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洋
(青島黃海學院)
分析余華作品中的人性
◆劉 洋
(青島黃海學院)
余華并不多產(chǎn),但是他的作品非常精致,他是“先鋒文學”的代表。作品的敘述方式以純凈細密見長,他的作品大多突破常規(guī),不拘一格,能夠形成屬于自己的語言系統(tǒng)。余華曾經(jīng)說過“我覺得我所有的創(chuàng)作,都是在努力更加接近真實。我的這個真實,不是生活里的那種真實。我覺得生活實際上是不真實的,生活是一種真假參半、魚目混珠的事物?!彼?,余華作品中的真實是難以為人所理解的,余華早期的作品充滿了血腥、暴力、死亡,筆法艱深晦澀,只有少數(shù)先鋒讀者能夠理解。在意識到這個問題之后,從《在細雨中呼喊》開始,余華改變了自己的寫作風格,在作品中加入了適量的現(xiàn)代思維,筆法也更加簡練,情感越發(fā)飽滿,引發(fā)了讀者的廣泛共鳴。他的作品中充滿了人性的光芒。
余華 真實 人性
余華的作品中充滿了苦難,他所關(guān)注的是社會的黑暗面,像魯迅一樣,揭發(fā)其他人不愿提及的黑暗,深入人們不愿注視的禁區(qū),在這片禁區(qū)里他卻如魚得水,以冷漠的筆觸向人們展示一個暴力、血腥、充滿殺戮的世界。
苦難是余華作品不變的主題。余華的小說關(guān)注的就是人性惡,所以他將人所受的苦難描寫的淋漓盡致,他的作品似乎在向讀者傳達這樣一條信息:“人生下來就是要經(jīng)受苦難的”。想要在這個殘酷的世界生存下去,就必須要經(jīng)受傷害、冷落、欺騙等數(shù)之不盡的苦難,雖然讓這樣描寫生活的殘酷,但是他像讀者傳達的并不是一種消極的思想,他在不斷地告訴人們,我們要直面苦難,在數(shù)不盡的苦難中重獲新生,就像魯迅先生說的一樣“真的猛士勇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余華中學畢業(yè)后就進入北京魯迅文學院進修深造,我想這也是他的作品風格和魯迅先生相像的原因。
他的作品《活著》充分地表現(xiàn)了他的苦難主題?!痘钪分v述了地主少爺富貴的一生,他的人生充滿了坎坷,青年時的富貴嗜賭成性,敗光家業(yè),窮困潦倒的他在為母親求醫(yī)的路上被抓了壯丁,經(jīng)歷過戰(zhàn)爭之后重回家鄉(xiāng)時已物是人非,母親去世,只有他的妻子家珍辛苦地養(yǎng)著兩個孩子,女兒卻變成了啞巴,兒子為救縣長夫人被抽血抽死,女兒因懷孕大出血死在手術(shù)臺上,女婿被水泥板夾死,妻子離世,外孫吃豆子撐死,最后只剩下富貴和老黃牛一起默默回憶自己的一生。富貴的一生充滿苦難,身邊的人在一步步邁向死亡,生活在一次又一次毫不留情地蹂躪著他,可是他卻依然活著。富貴的一生充滿悲劇,讀來令人潸然淚下。然而作者為什么要塑造這樣一個苦難的形象呢,他在告訴我們我們需要忍受人生的苦難。富貴從如此深重的苦難中走了過來,顯露出了他人性中的光芒。
余華是支持荀子的“性惡論”的,他的早期作品中充斥著殺戮、暴力、死亡。所展示給讀者的是世界的黑暗面,小說中的人物情節(jié)都是非理性、非常態(tài)的。謝有順曾經(jīng)這樣評價過余華的作品:“暴力是余華對這個世界之本質(zhì)的基本指認,它也是貫穿余華小說的一個主詞?!庇纱艘残纬闪瞬粸榇蟛糠秩怂J同的的“暴力美學”。余華似乎就是要這樣暴力的刺激讀者的神經(jīng),似乎要強硬地撐開人們緊閉的雙眼讓他們正視社會的黑暗。
《往事如煙》《古典愛情》《一九六八年》等余華早期的作品之中,都充滿了讓人感到震撼的暴力,余華摒棄了傳統(tǒng)文學中的“中庸”思想,以《古典愛情》為例,最刺激人的神經(jīng)的場景就是“菜人”場面,母女二人如牲口一般被牽到屠宰場任人宰割:聽得“咔嚓”一生骨頭斷了,鮮血賤了店主一臉……幼女在“咔嚓”聲里回頭看到自己的手臂在樹樁上,一時間目瞪口呆。半晌之后才長嚎幾聲,倒了下去。這種將人描寫的連牲口都不如的場面是前所未有的。甚至比魯迅的“人血饅頭”還要沖擊讀者的神經(jīng)。余華就是這樣毫不遮掩地描寫人性之惡。
余華的后期作品顯得溫情一些,然而依然保持著性惡主題,《兄弟》是他的又一力作,小說描寫的是:不是親生兄弟卻依舊相親相愛的李光頭和宋剛,文章描寫的是性格迥異的兩兄弟,李光頭狡猾下流,十四歲就開始偷看劉鎮(zhèn)上女孩子的屁股,但是因為這件事卻獲得了很多好處,宋剛老實本分。本來兩人很好地兄弟感情卻因為一個女人而出現(xiàn)了破裂。李光頭與宋剛的老婆林紅發(fā)生不正當關(guān)系后,宋剛臥軌自殺。小說以李光頭說宋剛是外星人結(jié)束。文章通過描寫兩個擁有極端人物性格人的人生經(jīng)歷,將人性中的善惡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出來。通過描寫兄弟感情表現(xiàn)了人性中善的一面,然而這善的一面在現(xiàn)實利益面前卻是那么的不堪一擊,最終人性中的善被惡擊垮了,作者通過這樣的方式引發(fā)讀者的思考。
余華沒有極端地強調(diào)人性中的惡或者善,因為人本身就是矛盾的,人性中既有善又有惡,他只是通過不同的故事情節(jié)讓人們看清人性中的弱點。如同一個醫(yī)師一般拿著解剖刀,一刀刀劃開人們虛偽的面紗,讓人們看清看清人性中存在的善與惡。
[1]余華.《活著》中文版自序[A].余華作品集[C].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3.
[2]余華.現(xiàn)實一種[A].余華作品集[C].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5.
[3]余華.古典愛情[A].余華作品集[C].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44-45.
[4]孫宜學.兄弟:悲憫敘述中的人性沉浮[J].文藝爭鳴,2007,(02).
[5]王文俠.死亡、暴力與血腥——余華小說世界解讀[J].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研究,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