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學院、市場關系重構
——英國多科技術學院變遷與治理
付雪凌、石偉平在《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年第2期中撰文,通過英國多科技術學院的變遷與治理,論述政府、學院、市場三者關系的重構,同時通過分析英國多科技術學院的辦學經驗,對我國技術應用型本科高校的轉型發(fā)展提供經驗借鑒。
多科技術學院前身的主體是地區(qū)學院,其是戰(zhàn)后英國技術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刻彰顯著技術教育的“服務”傳統(tǒng)。技術學院經過戰(zhàn)后穩(wěn)定的發(fā)展,初步形成體現(xiàn)“服務”優(yōu)良的政府、學院、市場的關系模式:強調技術學院與大學的區(qū)別;獲取獨立的高標準的“技術資格”;明確地方教育當局對技術學院的管轄權。
多科技術學院秉持技術教育的服務“傳統(tǒng)”,成為當時英國高等教育獨具特色的存在?!靶枨髮颉笔嵌嗫萍夹g學院辦學特色的核心,“社會控制”是促成其特色辦學的治理基石。在“需求”導向的辦學特色方面,多科技術學院凸顯了“服務”傳統(tǒng)的辦學定位,提供了多元選擇的“開放”辦學模式,確立了以“三明治課程”為主體的工學交替的應用人才培養(yǎng)模式。在“社會控制”下的治理模式方面,多科技術學院采用了有別于大學“自治”的治理模式:地方政府主導下的外部管理框架與學院內部治理模式相結合。其外部管理框架主要由地方教育當局、教育與科學部、全國學位授予委員會等三方構成,學院內部治理則主要通過管理委員會、學術委員會和校長實現(xiàn)管理。
多科技術學院后期發(fā)展逐漸與大學趨同,治理模式中的利益博弈潛藏著導致其“學術漂移”的重要因素。多科技術學院的“學術漂移”主要體現(xiàn)在全日制學生比重、學術性課程比重、科研比重三方面的上升。這種與大學趨同發(fā)展的治理模式存在著明顯的治理危機:行政與“學術”的“他治”矛盾導致雙頭管理下的運行效率低下;課程設置的學術傾向引發(fā)其服務地方經濟能力的下滑;中央政府的教育集權促使學院最終更名為大學。
英國多科技術學院的發(fā)展歷程是英國政府在大學高度自治的高等教育體系內,逐漸實現(xiàn)中央集權的政治意圖的體現(xiàn),也是多科技術學院爭取“自治”權的過程。政府、學院、市場的關系在多科技術學院的變遷過程中不斷重構,變化的是管理權從地方教育當局收歸中央政府、學院自治權的獲得,不變的是學院在政府的政策和撥款導向下對市場需求的回應。
英國多科技術學院變遷中的治理問題與應對經驗對我國發(fā)展技術應用型本科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技術應用型本科高校應形成區(qū)別于學術型大學的辦學特色,以市場需求為辦學原動力,在專業(yè)設置、人才培養(yǎng)、課程設置等方面進行系統(tǒng)改革;充分考慮政府的引導作用,設立有效隔離機制;給予技術應用型本科高校更多的自主權,建立現(xiàn)代大學治理結構,發(fā)揮高校辦學的自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