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濱??h幼兒園 汪 慧 劉銀玲
新聞角:發(fā)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載體
江蘇省濱??h幼兒園汪慧劉銀玲
在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中,我們以“新聞角”形式,引導幼兒從不同的途徑收集新聞,并讓幼兒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所收集到的新聞,以此來促進幼兒語言的發(fā)展。
1.創(chuàng)設新聞播報的語言環(huán)境。在室內,為幼兒創(chuàng)設新聞角區(qū)域,內設話筒等,讓幼兒模擬記者、主持人,在自選活動時間或自由活動時間進行新聞播報;在室外,設立專門區(qū)域,張貼播報過的或即將播報的報紙新聞、圖片新聞、幼兒新聞作品等,鼓勵幼兒根據(jù)張貼內容進行播報。當幼兒播報有困難時,教師可適當提醒,幫助其理清思路,再清晰表述,以激發(fā)幼兒播報的積極性。
2.創(chuàng)設多聽、多看、多說的語言環(huán)境。圍繞新聞角,延伸多樣化的語言交流活動。首先,利用日常生活開展語言活動。例如,起床穿衣時說出不同衣服的名稱和顏色、盥洗時讓幼兒說說盥洗用具的名稱和盥洗動作等;其次,根據(jù)本班幼兒語言發(fā)展情況于每天餐前、離園前組織10分鐘左右的文學作品欣賞或圖書閱讀活動等;最后,每天定時進行生活內容播報。播報內容可以是描述餐點的菜譜、天氣預報、趣聞播報等孩子們感興趣的話題。
3.創(chuàng)設家園合作的語言環(huán)境。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創(chuàng)造家庭個別化語言環(huán)境,促進幼兒語言的發(fā)展。一是幼兒回到家中后,家長會與孩子一同進行一天活動的回顧,講一講、畫一畫自己一天的見聞或所做的事;二是將家長和幼兒共同收集到的新聞,以家長記錄或幼兒繪畫等形式記錄下來,帶到幼兒園,張貼在新聞角內,利用晨間談話、餐前播報等活動時間鼓勵幼兒將自己帶來的新聞與同伴分享;三是請家長利用早晚接送幼兒的時間,將其他幼兒張貼的新聞讀給孩子聽,使幼兒能夠在第二天的新聞播報中播報出其他幼兒帶來的新聞,還可請其他幼兒進行點評。
1.開展多樣的游戲活動,鼓勵幼兒大膽表達。各班積極創(chuàng)設了多種游戲活動,如小小廣播站、表演臺等,在不同類型的游戲中讓幼兒多看、多聽、多講。例如,大班游戲“小小廣播站”由當天值日生報告天氣情況及午飯菜單,每天請幾位幼兒主持節(jié)目,說一件有趣的事情(幼兒在前一天晚上準備好說的內容)。由于事前有準備,因此大部分幼兒都能夠比較輕松地完成主持人的任務,甚至還爭先恐后爭當廣播員。每逢節(jié)日,我們還組織幼兒說出自己的祝福,并將它錄下,利用家長接送幼兒以及班會、周末等時間,讓家長們聽聽孩子的祝福。當孩子的祝福得到家長、同伴及教師的肯定時,他們的表達欲望更加強烈,表達內容也更加豐富了。此外,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扮小丑、做鬼臉是幼兒比較喜歡的一件事。于是,教師通過該活動,延伸出“一同做鬼臉”的活動,幼兒先通過面部表情的變化以及肢體動作的呈現(xiàn)表現(xiàn)鬼臉,然后通過口頭講述,讓另一名幼兒表現(xiàn)出相同的鬼臉。在此過程中,既鍛煉了幼兒口頭表達能力又讓幼兒感受到游戲的無窮樂趣。
2.開展跨年齡段相互交往活動,促進幼兒語言的發(fā)展。當幼兒有了一定的交往能力時,以班級為單位的小集體游戲就無法滿足幼兒模仿社會活動的需要了。為了擴大幼兒的交往范圍,我們每月定期組織2次“大帶小”游戲活動,并在游戲活動中讓不同年齡的孩子相互播報各種新聞。不同年齡班的孩子在一起活動,既體驗了交往的樂趣,又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
1.新聞評選策略。在評選過程中,教師把一周新聞進行羅列,孩子們通過觀看、回憶、比較、討論、發(fā)表意見,舉手表決等一系列程序,來評選自己最喜歡的新聞。通過評選活動,幼兒對新聞角的興趣明顯提高,對社會的關注和信息的敏感性與日俱增。
2.新聞采訪策略。將新聞采訪活動遷移到幼兒的日常生活中,不僅可以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和交往能力,而且可以促進幼兒提問及反饋能力。新聞采訪先從班級內部開始,讓幼兒互相采訪熟悉的同伴、老師,再慢慢過渡到平行班級、其他年級,繼而拓展到家庭和社區(qū)。如老師發(fā)現(xiàn)幼兒漸漸有了“好朋友”的意識,就引導他們圍繞“朋友”這一話題,開展采訪活動,并讓他們在采訪前自已設計采訪提綱。比如,有的小朋友就設計了:“你的好朋友是誰?她的什么本領最讓你佩服?”“你喜歡和她在一起做什么?”等問題。在提出問題時,幼兒的表達能力得到了鍛煉,同時,幼兒要對被采訪者回答的內容進行再思考,并作出恰當?shù)幕貞T诨舆^程中,幼兒不僅獲得了新聞的素材,而且語言也得到了發(fā)展,同時體驗到了自信與滿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