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男兒懷抱誰人知*
        ——嚴復早期報刊實踐活動探析(1895-1899)

        2016-02-13 04:30:08惠萍
        臺州學院學報 2016年2期
        關鍵詞:直報嚴復

        惠萍

        (河南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

        男兒懷抱誰人知*
        ——嚴復早期報刊實踐活動探析(1895-1899)

        惠萍

        (河南大學 新聞與傳播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摘要:1895-1899年是嚴復從事報刊實踐活動最活躍的幾年,也是嚴復思想影響成型和上升的關鍵時期。這一時期的報刊實踐活動基本上奠定了嚴復在我國思想史文化史上地位之基礎。但結合時代背景,具體考察嚴復的個人生活遭際、文化結構、政治訴求以及經(jīng)營報刊的經(jīng)濟收益,可知嚴復從事報刊實踐活動的初衷并沒有超出一個傳統(tǒng)士大夫的思想之囿。其思想并沒有呈現(xiàn)出前期激進、后期保守的變動訊息,相反卻可看出他反對無序革命、堅持漸進改良的思想。

        關鍵詞:嚴復;《直報》;《國聞報》

        ①2015年4月24日,李克強總理視察嚴復故居時對嚴復的評價。見人民網(wǎng)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5/0425/c1024-26902609.html

        如果把嚴復于1895年在天津《直報》上發(fā)表《論世變之亟》、《原強》、《辟韓》、《救亡決論》等政論散文而蜚聲士林視為嚴復影響中國思想界之起點的話,那么嚴復思想影響中國思想界已百二十余年矣?!拔锔偺鞊瘛⑦m者生存”這一來自嚴復創(chuàng)譯的天演進化思想,不僅為當時正值“千年未遇之變局”的中國思想界提供了針對那個特殊社會轉型期的有效解釋范式——“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而且還為處在“天演物競”之場的人們提供了一個有效的行動指南——“成為適者”。當時人們紛紛取名“適之”、“競存”之類便是明證。而嚴復晚年為自己墓碑親筆題寫的銘刻“惟適之安”既可視為嚴復依此理論對人類生存的終極思考:“依乎天理,是故有變境而無生滅,安時處順,薪盡火傳”[1]1104,也可視為嚴復留給世人最后的諄諄教誨。“民惟安生樂業(yè),乃有以自奮于學問思索之中,而不忍于蕓蕓以生,昧昧以死”[1]1363。對嚴復本人來講,他“既放眼世界又葆有純正中國心”①,終生都在思考著“近之可以保身治生,遠之可以利民經(jīng)國”[1]5的大事,至于他的思想是激進還是保守、是進步還是落后、是現(xiàn)代還是傳統(tǒng),以及生前身后人們加之于他的毀譽都不能簡單以一概之。對嚴復的關注和研究從他在世開始一直持續(xù)在現(xiàn)在,但全方位展開系統(tǒng)研究還是自20世紀中國改革開放始,尤以新世紀以來研究成果為最豐,專著論文不斷涌現(xiàn)。

        最近兩篇嚴復研究的文章《突破現(xiàn)代性二元敘事模式:論嚴復研究中的幾個問題》[2]和《嚴復研究之檢討與前瞻》[3]引起了筆者的關注。前者認為人們習慣于用現(xiàn)代性敘事的支配性話語,諸如啟蒙-救亡、保守-進步、傳統(tǒng)-現(xiàn)代之類機械教條的二元論架構來研究嚴復的復雜思想,因此無論是李澤厚、史華茲、皮后鋒還是汪暉眼中的嚴復,反映的都是研究者本人的意圖,結果必然是呈現(xiàn)一個研究者自己的嚴復,遮蔽甚至抹殺了嚴復本身的復雜性、多樣性和豐富性。他認為“嚴復既要求變法,也要求守道。守道是治本,變法是治標。嚴復重治本甚于治標,當然也就重守道甚于變法?!笨蓺v來的嚴復研究,幾乎從未將之作為研究主題。后者把嚴復放在“晚清新學”之“侯官新學”一派,總結了一個多世紀以來中外學術界對嚴復研究的三個階段或者三種類型:以周振甫、王等為代表的一派,將嚴復一生分為西化維新、中西融合、復古守舊三個時期;以本杰明·史華茲等為代表的一派,帶著濃重的“西方中心主義”強調(diào)其在“尋求富強”這一目的上前后具有一貫性;以大陸學者劉桂生、歐陽哲生和臺灣學者林啟彥、黃克武等為代表的“中西文化交融互釋說”,并指出這幾種研究模式是分別建立在當時的社會語境和政治語境之上?;诟母镩_放后學術的反思與重建,嚴復研究的前瞻性寄希望于爭取“更接近真理”的研究。走筆至此,忽然想起嚴復“四十不官擁皋比,男兒懷抱誰人知?”[1]361這句詩來,我們真的理解這個“嘗中夜起而大哭”[1]521、后來自稱“野老人”的嚴復嗎?

        正像張汝倫提到的那樣,多數(shù)人一講嚴復就是翻譯,就是《天演論》,就是西學。其實,嚴復思想和影響遠比這些內(nèi)容復雜。其思想影響成型和上升時期當屬1895年春天開始在天津《直報》發(fā)表“救亡四論”,以及1897年和友人共同創(chuàng)辦《國聞報》再到1899年迫于形勢轉賣《國聞報》這一段時期,《天演論》也在其間公開發(fā)表。嚴復這一時期的報刊實踐活動奠定了他一生的思想基調(diào)。本文嘗試突破非此即彼的二元敘事模式,擬從時代背景、個人生平、文化結構、政治訴求和經(jīng)濟收益等方面來解析嚴復從事報刊實踐活動的初衷和影響。

        一、嚴復早期從事報刊活動的時代背景和個人遭際

        “甲午春半,正當東事臬兀之際,覺一時胸中有物,格格欲吐?!保?]514甲午海戰(zhàn)的失利,對于服務北洋水師學堂多年的嚴復是一個沉重的打擊:戰(zhàn)爭中去世的有他當年的同窗和他親自調(diào)教的學生,甲午海戰(zhàn)的失敗,使清政府多年致力于海軍事業(yè)的心血付之東流,也沉重地打擊了國人的自信心。此時嚴復格格欲吐的“胸中之物”不僅僅有大清與日本決戰(zhàn)海上而失敗的屈辱,而且還夾雜著他內(nèi)心些許不吐不快但又難以言明的壓抑情緒。躊躇滿志回國的他,仕途并不盡如人愿,先在南洋,后調(diào)至李鴻章所掌北洋。如果說嚴復沒能正常走上科舉取士的“正途”是因早年喪父而不得不中斷中學習練的話,那么當他以船政學堂優(yōu)秀學員畢業(yè)并出國留學,提前回國充實教員隊伍的時候,還沒完全意識到“科舉”出身之于“仕途”的重要性。盡管1890年36歲的嚴復已經(jīng)是北洋水師學堂的總教習,但他總有一種“不與機要”的邊緣感,“兄北洋當差,味同嚼蠟”。當他明白若要在當時官僚體制里實現(xiàn)正常晉升必須有一個科舉“身份”的時候,分別在1885年、1888年、1889年和1893年四次參加科舉考試,四次均不第。如果加上第一次備考的時間,前后四次備考時間加起來至少有十年,而且是從青年到中年的十年,這對嚴復的打擊可想而知。家庭生活因母親和原配夫人王氏分別于1889年和1892年病逝而有大的變動,妻子病逝當年娶妾江氏。另外兩個人的去世對嚴復的心理沖擊也很大:一個是沈葆禎①“沈葆禎(1820—1879),清朝大臣,字幼丹,福建侯官(今福州)人,道光進士……1866年任福州船政大臣,主辦福州船政局?!币姉顟c旺,哈鏵:《中國軍事知識辭典》,華夏出版社1987年版,第456頁。,另一個是郭嵩燾②“郭嵩燾,字伯琛,號筠仙,曾自署南岳老人,晚號玉池老人,又稱養(yǎng)知先生。湖南湘陰人。道光進士,選庶吉士?!饩w二年十月,充當首任出使英國大臣,任駐英國公使,后又兼任駐法國公使。光緒五年因病歸國,十七年(1891年)卒于家?!币姽誀c:《郭嵩燾全集》,岳麓書社,2013年版,第89頁。。嚴復當年考進福州船政學堂主考官就是沈葆禎,嚴復以《大孝終身慕父母》一文獲得了最好成績。對嚴復有知遇之恩的沈葆禎,多少跟嚴復還有點親戚。但嚴復回國不久,沈葆禎就去世了。而郭嵩燾同樣對嚴復有知遇之恩。郭嵩燾在駐英期間經(jīng)常和嚴復一起交流,對嚴復褒愛有加,屬忘年交。1891年郭嵩燾去世。他去世的時候,嚴復寫了挽聯(lián)“平生蒙國士之知,而今鶴翅,激賞深慚羊叔子;惟公負獨醒之累,在昔蛾眉謠諑,離憂豈僅屈靈君?!保?]家庭精神上的依靠母親和原配夫人相繼離去,事業(yè)上能夠提攜賞識自己的“伯樂”業(yè)已辭世,再加上四次應試不第,現(xiàn)實與嚴復對個人前途發(fā)展的期許相差很遠。性情有點狂傲的嚴復再也平靜不下了,他必須有個平臺發(fā)聲,把多年的觀察、思考和郁積之氣一股腦地都傾倒出來。血淋淋的事實促使憂心如焚的嚴復寧負發(fā)狂之名大聲疾呼:“天下理之最明而勢所必至者,如今日中國不變法則必亡是已”[1]40。于是,一個作為思想家的嚴復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二、嚴復《直報》時期的報刊實踐活動及其影響

        嚴復幾篇振聾發(fā)聵的政論文章發(fā)表在剛剛創(chuàng)刊的《直報》上,分別為1895年2月4日、5日的《論世變之亟》,1895年3與4日至9日的《原強》,1895 年3月13日、14日的《辟韓》,1895年3月29日的《原強續(xù)篇》,1895年5月1日至8日的《救亡決論》。嚴復在其上發(fā)表文章后,引發(fā)士林對嚴復的關注。嚴復開始由一個水師學堂的教習作為思想家登上歷史舞臺。有人把這段時間稱作“嚴復的《直報》時期”①張志杭:《〈直報〉時期嚴復自然法則思想》,《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4年第1期。。

        《論世變之亟》、《原強》、《辟韓》、《救亡決論》等文章的發(fā)表是嚴復第一次借助近代出版業(yè)搭建的輿論平臺發(fā)出自己的聲音。今天我們?nèi)阅軓倪@些題目上的“亟”、“決”等字眼感受到當時嚴復內(nèi)心的焦灼?!拔锔偺鞊瘢m者生存”之說不脛而走。這些文章體現(xiàn)出嚴復一貫主張的“一舉足則不能無方向,一著論則不能無宗旨”[1]491的雅正原則,并且觀點鮮明、感情激越、邏輯嚴密、論證有力。嚴復在這一系列政論散文中清楚地表明了他對時局的看法:變亦變,不變亦變,“中法之必變,變之而必強”。并且他認為變法之道在于把握西方“自由為體、民主為用”的精神實質(zhì),不能靠簡單的移植,而是要標本兼治:“不為其標,則無以救目前之潰敗;不為其本,則雖治其標,而不久亦將自廢。標者何?收大權、練軍實……至于其本,則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1]14而民智、民力、民德的提高都有賴于人才的培養(yǎng),因此他呼吁變法要從廢除八股開始,并歷數(shù)八股的“三大害”。這“三大害”恰好是造成國民素質(zhì)低下的直接原因:“錮智慧”造成民智不高、“壞心術”造成民德不醇、“滋游手”造成民力不強??傊?,八股使天下無人才。對此,四次應試不舉的嚴復應該有切身之痛。針對八股取仕是“為國求才,勸人為學”的慣常說法,嚴復則鮮明指出“求才為學二者,皆必以有用為宗,而有用之效,征之富強;富強之基,本諸格致。不本格致,將無所往而不荒虛,所謂‘蒸砂千載,成飯無期’者矣。”[1]43也即不管是“為學”還是“求術”,當務之急是尋找救亡圖存之千秋大計,一切都要本著這個目的。于是嚴復明確提出救亡之道在于廢除八股而引進西學,他以尊民叛君、尊今叛古的精神,公開申斥歷代帝王是竊國于民的大盜,主張廢除八股,取消科舉制。他還指出欲求中國富強,必須變法,提出了鼓民力、開民智、新民德的改革主張,為維新運動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持。

        《直報》創(chuàng)刊于1895年1月26日,由德國人漢納根出資創(chuàng)辦的當時天津第二份中文報紙,是繼《時報》之后、《國聞報》之前天津最有代表性的報紙,也是一份商業(yè)報紙,日出一報,周日歇刊。經(jīng)查,1月26日是星期六,2月4日是星期一,也就是說《直報》創(chuàng)刊后一周就組到了嚴復的稿子,反過來也可以說嚴復《論世變之亟》的稿子是有備而來。但嚴復和《直報》是什么關系?嚴復此間的日記沒有保存下來,尚不知嚴復在《直報》發(fā)表文章確切的來龍去脈,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嚴復和漢納根是熟識的:據(jù)悉,漢納根(1855-1925),德國人,陸軍大尉。1879年李鴻章聘請年僅24歲的漢納根來華做軍事顧問,曾任北洋水師武備學堂騎術總教習。而嚴復是北洋水師學堂總教習。漢納根后來還有一個身份是時任天津海關稅務司英籍德國人德璀琳的女婿(1905年漢納根與其大女兒結婚),而德璀琳則是當時天津英文《中國時報》的主要出資人之一,同時辦有中文《時報》,聘請英國李提摩太為主筆?!吨眻蟆吩诎媸胶蛢?nèi)容體例上都仿照《時報》,創(chuàng)刊號上發(fā)表《直報說》一文言明該報秉公直書的辦報宗旨:“聯(lián)上下之情誼,以廣中外之見聞”[5]。這份報紙在兼顧商業(yè)性廣告的同時也發(fā)表一些顯示中立的文章,也曾站在清政府的角度平衡在天津華洋共處的各國勢力。這份報紙在1904年被袁世凱查禁,1904年改為《北洋商報》出版,8月自行???,1904年9月改為《中外實報》出版,直至1917年被查封而???。[6]這是后話。

        嚴復在《直報》發(fā)表的文章總量并不是很多,但影響頗大。其所產(chǎn)生的深遠影響概括起來有三:其一是初步向世人展示了一個思想家的嚴復,而嚴復也切身體會到了憑借媒體輿論平臺傳播思想、展現(xiàn)自己政治抱負的巨大作用;其二顯示出嚴復作為京津一帶高層知識分子的活動能力和影響力。這種影響力甚至還體現(xiàn)在嚴復在《直報》上發(fā)表的《辟韓》一文時隔兩年后又轉載到《時務報》上,引起張之洞的注意,并組織文章反駁之?!昂谜吆?,惡者惡”,間接起到了聯(lián)絡志同道合的同志關系;其三是親身了解到了報紙傳播蘊含的思想價值和商業(yè)價值,為其后創(chuàng)辦《國聞報》產(chǎn)生了一定的影響。至于后來嚴復于創(chuàng)辦《國聞報》前后在《直報》上發(fā)表文章很少的原因,大概是因為畢竟還是外國人辦的報紙,再后來就估計跟德國搶占膠州灣有關了。

        三、嚴復《國聞報》時期的報刊實踐活動及其影響

        如果說1895年被稱為嚴復的《直報》時期,那么從1897年10月26日創(chuàng)辦《國聞報》中經(jīng)1898年3月26日“以當初忽忽開辦,成本未充,不能持久”之由假盤給日人西村博再到1899年4月29日(光緒二十五年三月二十日)真正賣于日人這不到兩年的時間應該稱之“《國聞報》時期”。這一時期嚴復主要參與創(chuàng)辦《國聞報》(包括《國聞匯編》),不但確定了“求通”的辦報方針,積極維護報紙的獨立品格,還擔任主筆,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政論散文。另外這一時期嚴復開始翻譯《天演論》等著作的一些章節(jié),先后刊登在《國聞報》和《國聞匯編》上。

        (一)嚴復《國聞報》時期的報刊實踐活動

        1、參與創(chuàng)辦《國聞報》和制定“求通”的辦報方針?!秶剤蟆穭?chuàng)刊于1897年10月26日(光緒二十三年十月初一日),共出日報旬報兩種。日報每日印一張,計八開,用四號鉛字排印,名曰《國聞報》,用毛邊紙單面印刷,對折成四面,每日約八千至一萬字。前四版為新聞與評論,后四版全部是廣告。旬報十日印一冊,約計三萬言,用三號鉛字排印,名曰《國聞匯編》。以下是《國聞報》章程中的內(nèi)容:“(一)日報首登本日電傳上諭,次登路透電報、本館主筆人論說,次登天津本地新聞,次登京城新聞,次登保定。山東、山西、河南、陜西、甘肅、營口、牛莊、旅順、奉天、吉林、黑龍江、青海、前藏、后藏各處新聞,次登外洋新聞。至東南各省新聞,東南各報館言之甚詳,本館一概不述。(一)日報另出附張,不取分文。先登告白,次登每日上諭,宮門抄,京外各衙門奏摺。其所印奏摺,四圍留空白,以便閱報諸君將來匯齊,裁訂成冊。(一)毀謗官長,攻訐隱私,不但干國家之律令,亦實非報章之公理。凡有涉于此者,本館概不登載。即有冤抑等情,借報章申訴,至本館登上告白者,亦必須本人具名,并有妥實保家,本館方許代登。如隱匿姓名之件,一概不登。(一)日報每月售制錢三百文,旬報每冊售制錢一百五十文,一年計三十三冊,定閱全年者,每分售制錢四千文。外埠寄費,按照路之遠近,酌量加費。凡代本館經(jīng)件各報者,其報資按八折計算,即以二成作為代售經(jīng)費。但各代賣之人,向閱報人取值。不得多于本館所定之數(shù)?!保?]455-456

        這個章程清楚地彰顯出《國聞報》現(xiàn)代報紙的特性。首先,該章程顯示出新聞的均衡性和接近性。除了東南各省報業(yè)比較發(fā)達的地方不談,所涉新聞幾乎遍布全國,和東南各省形成互補之勢。在安排刊登新聞的次序時,中外新聞先中后外;國內(nèi)新聞先天津本地,再京城,再其他各省,體現(xiàn)出新聞要求心理上的接近性。其次,該章程顯示出對報紙堅持獨立自由、人人平等的立場。不管是達官貴人,還是含冤百姓,都有不受要挾和干涉的自由,有客觀真實地散布信息的自由,不得以報紙成為謀私的地方。再次,該章程表現(xiàn)出以讀者為中心的服務意識。比如另出附張不要錢,四周留白方便讀者裁頂成冊。最后,本章程還強調(diào)報紙經(jīng)營過程中的商業(yè)性和契約型。比如代銷者的價格不能高于本館所定的價格。

        辦報方針一般指報紙的發(fā)行者或主辦單位在創(chuàng)刊時就制定下的努力方向或目標。辦報方針規(guī)定了報紙的受眾定位、傳播偏向以及傳播風格?!秶剤蟆吩趧?chuàng)刊伊始就聲明:“《國聞報》何為而設也?曰:將以求通焉。夫通之道有二:一曰通上下之情,二曰通中外之故?!蓖瑫r在旬報《國聞匯編》“敘”中也表達了相同的意思,“相通則治進,相閉則治退”[1]456。“求通”的辦報方針深深影響了《國聞報》的讀者定位,《國聞報》的讀者是普通商賈百姓,《國聞匯編》的讀者對象則是專門的知識分子。二者刊登的內(nèi)容幾乎涵蓋了當時中國老百姓和知識分子普遍關注的國際形勢和國內(nèi)的基本情況。除了日常民生新聞,基本上是圍繞著變法圖強的國內(nèi)外大事。《〈國聞報〉緣起》中針對“通上下之情”和“同中外之故”又進行了一個深入的闡釋。“為一國自立之國,則以通下情為要義;塞其下情,則有利而不知興,有弊而不知去,若是者國必弱”;“為各國并立之國,則尤以通外情為要務;昧于外情則坐井而以為天小,捫而以為日圓,若是者國必危。”簡言之就是要通曉國內(nèi)和國際局勢,因為只有如此,人們才能知己知彼?!秶剤蟆肪褪菧贤ㄉ舷轮?、左右之況以及國內(nèi)外國際大勢的前提下刊登中外新聞。在“求通”的辦報方針的指導下,《國聞報》刊發(fā)許多去塞求通的文章。反過來,這樣的文章又決定了報紙的風格。“閱茲報者,觀于一國之事,則足以通上下之情;觀于各國之事,則足以通中外之情。上下之情通,而后人不自私共利;中外之情通,而后國不自私其治。人不白私其利,則積一人之智力,以為一群之智力,而吾之群強;國不自私。人不自私,則取各國之政教,以為一國之政教,而吾之國強?!保?]45《5國聞報》“惟變惟通”的鮮明主張很快使其就成為維新變法思想的主要策源地之一。

        2、堅持報紙的“獨立”品格。嚴復給朋友寫信到:“既開報館,原于庶人不議之例不符,與其不議,不如勿開,開而議之,竊恐方今之日尚不能言者無罪也。足下以為何如?”[1]510可見嚴復在創(chuàng)辦報刊之初就對報紙的“獨立”品格有所思考,其內(nèi)心是堅持的。比如戊戌政變爆發(fā)時,《國聞報》在9月27日(八月十二日)“國聞錄要”欄目下首先以《罪人遠去》為名報道康有為“于初六日在塘沽趁重慶商船赴申……至英國某公司船已開行赴香港”,然后以《視死如歸》為題報道“戊戌六君子”之一譚嗣同從容面對政變情形:“有西人自北京來傳述:初六七日中國朝局既變,即有某國駐京公使署中人前往康氏弟子譚嗣同處,以外國使館可以設法保護之說諷之。譚嗣同曰:‘丈夫不作事則已,作事則磊磊落落,一死亦何足惜?且外國變法未有不流血者,中國以變法流血者,請自譚嗣同始?!技m數(shù)十人舉事未作而被逮。聞中國國家擬即日正法以儆效尤?!保?]三-568生動呈現(xiàn)了譚嗣同臨危不懼、寧死不屈的光輝形象。既表達了對譚嗣同慷慨赴難的敬意,也表達了對康有為臨危脫逃的不滿。嚴復一直認為康、梁太過激進,應為政變負責。

        當“戊戌六君子”9月28日被處死后,《國聞報》在9月30日(八月十五日)“國聞錄要”欄目下以《明正典刑》為題報道:“本館北京訪事人來函云:朝廷以康有為一案案情重大,特派軍機大臣會同刑部督察院嚴刑審訊,此十二日諭也。當日下午在刑部南北監(jiān)提集官犯徐致靖等七人嚴訊,于十三日請旨,午后奉筆著將參預新政之軍機章京劉光第、楊銳、譚嗣同、林旭四人及已革御史楊深秀、康有為之弟康廣仁一起官犯六人提赴菜市口斬決并梟首示眾。此十三日下午六七點鐘事也。至已革侍讀學士徐致靖尚未處決,改為監(jiān)斬候,至訊供情節(jié)若何,事甚機密,外人不得而知?!保?]四-2

        雖然嚴復在創(chuàng)辦《國聞報》的過程中體現(xiàn)出知識分子的小心謹慎,但關鍵時刻“視死如歸”和“罪人遠去”的報道,事關同一政治事件兩個不同人物命運的報道,體現(xiàn)出他不畏強權、堅持自己觀點的“獨立”立場。這跟他私下的想法也是一致的。嚴復對“六君子”遇難充滿理解和同情,但對康有為卻頗有微詞。他曾寫詩《哭林晚翠》和《古意》來悼念“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也曾寫信談康有為的冒進:“平心而論,中國時局果使不可挽回,未必非對山等之罪過也。輕舉妄動,慮事不周,上負其君,下累其友,康、梁輩雖喙三尺,未由解此十六字考注語;況雜已營私攬權之意,則其罪欲上通于天矣?!保?]533

        3、擔任主筆撰寫政論散文,同時翻譯《天演論》等著作的部分章節(jié)。嚴復在《國聞報》創(chuàng)辦到真正轉手日本人這段時間一直擔任著主筆,大量政論文章也在這一時期及時發(fā)表。嚴復發(fā)表在《國聞報》上大量不署名的文章,以及在《國聞匯編》上發(fā)表的部分文章都顯示出他闊視遠想的學術視野。據(jù)王考證,嚴復發(fā)表在《國聞報》上的文章有27篇,①具體見王《嚴復在〈國聞報〉上發(fā)表了哪些論文》,《嚴復集》第449~450頁。分別是《〈國聞報〉緣起》、《天津國聞報館啟》、《駁英〈太晤士報〉論德?lián)z澳事》、《論膠州章鎮(zhèn)高元讓地事》、《論膠州知州某君》、《書中國備赴美國費城商會事》、《論俄人為中國代保旅順大連灣》、《再論俄人代守旅順大連灣事》、《論中國阻力與離心力》、《論滬上創(chuàng)興女學堂事》、《中俄交誼論》、《擬上皇帝書》、《鴉乘羊者》、《如何后患》、《本書館譯報后》、《論中國教化之退》、《有如三?!?、《道學外傳》、《道學外傳余義》、《保教余義》、《保種余義》、《論治學治事宜分二途》、《論中國分黨》、《說難》、《時務報各告白書后》、《論譯才之難》、《西學門徑功用》等,內(nèi)容主要是對社會現(xiàn)實和重大歷史事件的評論,還包括一些關于報刊開辦的一些實用性文字和人才教育、學習方法方面的文章。[1]449-450而嚴復這一時期翻譯的《〈天演論〉懸談》和《斯賓塞勸學篇》等也刊登在《國聞匯編》上。這一時期嚴復在《國聞報》和《國聞匯編》上發(fā)表出版的文章是嚴復天演進化思想既《直報》之后又一次系統(tǒng)集中的闡發(fā)。

        (二)嚴復《國聞報》時期從事報刊實踐活動的心態(tài)和影響

        隨著日本外務省《新聞雜志操縱關系雜纂——國聞報(在天津漢字新聞)》的披露,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3年影印本十卷本《國聞報》(外二種)的出版,有關《國聞報》創(chuàng)辦的曲折歷程和細節(jié)越來越多地被人所知。影印本《國聞報》還收錄了孔祥吉和日本人村田雄二郎共同撰寫的長文《從中日兩國檔案看〈國聞報〉之內(nèi)幕——兼論嚴復、夏曾佑、王修植在天津的新聞實踐》。從目前披露的情況來看,王修植是一開始提出創(chuàng)辦《國聞報》的人,原本是準備多方募集社會資本的,因俄國人獲悉該情況后要插手《國聞報》的創(chuàng)辦,為防止受俄國人控制,就拉嚴復入股迅速開張(嚴復所占股份比較大)。嚴復不但是主要出資人,還是報社主筆,最終成為決定《國聞報》辦報方針和報紙風格的靈魂人物。夏曾佑是主編,王修植負責外聯(lián)及銷售事務?!秶剤笕说碾[衷——以“北洋屬員”為考察線索》一文分析《國聞報》館的創(chuàng)建、運作與轉讓的全過程,以及報館同人與權勢人物,尤其是北洋主官之間的關聯(lián)說明“要縱論國是國事,在表達自由本身根本沒有任何保障的情況下,也只能如國聞報人這樣在相當程度上依附于政治勢力,在各派勢力的糾纏與縫隙之間,以回避、遮蔽,甚至刻意扭曲某些話題來換取對其他話題的言說空間,用‘說難’來換取有限度‘說’出來,‘說’下去的機會,哪怕是相當有限,而且隨時可能失去的機會?!保?]文中對這些內(nèi)容分析已經(jīng)非常透徹。這里想做進一步分析的是嚴復這一時期所從事的報刊實踐活動中所蘊含的復雜的知識分子言說心態(tài)。

        1、傳統(tǒng)知識分子在變動時期謀求政治地位的嘗試。“現(xiàn)代報刊,自誕生那一刻起,就構成國家政治生活中重要一環(huán),也和人們的日常生活密切關聯(lián)?!保?]《國聞報》的創(chuàng)辦是嚴復等人在晚清變動時局下為政治上爭取話語權而構筑的主要輿論平臺。如前所述,甲午海戰(zhàn)前后嚴復不管是事業(yè)還是家庭生活都暫時陷入情緒低落的時期。甲午戰(zhàn)敗的消息傳來,激發(fā)了他內(nèi)心郁積的苦悶,于是他借助《直報》一吐為快,抒發(fā)他對時局早已形成的獨特看法。初次借助媒介初嘗成功之后,嚴復應該意識到擁有國人自己輿論平臺的重要性,始有創(chuàng)辦《國聞報》之舉?!秶剤蟆分?,已經(jīng)有人開始創(chuàng)辦屬于國人自己的報紙,以梁啟超、汪康年等人主辦的《時務報》影響最大,嚴復與之都很熟悉。嚴復還專門寫信表達自己對報紙創(chuàng)刊的欣喜,隨信還附寄100元錢作為祝賀。很快,《國聞報》和《時務報》同聲相愾、遙相呼應,形成南北共振的維新輿論重鎮(zhèn)。嚴復這個維新時期嶄露頭角的風云人物因此而一度離政治中心很近:在士林中具有很高的威望,并受到了最高統(tǒng)治者光緒帝的召見。但不幸的是召見之后維新變法很快失敗了,所以嚴復一直對“冒進”的康、梁不帶好感。

        從新近披露的信息來看,盡管《國聞報》是晚清維新人士的輿論平臺,但它曲折復雜的辦報經(jīng)歷也體現(xiàn)出晚清各帝國主義在華勢力的角逐和滲透?!秶剤蟆穭?chuàng)辦伊始拒絕了俄國人擬注資并派駐主筆的提議,但從俄國人后來定量購買報紙以及在報紙頭版刊登華俄道勝銀行①近代中國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由清政府官方與外資合辦的銀行。沙俄對舊中國進行經(jīng)濟侵略的金融機構。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成立,由俄法兩國共同出資、共同管理,但支配權掌握在俄國手中。具體可參考黑龍江金融歷史編寫組:《華俄道勝銀行在華三十年》,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的廣告來看俄國人依然通過各種資金滲透的方式試圖影響《國聞報》。而《國聞報》在經(jīng)營受阻時特意尋求日本人出面協(xié)助,更顯示出日本人在華的勢力影響(日本橫濱正金銀行②日本早期的外匯專業(yè)銀行。1880年(光緒六年)成立,總行設在日本橫濱,1893年在上海設立分行,以后陸續(xù)在中國各地設立分支機構,成為當時日本帝國主義對華進行經(jīng)濟侵略的重要金融機構。具體可參考郭予慶:《近代日本銀行在華金融活動橫濱正金銀行1894-1919》,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以及傅文齡主編:《日本橫濱正金銀行在華活動史料》,中國金融出版社出版,2012年版。的廣告也一度在頭版醒目位置刊登)。在華洋共處的天津,嚴復等人不可能不對各國覬覦中國的野心有所警惕,但迫于時事,也有其不得已的苦衷。因此當辦報刊壓力重重地時候,嚴復開始有組織地系統(tǒng)翻譯西方社會科學著作,希望能另辟蹊徑,獲取其政治利益之外的文化建樹。嚴復在此期間翻譯連載在《國聞匯編》上的《斯賓塞爾勸學篇》和《天演論懸殊》,一方面闡發(fā)了他對時局的判斷,也為國人打開了一扇放眼世界的窗。嚴復影響最大的著作《天演論》就是在這五年間完成翻譯出版的,《群學肄言》和《原富》的翻譯也始于該時期,之后又翻譯了《群己權界論》、《社會通詮》、《法意》、《名學淺說》、《穆勒名學》等,為我國現(xiàn)代社會科學奠定了基礎。

        2、傳統(tǒng)知識分子明哲保身的心態(tài)?!秶剤蟆穭?chuàng)辦伊始已經(jīng)設計好了相當嚴密的退避機制:《國聞報》以福建人李志成為名義館主,表面上跟嚴復、夏曾佑、王修植等北洋屬員沒有任何關系;尋求外國勢力的保護,館址選在天津紫竹林海大道租界內(nèi)以躲避清廷的查禁;內(nèi)容方面,新聞采用“上諭恭錄”以及來函照登等模式,論說概不署名。也就是說,作為《國聞報》的靈魂人物,嚴復“足跡未履館門”,他們商量館務大事也大都在王修植家,“相晤恒于菀生之寓廬”,[1]356表面上看嚴復好像跟《國聞報》關系最淡。嚴復入見光緒帝的時候,嚴復是欣欣然的。然而外間傳說嚴復是《國聞報》的主筆的消息已經(jīng)傳到身居皇宮的皇帝耳中,光緒問起時嚴復仍然說“時有議論交與該報登載耳”。這充分說明嚴復既有有現(xiàn)代知識分子對思想空間相對獨立的要求,也有傳統(tǒng)知識分子擺脫不掉的對權利和政治的向往與依附,即希望一朝成名天下知、“貨于帝王家”那種古代士人的最高理想。還可看出但凡在牽涉到性命前途等關鍵問題,嚴復特別善于明哲保身,顯現(xiàn)出知識分子的特有的謹小慎微?!鞍偃站S新”失敗后,嚴復能安然躲過一劫,除了有人特意保護外,善于自保也是一個重要原因。這點同樣也可從后來他雖然默認列名“籌安六君子”但卻從不參加活動,從而不了了之之舉可以看出。

        其實,不管嚴復傳播何種西方思想,他首先是從傳統(tǒng)出發(fā)進而在兩種思想交流碰撞中闡發(fā)自己對問題的新認識。史華茲認為“不管他對傳統(tǒng)文化這方面或那方面的看法如何,他都不是局外旁觀者。事實上,不管他對一般政治、社會問題的看法偏離傳統(tǒng)多遠,從個人生活來看,他仍然是一個傳統(tǒng)的士大夫,社會傳統(tǒng)觀念的轉變并沒有深入他的骨髓?!保?0]

        3、傳統(tǒng)知識分子的精英意識和新型知識分子的商業(yè)意識。嚴復在辦報的過程中,對《國聞報》和《國聞匯編》受眾的劃分非常細致?!秶剤蟆窞槿請螅x者對象為普通大眾,因此,以新聞為主,兼登廣告。根據(jù)辦刊方針,主登外國新聞,次登本地新聞,再西北新聞等,因東南各省報刊比較發(fā)達,不予刊登。但因中間情況有變又加登東南各省重大新聞,放在“東南新聞”欄目下?!秶剠R編》為旬報,讀者對象為有一定文化水平的知識分子。這種有區(qū)別對待的分眾思想一方面體現(xiàn)出嚴復傳統(tǒng)士大夫的精英意識,另一方面也體現(xiàn)出現(xiàn)代報業(yè)經(jīng)營中商業(yè)意識。

        《國聞報》從創(chuàng)刊第一期起就刊登大量廣告說明嚴復等人對現(xiàn)代報刊商業(yè)性的重視。報紙不僅是傳播思想的工具,而且是靠販賣思想的獲利之舉,如果經(jīng)營一直虧本,后面也沒有后續(xù)資金注入的話,其經(jīng)營是難以為繼的。就像著譯者,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報酬必然影響本人的進一步創(chuàng)作和勞動。嚴復后來在跟張元濟出版圖書的溝通中商量按比例抽取版稅的事情也體現(xiàn)了此意。《國聞匯編》一開始“至重要之事,亦無論內(nèi)地邊地,中國外國,茍足備留存考訂者,皆登之十日合印之匯編。閱茲報者,觀于一國之事,則足以通上下之情;觀于各國之事,則足以通中外之情。上下之情通,而后人不自私其利,中外之情通,而后國不自私其治。人不自私其利,則積一人之智力以為一群之智力,而吾之群強;國不自私其治,則取各國之政教以為一國之政教,而吾之國強。此則本館設報區(qū)區(qū)之心所默為禱祝者也?!焙髞砩w因“均系西儒考求治化專書義蘊宏深,體例嚴密,若分期排印,則今日一鱗。明日一爪,讀者轉不得其全書主旨之所在至匯編后半均系翻譯洋報,又以先睹為快,積之一旬已成舊聞……”[7]三-493而停止了《國聞匯編》的印行。以上列舉的原因固然可以成立,但根本原因還在于因銷路有限而難以收回成本而停辦。幾個主要創(chuàng)辦人給友人的通信中不止一次提到銷路和成本的問題。這就牽涉到嚴復等人辦報的一個主要訴求:盈利。夏曾佑給汪康年的信中提到《國聞報》真正賣給日本人時,“又陵博大勝,已到手者已萬金,水師學堂總辦大可不做矣。”[11]戊戌變法失敗后,嚴復心緒不寧,數(shù)次在給朋友比如張元濟、汪康年等人的信中提到如能每月提供大致數(shù)額的費用,便放下一切專心做一不問時事的翻譯者。這充分說明盡管嚴復在創(chuàng)辦報紙的過程中展示出其作為獨具魅力的思想家的一面,但同時也不能否認他在經(jīng)營過程中頗具“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獲利思想。

        由于受西方現(xiàn)代政治學和經(jīng)濟學的影響,嚴復一改士大夫恥于言利而跟孩子們書信交流“人生之不可無財也”[1]795,加之他曾有“若自為所能為作想,只有開報、譯書、學堂三事尚可奮其弩末,此事俟抵家時須與榭長從長計議也”[1]555之語,我們可以理解嚴復認為自己能夠從事的工作也只有辦報紙、翻譯西書和開辦學堂了。嚴復一生中所從事的主要活動也確實如他所說,主要是辦報紙、翻譯西書和開辦學堂,但無可否認的是其每一項安身立命的活動諸如辦報一樣,背后都有經(jīng)濟利益的驅(qū)使。

        總之,仔細分析嚴復這一時期所從事的報刊實踐活動和復雜心態(tài)可以看出:作為新型印刷媒介的報刊不僅是知識分子爭取政治權力的平臺,也是爭取經(jīng)濟權力和文化權力的工具;而嚴復這一時期的思想和行為并沒有超出一個傳統(tǒng)士大夫修身治國平天下的思想之囿。

        四、嚴復思想的本源:中西兼通的知識文化結構

        1895年春天之前,嚴復雖然在特定范圍的人群里有一定的影響,但跟后來的聲名遠播比起來不可以道里計。在那個家國存亡危急之秋,如嚴復一般的人才不在少數(shù),決定嚴復能夠脫穎而出的還在于嚴復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和知識結構。“舊學沈沈抱根底,新知往往窮人天”是嚴復保存舊學、傳播新知的最好寫照,也可視之為嚴復之所以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原因。眾所周知,嚴復是在國內(nèi)接受過規(guī)范的學術訓練后留學英國的,到歐洲后嚴復更是大量涉獵西方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書籍,掌握一手材料。他還深入當?shù)貙嶋H生活對中西政制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比較,“嘗入法廷,觀其聽獄”,甚至還參觀過巴黎的下水道工程,用心發(fā)掘和把握西方富強的命脈。他曾用赫胥黎的話說:“讀書得智,是第二手事。唯能以宇宙為我簡編,各物為我文字者,斯真學耳”[1]29。嚴復在寫給《外交報》主人的一封信中提到:“吾聞學術之事,必求之初地而后得其真,自奮耳目心思之力,以得之于兩間之見象者,上之上者也。其次則乞靈于簡策之所流傳,師友之所授業(yè)。然是二者,必資之其本用之文字無疑也。最下乃求之翻譯,其隔塵彌多,其去真滋遠?!保?]561嚴復認為學問之道最好是本源求真,即通過自己對事物的觀察和思考得出結論,其次是借助本民族語言的書面閱讀和師友的言傳身教得到教益,不得已最后才是借助翻譯,因為經(jīng)過不同層次和國別語言的轉換,翻譯過來的作品離本原會越來越遠。應該說嚴復幼年所接受的傳統(tǒng)中學啟蒙和回國后試圖通過科舉改變尷尬身份時嚴格的中學訓練奠定了嚴復傳統(tǒng)思想的基礎?!安煌ü沤瘢蛔阋匝酝ㄘ?;不通中外,不足以言融匯,非甚易事也?!保?]1103嚴復在融會貫通古今中外學理方面確實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他引進西方學說,是為了比照中學,找出人類共同的康莊大道,即適合全人類的人間大道——“公例”。嚴復認為“果為國粹,固將長存。西學不興,其為存也隱;西學大興,其為存也章。蓋中學之真之發(fā)現(xiàn),與西學之新之輸入,有比例為消長者焉?!保?]156因此,他認為真正的“公例”是適合全人類的,只有“邪正真妄”之分,而沒有中西新舊之別?!胺o新舊惟其時”[12]113,人類適用規(guī)律的不同是因為社會處在不同的階段。因此在嚴復那里,從根本上借鑒西方成功的經(jīng)驗觀照中國的社會現(xiàn)實,借西學之“耀”回照故林,為中學“祛蔽揭翳”是唯一理性的選擇。傳統(tǒng)士大夫情懷和深厚的西學造詣把嚴復推到了時代的浪尖風口。嚴復曾在給熊純?nèi)绲男胖刑宦缎嫩E:“士生蛻化時代,一切事殆莫不然,依乎天理,執(zhí)西用中,無一定死法,止于至善而已!”[1]615其實嚴復在參與報刊實踐活動也是擇其善者而從之。“稔大報一時風行……此中消息甚大,不僅振聵發(fā)聾、新人耳目而已也。不佞曩在歐洲,見往有一二人著書立論于幽仄無人之隅,逮一問世,則一時學術政教為之斐變。此非取天下之耳目知識而劫持之也,道在有以摧陷廓清、立破余地已耳”[1]505

        1895年到1899年《國聞報》真正賣給日本人這五年是嚴復思想影響最大的五年,但從嚴復從事報刊實踐活動的動機來看,嚴復思想似乎沒有出現(xiàn)前期激進、后期保守的變動苗頭,而是一以貫之的一致,那就是相信斯賓塞所謂“民之可化,不可期之以驟”,堅持漸進的改良、反對無序的革命。因此,不管把嚴復比附為自由主義者、功利主義者、實用主義者、新保守主義者或者新權威主義者,也許他自己都不這么認為,嚴復內(nèi)心對自己的期許應是一位學兼中西,只為明君圣人立法,善于頂層設計的王佐型人才。維新時期嚴復傾心寫就《擬上皇帝書》,晚年他自擬的書房聯(lián)語“有王者興,必來取法;雖圣人起,不易吾言。”[12]83都隱約體現(xiàn)出嚴復以帝師自許、言關天下的情懷。這表明他對明君是很期待的,但他心中的“王者”不是封建君主,而是君主立憲制下的開明君主,因為嚴復相信認為國家的發(fā)展也應遵循天演進化的規(guī)律。而在嚴復看來,當時我國還處在“宗法而兼軍國”的時期,國民的整體素質(zhì)還遠未達到可以實行共和的階段。所以嚴復疾呼“以今日要政,統(tǒng)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開民智,三曰新民德”[1]27。嚴復的“三民”思想在近代以來改造國民素質(zhì)方面起到了綱領性的作用。

        傳統(tǒng)士大夫有“立德、立功、立言”之“三不朽”說,嚴復通過《直報》、《國聞報》以及后來的翻譯著作,在“立言”方面做出了超乎時代的貢獻。因此,我們可以推測:當年嚴復慨嘆“男兒懷抱誰人知”時并不單純因為“四十不官擁皋比”,也不單純因為“當年誤習旁行書,舉世相視如髦蠻”,而是因為空有“國士之才”而無“國士之遇”。從嚴復參與報刊實踐活動的初衷和影響來看,不管其思想接受了多少西方理念的熏陶,他從根本上依然沒有出離傳統(tǒng)士大夫建功立業(yè)的思想之囿,他只僅只能是一位審慎的思考者而非堅定的革命者??v觀嚴復一生,如果再仔細懸揣嚴復墓碑上自提“惟適之安”的含義,我們寧愿相信嚴復還希冀后人在讀碑時讀出一點韓愈在《送李愿歸盤谷序》里表達的意蘊來撫慰自己內(nèi)心的孤清:“起居無時,惟適之安。與其有譽于前,孰若無毀于后;與其有樂于身,孰若無憂于其心?!?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嚴復通過墓碑呈現(xiàn)給世人的仍然是傳統(tǒng)士大夫的悠悠情懷。

        參考文獻:

        [2]張汝倫.突破現(xiàn)代性二元敘述模式:論嚴復研究中的幾個問題[J].復旦學報,2014(3):11-25.

        [3]薛菁,汪征魯.嚴復研究之檢討與前瞻[J].東南學術.2015(2):56-66.

        [4]嚴孝潛.嚴復的一生[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4:116.

        [5]直報說[N].直報,1895-01-26.

        [6]劉家林.中國新聞史[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97.

        [7]孔祥吉,村田雄二郎.國聞報[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3.

        [8]朱至剛.國聞報人的隱衷——以“北洋屬員”為考察線索[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2(6):54.

        [9]章清.國難之際“報章版圖”的重構——地方報章興起的意義[J].史學月刊,2015(10):9.

        [10]史華茲.尋求富強:嚴復與西方[M].葉鳳美,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0:16.

        [11]上海圖書館.汪康年師友書札[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1340.

        [12]孫應祥,皮厚鋒.《嚴復集》補編[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

        [13]丁恩培.韓愈散文選釋[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12:71.

        DOI:10.13853/j.cnki.issn.1672-3708.2016.02.009

        收稿日期:2016-02-11

        基金項目:本文系河南省博士后科研資助項目“媒介變遷與近代知識分子的轉變”階段性成果之一,項目編號:2011021。

        作者簡介:惠萍(1974-),女,河南社旗人,副教授,文學博士,歷史學博士后,主要從事中國近現(xiàn)代文學、新聞傳播、編輯出版、圖書評論等領域的研究。

        The Treasure of a Man’s Ambition:An Analysis of Yan Fu’s Early Experiment of Newspapers(1895-1899)

        Hui Ping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Henan University,Kaifeng 475001,China)

        Abstract:The period between 1895 and 1899 was the most flourishing years of Yan Fu’s experiment of newspapers,and the essential stage for the shaping and development of Yan Fu’s thought.Yan ’s newspaper experiments in this period primarily laid the foundation of his status in China’s intellectual and cultural history.However,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is times and through a research of his personal experience,educational background,political pursuit,and economic earnings from the running of newspapers,one can see that Yan’s original intention was nothing beyond the mind of a traditional scholar-bureaucrat.There wasn’t any information about his revolutionary idea of early period and conservative idea of later period.Nevertheless,one can observe his opposition to disorderly revolution and insistence of progressive reformation.

        Key words:Yan Fu;Zhi Pao;Guo Wen Pao

        猜你喜歡
        直報嚴復
        嚴復全集
        嚴復的遺囑
        領導文萃(2021年15期)2021-11-05 17:55:29
        嚴復“惟適之安”視域中的民主與科學
        原道(2020年1期)2020-03-17 08:10:34
        嵐山區(qū)2018年死因網(wǎng)絡直報工作報告
        淺析新形勢下如何做好衛(wèi)生計生統(tǒng)計直報工作
        嚴復:落日青山一片愁
        人民周刊(2017年2期)2017-04-10 16:03:41
        嚴復修改試卷
        做人與處世(2017年1期)2017-02-28 22:26:40
        鎮(zhèn)江市京口區(qū)2010—2013年非結核病防治機構網(wǎng)絡直報肺結核患者轉診與追蹤情況分析
        江西省撫州市2012年非結核病防治機構網(wǎng)絡直報肺結核患者轉診追蹤情況分析
        國學之真的尋求——論嚴復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批評
        人妻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自拍偷拍视频| 日韩一区二区av极品| 色欲人妻综合aaaaa网|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 天堂AV无码AV毛片毛| 在线观看一区二区蜜桃| 亚洲av无码无限在线观看 | 少妇厨房愉情理伦片bd在线观看| 国产美女a做受大片免费| 亚洲婷婷久久播66性av|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不卡电影| 国产精品内射后入合集|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久久av| 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白袜脚足j棉袜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 成人在线视频亚洲国产| 99久久99久久精品国产片| 亚洲精品综合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a人网站在线看|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国产| 真人做人试看60分钟免费视频| 狠狠久久久久综合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影片| 熟女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男受被做哭激烈娇喘gv视频| 亚洲成a人网站在线看| 一级老熟女免费黄色片| 少妇粉嫩小泬喷水视频www|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久久| 蜜桃激情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久免费的黄网站| 亚洲国产理论片在线播放| 久久婷婷国产五月综合色| 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专区|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高清| 亚洲AV秘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北条麻妃在线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国产色蜜蜜麻豆 | 人妻少妇久久中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