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華
(無錫市安鎮(zhèn)實驗小學)
“無心”教育:班主任“教育愛”的另一種表達
◆李曉華
(無錫市安鎮(zhèn)實驗小學)
學生的成長,需要教師的關(guān)愛、引領(lǐng)、指導、督促。但是,過多干預和控制,絕不利于學生的獨立思維與個性發(fā)展?!氨D肥健苯逃顒佣际呛⒆映砷L的外因,起決定作用的是孩子內(nèi)因。這就需要班主任的“無心”教育,即通過“放空間、釋自由”讓孩子的自育起作用。
無心教育 放空間 釋自由
小華是新轉(zhuǎn)進我班的一個學生,患有抽動癥。注意力無法集中導致他成績一路下滑。本著對孩子負責,我提議讓他坐前排,這樣老師可以隨時提醒他,讓他上課、作業(yè)時專注些。經(jīng)過家長同意,小華坐到了講臺前。一天,小華的媽媽找到我不好意思的說:“老師,還是讓小華坐到后面去吧。他的壓力太大,抽動癥更重了。我只要他身體好,學習先放一放吧”。我非常尷尬,自己的提議竟然造成了學生和家長的負擔。
小華的壓力來源于何處?歸根結(jié)底來源于我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保姆式”工作方式。我把他調(diào)到前面坐,為了幫助他養(yǎng)成上課專注的習慣。所以只要他一動起來我就提醒他。正是這種過度的關(guān)注導致他一直處于緊張狀態(tài),從而加重了癥狀。
自工作以來,無論是優(yōu)秀教師傳授的經(jīng)驗還是一些教育專著,無不告訴每一位老師要做一位有愛的老師,要把細心、耐心、愛心融入日常工作中。于是以“愛學生”為名,干預學生的學習至生活的全部活動。特別是班主任,噓寒問暖,面面俱到,無論是日常管理還是課堂學習乃至做作業(yè),都要求學生行動保持一致高度,成了一位保姆。與其說這是一種管理、指導,不如說是嚴格的監(jiān)督。而這樣“保姆式”的班主任有很多,其中有一部分還是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他們具有以下特點:一是細,事無巨細,眉毛胡子一把抓;二是忙,忙上課,忙談心,忙課間瑣事;三是煩,忙忙碌碌一場,有時得到的是反效果,甚至是學生家長的誤解。
班主任懷著一顆為孩子好的心,孩子卻產(chǎn)生了抵觸的情緒。學生的成長需要教師的關(guān)愛、引領(lǐng)、指導、督促。正如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能夠激發(fā)孩子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弊鳛榘嘀魅?,沒有權(quán)利以愛之名去剝奪他們培養(yǎng)自我能力的機會。這就需要班主任“無心”教育。
無心,無刻意為之之心。無心教育,即班主任規(guī)范自身,言傳身教,給學生相對自由的空間,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收獲好的習慣與態(tài)度,以達到一種“于無聲處聽驚雷”的效果。我將它分為兩個部分,簡單地說就是“放空間”“釋自由”。該放手時就放手,班主任要敢于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嘗試,去摔跤,去犯錯,然后班主任去引導。犯錯本身就有著深刻的教育意義,當他自己爬起來,擦干眼淚繼續(xù)前行的那一刻才叫做成長
1.“無心”——放空間
在小說《追風箏的人》里有這樣一對矛盾,男主人公阿米爾從小有一個愿望——創(chuàng)作小說,可他的爸爸卻認為那是無稽之談,希望他做些更實際的事。每當小阿米爾拿個自己感到驕傲的作品給父親看時,他的父親總是選擇無視和責備?!懊慨敶藭r,我都想掏開血管,讓血液流光?!边@是一個幻想破滅的孩子的心聲,一個沒有自我興趣空間的人是如此痛苦。而現(xiàn)在的學生往往被剝奪了興趣,除了學習和成績?!昂⒆佑植皇菆D畫練習本,你不能光顧著要涂上你喜歡的色彩。”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擁有自己思想的空間。
2.“無心”——釋自由
很多班主任都有補差的經(jīng)歷。對某一些學習困難的學生采取“緊盯”模式,作業(yè)不做了就苦口婆心想盡各種辦法哄著他做,背書不肯背了,就拉在身邊一句句盯著背。這樣全方位的關(guān)愛花的心思最多然而效果卻差強人意。因為過度的關(guān)注其實是在不斷地提醒他自己成績太差,從而對他造成了一定的心理暗示。班主任換一種方式,幫助學生分析自己最擅長的是什么,然后多下功夫,不用一樣的標準要求他。
1.言傳身教,無心柳成蔭
給孩子的引領(lǐng),應(yīng)該是以身作則,用潛移默化來改變他們,而不是一味的說教和施壓。早晨進教室,我總是拿起抹布擦課桌,走一圈檢查地面,課間隨時整理好講臺,每天早上把要做的事羅列在黑板上。很快我便發(fā)現(xiàn),班級的衛(wèi)生變好了,班級的紀律也變好了,學生做事有條理了。而這,是一味說教無法解決的問題。作為一個班主任,我們對學生懷揣著太多的感情,然而就像一場即將拉開序幕的比賽,你無法替他們上場,能做的就是用自身的言行告訴他們?nèi)绾巫霾抛钣行А?/p>
2.價值引領(lǐng),無意云相逐
水嘗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對擊始發(fā)靈光。小學階段是孩子人生觀、價值觀初步形成時期,需要班主任的積極引領(lǐng),需要我們懷著一顆真誠的心、一顆敏銳地心、一顆期待的心,去捕捉最佳時機,循循善誘,耐心教育,如春雨潤物般感化每一位學生。
開學沒幾天,有一張桌子的螺絲松了,歪歪斜斜地被調(diào)到了教室的最后面。班主任看著這張桌子,沉默了幾分鐘,說:“我們班有位同學的動手能力特別強,這么緊的螺絲,他都可以輕松地擰松了。老師也試過,但是沒有一次成功。將來他在動手能力發(fā)展方面一定是我們班中的佼佼者。而且,我也相信,這位同學既然能把螺絲擰下來,那么他也一定能夠把它擰上去?!钡诙?,那張桌子果真修好并調(diào)回去了。
3.慧眼點撥,無招生自化
記得開學沒幾天,小濤媽媽在電話中哭著告訴我,因為她在吃晚飯時吃了兩塊奶奶給小濤做的排骨,小濤很生氣,把排骨湯端到自己面前,說:“這是奶奶做給我吃的”。吃好后還生氣地跑到房間砰的把門給關(guān)上了。她說沒想到孩子已經(jīng)這么自私了,她希望我能夠教育一下小濤。小濤,平時表現(xiàn)就很自我,因為爺爺奶奶的溺愛,他一點都不肯吃虧。晨會課上,我把這個故事按在了我兒子身上,故意很為難地說:“我不知道該怎么辦呢,你們能夠幫幫我嗎?”一聽要幫助我,學生們很起勁。小濤舉手了,他站起來自己的事說了一遍。我讓他說說他當時的想法。他說:“我覺得是奶奶給我做的,媽媽就不可以吃”。我又問他那媽媽吃了怎么辦?他笑了,說:“媽媽也可以吃的,我不應(yīng)該發(fā)脾氣的。”
我沒有總結(jié)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只是通過討論喚醒了孩子自我反省的意識?!盁o心”教育,需要班主任給學生探索體驗和頓悟的時空,讓學生在一定情境中觸類旁通、自醒自悟、享受成長;需要教師扮演問題遭遇者的角色?!盁o心”教育不是告訴、不是給予、不是灌輸,而是退到思維的起點,與學生一同探索。
4.智心巧設(shè),無為無不治
教育,有時需要“無心”,要給孩子留下空間,達到“無為無不治”。無為不是什么都不為,而是通過順應(yīng)學生的年齡特點、個性特點,給予學生一定的成長空間,達到管理班級的目的。
開學初根據(jù)學?;顒佑媱澲笇W生討論并確定一學期的隊活動主題,讓中隊長招聘每個主題的負責人,再有負責人方編寫方案并招聘主持人和各個活動環(huán)節(jié)的人員。于是從活動的策劃、節(jié)目的排練、課件的制作、對外的聯(lián)系,學生全部自己負責。一開始雖然磕磕碰碰,有的活動甚至沒有成功開展,但是學生的積極性特別高,用他們的話形容就是“我的地盤我做主”。在實踐的過程中,他們學到了交流合作,如何溝通解決問題。
教育是能動的活動,積極、正確的教育有利于孩子成長。學生的成長,更需要班主任的“無心”教育。班主任要敢于“放空間”“釋自由”,給予孩子自育的空間,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取真知,學會做人。教育需要“無心”,這是一種原則,更是一種智慧。
[1]伍澤民.“保姆式教育”是家長意志下的機械學習[J].教育,2012,(13).
[2]劉中猛.對“保姆”式班主任現(xiàn)象的思考[J].教學與管理,20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