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紅葉
朋 星
農歷“大雪”節(jié)氣,乘高鐵南下,北方的樹木葉落皆盡,光禿禿的;而一到杭州,依然小有蔥蘢,果然是江南!下車閑逛,竟然發(fā)現了大量的紅葉,洵美且異。過去來杭,多在春、夏,見的是春曉、柳浪、風荷什么的;而對于紅葉,長期以來也認為是北方的“專利”。這次冬天的杭州之行,顛覆了思維,驚艷了眼界。
西湖是杭州的大美所在,自然得從她說起。先看斷橋,有三棵楓樹,紅艷艷的,輕輕搖曳于橋頭、亭外、湖邊。就在筆者來的前兩天,這里下過一場雪,白雪、碧波、紅葉共融于一個畫面,那該是怎樣的情景?
斷橋西連白堤,白堤的西端是孤山路,路南即景點“平湖秋月”,路北為孤山公園。平湖秋月岸邊的一排楓樹,枝條向南伸展,低低地遮罩著水面,幽雅非凡。孤山公園的楓樹稍稍連成了片,高大、密集?!拔骱啊庇信f版、新版之說,但竟然都未涉及紅葉的景觀,竊以為是個疏漏、遺憾,其實“孤山紅葉”似應入選。
孤山公園西端乃西泠橋,橋北即蘇小小墓。這位南朝的藝妓有著冷艷凄涼的人生,幸好在她的墓旁,有幾棵紅楓陪伴,溫暖著她的心。墓旁拾起一片紅葉,在上邊寫下她的詩“何處結同心,西泠松柏下”,然后放到湖中,紅葉飄蕩離去,帶著緬懷與欽敬。墓的西邊不遠,有風雨亭,紀念的是女俠秋瑾,亭邊也有高大的紅楓掩映。蘇小小、秋瑾兩位早已紅顏隕落,但是楓樹不離不棄廝守著她們,睹紅葉如見紅顏吧,冬天不覺得冷。
蘇堤南北貫通西湖,“春曉”是其知名的招牌。騎著自行車由北往南,一路落葉鋪地,覺得“蘇堤冬韻”也不錯。蘇堤上的紅葉不多,但偶一出現,就有點睛的功效。比如望山橋橋南就有一棵樹,與周邊的景致配合得熠熠生輝。把自行車放在樹下,稍遠一些觀望,越看越有“停車坐愛楓林晚”的意境。
蘇堤的南端是“花港觀魚”景區(qū),門外橋北水邊立有兩株紅楓,樹冠高大、枝葉繁密。游客紛紛被吸引,在樹下拍照、留連。門外看紅葉,門內看紅魚,暖色洋溢。
西湖的南岸太子灣公園、雷峰塔景區(qū)、長橋公園,東岸的學士公園、柳浪聞鶯、涌金門、湖濱公園,北岸的北山路上,也都有紅葉點綴。西湖的紅葉,少而精,精而靈,不要看規(guī)模,主要看氣質!
要說規(guī)模,那得數靈隱寺景區(qū)。坐公交車前去,到靈隱路時見兩旁是一片又一片的紅樹,非常震撼。下車后,顧不上進寺,而是折返回去,步行仔細踏勘靈隱路。這里是通往寺廟的引路,里程較長,而紅葉也沿路伸展,綿綿無盡。特別是九里云松那一段,高聳的松柏,龐大的樟樹,低密的灌木,樹樹生色,而最為出彩的無異是紅楓!有的鮮紅,有的暗紅,有的半紅半黃,有的由黃漸紅,千姿百態(tài),色彩迷幻得十分過癮。感覺眼睛不夠使啊,手指一直忙碌著按相機的快門,充實呀!
名剎靈隱寺,莊嚴寧靜。殿宇,黃墻,高松,修竹,無不透著禪意。個頭矮小的紅楓樹也默默呆在寺院的一些角落,傾聽著虔誠的梵唄。如果說靈隱寺是一本佛經,紅葉就是一枚書簽,小巧玲瓏。
龍井茶大名鼎鼎,到龍井村去問問茶,合情合理。霏霏細雨中,朋友開車載我到獅峰山,那里有曾專供御茶的十八棵茶樹,還有幾株據說是始植于宋代的臘梅。進得老村鎮(zhèn),無人,安靜,但見山上一層又一層的茶田,煙雨中,滿目都是綠色。走進一個庭院,忽然一團火紅映入眼簾,竟然邂逅一棵高大的楓樹,樹下是綠草與尚未融化的積雪。楓樹旁有茶樓,上樓入座,靠窗觀賞庭院,叫來一杯龍井茶。茶的熱氣裊裊升起,詩意也裊裊升起:山作城圩水是家,宋梅雪后欲開花;停車小駐老村鎮(zhèn),細雨紅楓龍井茶。
離開獅峰山,直奔虎跑泉。冬季又兼小雨,景區(qū)內人少、寂靜,只有山澗的淙淙聲。想不到這里簡直堪稱“紅葉谷”,楓樹奇多?;蛏⒉加谏焦?,野性十足;或依據于庭院,雅意有余。擎?zhèn)汜溽嗥溟g,暖暖的,美美的。只是覺得她太出風頭,竟然蓋過了泉,有點兒喧賓奪主,這可如何是好?
杭州的紅葉,多小葉楓,密實叢聚,個頭適中,因江南園林講究小巧、秀雅。
杭州的紅葉,柔美而潔凈,無灰塵無燥裂,因江南雨水多、濕度大。
杭州的紅葉,冬季甚至雪后才更出色,因江南降溫晚、零下少。
冬天去杭州看紅葉吧!之乎浙也,楓葉臨水紅勝火,能不憶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