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麗加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推進,在教育過程中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是提高教育質量的一個重要措施。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要對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進行更新。本文對素質教育時代小學語文教學創(chuàng)新策略進行分析和探討,旨在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創(chuàng)新教育;方法;措施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3-234-01
小學語文學習對于學生的言語能力的提升、理解能力的深化有很大幫助,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要不斷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素質教育,是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對傳統(tǒng)教育模式進行改革的一種重要途徑。在教學過程中踐行合作原則,是現代化素質教育背景下產生的一個全新的要求,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要積極加強對各種全新的教學學習方法的應用,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主動思考,能夠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加強與其他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的培養(yǎng),從而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不斷提高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互助能力。
一、更新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理念
長期以來,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模式都比較傳統(tǒng)老舊,在新課改背景下,對學生的主體性的重視程度更高,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要不斷地更新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采用全新的教育模式進行現代化教學。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理念,要定期對小學語文教師進行相應的教育,宣傳各種先進的教育教學知識和理念,小組合作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可以使得學生可以從實踐過程中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以及趣味性,從而實現積極主動的創(chuàng)新。在素質教育模式中,教師的職責就在于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激發(f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給學生設置合理的學習任務,讓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對各種問題進行解決,對自己的小學語文學習能力進行提升。
二、提高語文課堂的趣味性
小學語文教育過程中,一個最重要的過程就是要提高課堂的趣味性,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對語文課程更感興趣,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各種語文基礎知識。為了提高課堂的趣味性,需要進行情景設置,在情景設置時應該要以日常生活為原型,讓學生能夠對教師所擬定的場景比較熟悉。此外,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還應該要加強各種生活素材的累積。小學語文學習與其他課程的學習不同,加強各種素材的累積,是提高小學語文學習效率的重要途徑,對于學生而言,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知識累積還不夠,語文基礎比較薄弱,這對于學生的學習是很大的阻礙。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對各種素材的累積是提高小學語文學習效率以及解題效率的重要措施,但是當前很多學生在小學語文學習的過程常常容易感受到沒有素材可用,對此應該要對學生的教學素材進行豐富。比如可以在課堂上開展情景對話的小游戲,讓學生讓學生根據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各種情景進行言語對話練習,比如商店買東西、問路等,都可以作為練習的情景。讓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也逐漸提升。
三、加強小組合作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
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需要讓學生自己對各種問題進行思考,因此必須要加強小組合作教學法的應用,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進行合作討論,對語文學習的方法進行交流,也能合作完成教師布置的一些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語文實踐能力。為了實現小組合作教學,一個重要的基礎是要對班級的學生進行科學合理地分組,使得學生能夠在小組內都得到鍛煉,能夠在小組內發(fā)揮出積極性和自主性。一般分組的時候需要做到科學的分組,使得小組內的學生都能得到有效的鍛煉。在素質綜合教育理念下,課堂的主體學生,教師也是一個重要的角色,因此加強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學生之間的合作應該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合作與活動,另一個是學生之間的小組合作。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小組合作,一個關鍵的步驟就是要對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的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進行改變。在傳統(tǒng)的教學過程中,一些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方式比較呆板,使得很多學生也失去了對小學語文課堂的興趣。為了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擔任了重要的引導角色。在小學語文課程中,有很多方面都可以進行小組合作教學。比如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相關的語文知識問題問答、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進行語文知識競賽等,都是進行有效的小組合作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抓住每一次進行小組合作教學的機會,提升教學效率。
四、合理地布置作業(yè)
作業(yè)是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鞏固的一個重要方面,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也應該要對作業(yè)進行合理地設計,從而使得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得到鞏固。學生的想象力一般都十分豐富,因此在進行小學語文作業(yè)布置時,可以加強多種小學語文作業(yè)方式的設計。比如教師可以自己設計作業(yè)題目,比如在作文寫作過程中,可以采用開放式題目,給一個大概的標題范圍,讓學生隨意發(fā)揮自己的想象,不要受到約束和限制。比如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語文閱讀材料,如文學作品、新聞等,讓學生閱讀之后寫出自己的感想,在課堂上進行分享,這種開放式的作業(yè),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最終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能力。
小學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學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要加強對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的改進,以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為目標,對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地分析和解決,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對小學語文學習的興趣,進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楊雪梅.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J].中華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0)
[2] 何曉燕.淺談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措施[J].學園:學者的精神家園,2010(05)
[3] 王守德.淺談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2(01)
[4] 王艷紅.淺談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點滴體會[J].少兒科學周刊:教育版,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