教育等。因為,現在學生在德育上存在的問題不是對基本道德規(guī)范不了解,關鍵是學生沒有把對道德的認知轉化成道德行為,原因之一就是我們的德育工作沒有從理論上解決德育滲透問題,使學生缺乏養(yǎng)成教育。因此,堅持上好德育課,把學生的實際問題落實到規(guī)范上,教給他們什么事情應該做,為什么這樣做,什么事情不應該做。對學生進行良好的養(yǎng)成教育,使其成為一種習慣,貫穿到學生的言談舉止中,把德育真正落實到實處。
二、班會主題應與時俱進,語言豐富多彩
班會不僅僅是上傳下達,落實學校各項工作并進行思想教育工作的平臺,它更是發(fā)展學生情感能力、培養(yǎng)學生適應社會發(fā)展能力,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目標的重要途徑。好的班會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一生,使學生終身受益。然而,我們現如今的一些班會卻總是突破不了學習、紀律、衛(wèi)生、安全等內容,在主題選定上不能很好把握教育內容與學生實際相融合的著眼點。主題是班會的核心,要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多多關注培養(yǎng)學生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社會公德、異性交往、時事新聞、環(huán)境保護、班級情況大家談等方面,圍繞目的開展學生自我教育活動。時代呼喚新型的班會,作為班主任,我們首先應該勇于創(chuàng)新和探索,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突破行為與內容的限制,突破一切有形和無形的限制,最大效能的發(fā)揮班會的最大作用。班主任要根據本班學生實際, 把準學生“脈搏”, 選擇恰當的主題,在組織指導主題班會活動時, 必須對本班學生的狀況進行認真分析, 抓住與大多數學生相關的學習、生活等方面的主要問題, 從學生思而不明、想而不清、懂而不做的問題中, 選定具有啟迪性的主題,為整個班會定準“基調”,“小題深挖寬作”。
三、學生管理中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
學生是受教育者,在管理中要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為學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提供機會,充分發(fā)揮班干部的骨干作用,調動全班每個同學的積極性,形成民主管理氛圍,使學生自我表現心理得到滿足,民主意識得到培養(yǎng),管理能力得到增強。在班內可實行“分級管理”。一級管理:六名班委,負責班級各個大項工作的監(jiān)督管理總結。二級管理:組長,分管各個組的學習和衛(wèi)生。三級管理:各科學科代表,負責各個學科的學習情況,及時輔助任課教師的工作。四級管理:值日生,負責班內當天小范圍的工作,如班內衛(wèi)生、關門、關窗、關燈等。把班內大小工作分配到個人,使得班內人人有事做,時時有事做,事事有時做,這樣能夠收到很好的民主激勵效應。另外,要重視培養(yǎng)班干部,充分發(fā)揮班團干部的骨干核心力量,把班內各項工作交給他們負責。
四、班會的教育契機應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做好班級管理,僅憑每周固定的班會課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還要根據實際情況,隨時展開對學生的教育。在班會內容上不一定要和傳統意義上的班會一樣,它可以是彈性的,內容可以突破時間限制,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但一定要有針對性,教育的契機要及時到位。我們可以通過晨會、早操、自習或課間等時間進行施教,只有有的放矢、對癥下藥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在實施平臺上,班會可以突破空間的限制,不應該只局限在每周的45分鐘的課堂之上。班會要走向更廣闊的空間,走近學生的生活,讓每一個學生身臨其境,親身體驗,這樣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比如在設計培養(yǎng)集體意識的主題班會時,我們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登山比賽或是拔河比賽活動,鼓勵學生們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去,讓學生在活動中去體驗團隊合作的樂趣。這樣在活動中領悟到的體驗,遠比說教式的班會來的深刻。又如平時在對學生進行交通安全意識的養(yǎng)成教育,可以讓學生參觀交警的工作環(huán)境,讓他們進行面對面的交流,這樣的效果一定會比“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和一張嘴”的效果要好很多,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總之,在班級管理中班會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班主任的管理方式是變化多端的,并無固定不變的模式,在實踐中應很好地把理論知識與實際相結合。只要班主任抱著恪盡職守、愛生如子的態(tài)度,班級管理一定會有起色,也一定能實現培養(yǎng)人的全面素質發(fā)展的教育終極目標。班會主題要明確、新穎,與時俱進,形式要多元化,要抓住一切教育契機進行施教,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體驗中來,這樣的教育才更深刻、更實效,從而發(fā)揮班會最大的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