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躍飛
漢私印審美手段解析
■張躍飛
漢印是中國篆刻發(fā)展史上一個高峰。漢印的總體風貌與古璽秦印相比,趨于平正方直、排疊勻滿,但這種趨向并沒有影響漢印在四百多年中的發(fā)展和變化。 “不僅沒有因為印章文字方整化而顯得單調(diào),相反或寓變化于統(tǒng)一之中,或寓機巧于平實之中,或寓流動于平靜之中,或寓空靈于茂密之中,充滿著生機,形成了寬厚、博大、雄強的時代風貌?!?(黃惇 《篆刻教程》)其中,漢私印功不可沒。
漢私印在漢官印方整沉穩(wěn)、古樸醇厚基礎上又平添許多生動和新奇,巧思獨運,精妙入微、佳構迭出,異彩紛呈,與漢官印相映成輝。當年的印工們以奇異構思和精湛技藝,在小小的印面上融進了萬千氣象,豐富和發(fā)展了印章的藝術形式及審美內(nèi)涵。對漢私印的認識應從審美角度不斷去研究、去挖掘會更有意義,會有越來越多的發(fā)現(xiàn)和驚喜。這些收獲對于當代篆刻學習與創(chuàng)作會提供更多啟迪和幫助。
本文從以下三個方面對漢私印中的審美手段進行解析:
圖1延壽
圖2劉疵
圖3李嘉
漢印中的應用文字是繆篆,繆篆取印章文字綢繆屈曲之意,也泛指同時期受隸書影響的漢篆。其特征為:“凡字有從多而省者,趨于巧便也;有從省而多者,趨于巧繆也?!?(南宋戴侗 《六書故》)這樣的印用文字為漢私印風格手段的多樣化和藝術化提供了機會和空間。漢私印不像漢官印主要以均勻分布為主,沒有更多限制。當然字形變化不是孤立的,不是隨意的,必須根據(jù)印面需要而變。從選出的一些實例可以發(fā)現(xiàn),貫穿字形調(diào)整中的審美意識及變化手段對其印面效果具有決定作用。
(一)繁簡——筆畫或繁或簡,首先是依據(jù)印面布局需要,并結合字的變化可能性來完成。如 “延壽” (圖1) “左子豫印”以簡為主,簡約不簡單,一種純粹樸素的感覺。 “蘇丹”則采用 “多則簡、少則繁”手段,形成了方圓相融、印面奇特的效果。
(二)縮放——與繁簡手段不同,主要應用在筆畫長短的伸縮變化上,如 “劉疵” (圖2) “韓眾” “鄧強”“樊豹”等,在勻滿排疊中能顧及到平中有變且夸張適度。
(三)寬窄——包括上下左右不同方向的寬窄超常變化。其有意調(diào)整在于變化后的合理性,或為勻整,或為留紅,或為對比。同時還要加入方圓、錯落等手段以求最佳。如: “李嘉” (圖3) “鄧高” “皮聚” “康中已” “公良長孫” “浩薪長君”。
(四)方圓——方有齊整與樸拙之分,相應格調(diào)也有不同。如 “韓畢印” (圖4) “張虞人” “賈歸” “公上翁叔”。圓則無論粗細均與筆意相關,符合字理,沒有強作姿態(tài),如 “翟譚” “上官克郎” “尹輔私印”。有時會借用鳥蟲篆之意。
(五)強弱——也可以理解為 “重”與 “輕”關系。借助線條粗細的有意調(diào)整或殘破手段,帶來印面上強弱節(jié)奏變化。如 “任次天” (圖5) “夏強” “樓?!?“大幸”。
(六)取勢——依靠筆畫的取勢變化,不僅傳達筆意,而且使印面更加生動有趣。如 “姚通” (圖6)是在右下方較大取勢與左上方較小取勢變化相呼應。 “謝傰” “任彊”則在不同位置豎畫上各有自然取勢,順從筆意,不留痕跡。
圖4 韓畢印
圖5任次天
圖6姚通
圖7驕奴
圖8趙意
圖9 莊長君
圖10 樹充私印
圖11 高小奴
圖12 徐充私印
圖13 陳甫始
圖14 張功生
圖15 冬通印
字形變化與布局變化相輔相成,布局上的變化手段不僅要利用字形調(diào)整變化的可能性,還要利用印面形成各種對比關系的可能性。
(一)疏密有變——排疊中疏密變化是利用和夸張字形的對比變化。有的安排妥帖如 “李鴻”,有的大膽取險如 “驕奴” (圖7),有的形成節(jié)奏變化如 “王赦印”。
(二)主次相稱——位置上的強調(diào)或弱化可對印面布局直接帶來影響。如 “董里人”強調(diào)姓, “趙意” (圖8)強調(diào)名。各取所需,不僅印面有主次變化,其印文內(nèi)涵也有了不凡表達。
(三)聚散得體——也是 “松”與 “緊”或 “整”與 “碎”的變化手段,更具寫意性,隨機留紅,另生異趣。如 “薛右車”散而不亂,靜中有變; “莊長君” (圖9)外松內(nèi)聚,借勢生變; “左賽印”則形神皆聚,渾然一體。
(四)縱橫有度——縱橫關系處理不適極易落俗。通過合理調(diào)整橫豎筆畫及排疊關系而形成更理想的縱橫對比態(tài)勢,其間還要施加錯落、留紅、呼應等手段配合才可。如 “成匽柜” “樹充私印” (圖10)。
(五)方圓兼融——印章就是在方圓之間演繹變化,形成動靜對比,相映成趣,這也是漢官印常見手段,筆意表達很重要。如 “高小奴” (圖11) “李德” “皮聚” “董中翁”。
(六)呼應求變——這是漢印較普遍使用的手段。呼應關系或明顯或隱蔽,能反映出印工的審美理念和對印面的調(diào)節(jié)技巧。對角呼應如 “徐充私印” “李萬年印” (圖12) “王臨江印” “字次青” “盧蒼”。多點呼應如“韓蒼” “王自為印” “三畏私印” “王遂之印”。錯落呼應如 “周柱”。
(七)留紅恰好——留紅是印章中沒有規(guī)律可循,其位置、大小、呼應關系都要兼顧,留紅巧妙與否決定印章的藝術品質(zhì)。如 “君孺”有意明顯留紅又有呼應,有大印之勢。 “馮富年” “冬通印”錯落間留紅似不見痕跡卻成就此印。而 “陳甫始” (圖13)留紅會讓人聯(lián)想到趙之謙風格。
(八)錯落有致——包括挪讓、嵌合、穿插等,此為私印中常用手段,有巧妙高明與牽強做作之別。如 “邵青” “啟方” “高便上印” “鄭鳳”在錯落中不動聲色。 “張功生” (圖14) “張女樂” “駱建” “壽佗” “張殷” “王毆置” “上官齊印”,以審美為重,既可勻滿又得佳構。
(九)敧正相生——有筆有勢,平中有險,這更考驗印工如何敧正相生又相安。如 “翠” “燕夜”左右欲傾斜又歸于平衡。 “冬通印” (圖15)上部任其取險,而后由下部兩個豎折予以平定。 “張累”左右兩字在反向傾斜中相讓相安; “王緩”中間上中下三部分有錯落,使之軸線向反方向傾斜才得以矯正而無險。
(十)虛實臻境——主要靠輕重或殘破等手段實現(xiàn),有虛有實,變化自然,手法高明。如 “駱青” “鄧高”“莊長兄” “張丑印” “韓蓋郎”。又如 “司馬丁” (圖16)強化虛實對比,強調(diào)視覺效果,讓人想起吳昌碩。(十一)一筆之功——印中變化多端,有時僅靠一個筆畫的調(diào)整而完美解決,尤顯印工非凡智慧。如 “盧初”中 “初”字下方一橫拉長,既可避其陷入由多豎畫排列帶來的板滯之弊,又形成最滿意的對比和留紅。 “周誘”依靠一個彎畫激活整印,成就此印。 “莊弄弓” (圖17)則是調(diào)整 “弓”最后一筆既符合筆意,又形成與“莊”字的呼應,盡善盡美。
(十二)朱白相間——只有漢私印運用這種手段,借助朱文線條與白文線條之間留紅的相似感覺,設計巧妙,有較強的裝飾味。如 “虞卬之印” (圖18) “李推印” “何子路” “田翁孟印” “出入日利”。有的印面效果再求樸拙近似滿白文,如 “莊青士”。
(十三)三字多布局——通常在漢私印中才有一印三字,布局排列有獨具匠心之處。常見排列如 “韓畢印”,回文排列如 “王護印”,橫向排列 “丁詡印”,豎向排列如 “蘇文印”,反向排列如 “丘戊欬”,上下排列如 “許信中” (圖19)。
圖16 司馬丁
圖17 莊弄弓
圖18 虞卬之印
所謂 “印感”是人們對印章表面的聯(lián)想所引起的一種特定的藝術感覺,反映和滿足了人們對印章的歷史感和藝術審美的綜合心理需求。
明清以來,當實用印章成為文人篆刻以后,在可用石質(zhì)印材前提下,對其 “印感”的內(nèi)涵和表現(xiàn)形式有了更高層次的探索和拓寬。無論用沖刀或切刀去變化線條的線形線質(zhì),還是像吳昌碩、趙古泥、來楚生等大家的 “做印”努力,都是在追求或強化 “印感”個性。當然,所謂 “印感”既然是視覺與心理的綜合審美體驗,肯定會因人而異,對篆刻藝術的認知程度及對相關藝術形式的綜合感悟會影響對 “印感”的判斷和接受。另外也不能將 “印感”內(nèi)涵和表現(xiàn)形式只局限在 “古樸蒼渾”一路上,它應是豐富的、多元的、變化的。
漢私印中有大量具有較強 “印感”效果的佳作,現(xiàn)僅從殘破和邊欄處理兩個角度去發(fā)現(xiàn)一些可以為我們所用的藝術手段,其中不乏非人為的天作之美:
(一)殘破處理——無論銅印還是玉印,在自然力或人力作用下都有殘破現(xiàn)象出現(xiàn),更容易生發(fā)出 “印感”。殘破包括殘損和殘缺。從位置上說包括邊緣殘破和印面殘破。從程度上說包括局部殘破和整體殘破。如“任彊” (圖20)左上角和 “任次天”中間的一點殘損,即激活此印,對增添藝術元素的作用不可低估。如銅印“李延年印” (圖21)殘缺后可能比完整時更具有美感。玉印 “隗長”也以邊緣缺失較大而形成不可多得的殘缺美。如銅印 “魏良私印”屬 “鏤空殘”,而 “越稻君印”則屬 “漫殘”,都有值得品味之處。
(二)邊欄處理——主要指漢私印中朱文印邊欄 (邊框)效果,可分為整邊、殘邊、粘邊和無邊四種情形。這些有意無意之作會給我們更多藝術想象和創(chuàng)作選擇。邊欄變化是印面效果的組成部分,必須要綜合考慮。如 “思普”邊欄完整,雅致清勁。 “蔡種印信”是殘邊效果,借此增加虛實變化,此類手段常用。 “種昂印信” (圖22)是粘邊效果,別生異趣,印感強烈,多為后人效法。 “單俊私印”完全無邊,沒有制約,更具想象空間。此與漢白文印做封泥效果相似。
總之,一個好的印章,即可看可讀可賞,又可學可借鑒,無論大小,或方或圓,或整齊或殘損,除具備完美的字法、線條和布局安排之外,還要彌漫著典雅古樸的氣息,給人不一樣的審美感受,甚至激發(fā)創(chuàng)作的沖動。漢私印具備這樣的品質(zhì)。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政協(xié)
圖19 許信中
圖20 任彊
圖21 李延年印
圖22 種昂印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