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上),一如既往的精彩
哈 米
每期《雜文月刊》都會給我?guī)硪粋€充實的夜晚(大多是晚上一口氣讀完的),三月(上)也是,一如既往的精彩紛呈。最打動我的是下述幾篇。
一、《沙皇為什么咽下了那口氣》發(fā)人深思。懼怕文學藝術的政治權力機構肯定是毫無自信,弱不禁風的。沙皇對果戈里的容忍,讓我聯(lián)想到“紅色沙皇”對皮里尼亞克的忌恨、迫害直到秘密殺害,兩相比較,尼古拉一世和約瑟夫·斯大林,哪個才是不自信的虛弱者?不僅僅是約瑟夫一個人虛弱,還有那一大幫子徒子徒孫,多著哪!
二、《工會敘往》讓人啞然!注重工人利益的李立三和他的繼任者賴若愚被批為“經(jīng)濟主義”乃至“向政府爭奪權力,詆毀無產(chǎn)階級專政”的“反黨反人民反社會主義”!政治清明以后,李、賴平反了。但要真正維護工人的權利,尚“路途正遙遠”呢……
三、《滿妹筆下的那兩個外交官》給人一種鉆心的涼意。在經(jīng)濟、時尚跟世界接上軌之后,靈魂有沒有接軌?那兩個(豈止這兩個)披著共產(chǎn)黨員外衣,也許還會口口聲聲稱“公仆”的主兒,滿腦子陳腐的封建遺毒。
四、本人孤陋寡聞,只知商子雍先生是位大家,卻不知他如此多才。讀了他的《筆耕與舌耕》,十分欽佩。文中最有味的一段話是:他應邀去青歌會當素質(zhì)評委。事后有人對他說,你比余秋雨說得好!商說,“豈敢!不過我比余秋雨說得少倒是真的。人貴有自知之明,觀眾是來聽靚妹帥哥唱歌的,你一個半老頭子沒完沒了地絮叨,不是找罵嗎?……”代在下吐出了心中塊壘!
五、周實在《選擇》中說:“一個人的自由多少表現(xiàn)為他的選擇多少。”堪稱精到??勺鳛橐痪涿杂涀?。
讀兩篇雜文有感
郭樹榮
《雜文月刊》2016年第3期(上)刊發(fā)的周拓先生《沙皇為什么咽下了那口氣》,是一篇上好的雜文。
如文中所述,沙皇對果戈里是極為寬容的。其實,后來的沙皇對列寧也是很寬容的,抓到他后并沒殺死他,在列寧被發(fā)配到西伯利亞服役時,還允許列寧的妻子陪同,且允許帶上保姆。而十月革命成功后,沙皇不但被殺,而且全家被殺,連小孩子都未被放過。
此外,本期孫貴頌先生的《離開“臍下三寸”還能表達激情么?》,我完全贊同。問題在于,如今央視的節(jié)目中竟然大唱“大姑娘美,大姑娘浪,大姑娘走進了青紗帳”,《人民日報》上也登出了“屌絲”一詞!教人說啥好!
重點不是誰打誰
磨刀石
看了貴刊2016年第3期(原創(chuàng)版)發(fā)表的《從“老師打校長”到“家長打老師”》一文,筆者有話想說。
作者將老師打校長到家長打老師的原因歸結為教師全員聘任制改革,歸結為改革打破了教師的“鐵飯碗”,筆者不敢茍同??陀^地講,公辦學校編制內(nèi)教師根本不存在作者所說的“下崗”問題,就目前而言最多也就是“挪個地方,換個學?!?,這完全不是教師打校長或者說家長打老師的癥因。
筆者是從教10多年的老師,看過老師打罵校長這種“壯觀場面”,也看過家長打老師這樣的“熱鬧”,但看得更多的還是老師辱罵學生、打學生的事件,只要沒嚴重違法,這類事件最后的處理都是不了了之。
校長相對于教師來說是強勢的一方,教師相對于學生來說亦是強勢的一方。教師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成年人,據(jù)筆者多年了解,不管什么學校的校長還不敢怎么把老師們逼急了。學生不一樣,他們處在嚴格的管束下,未曾接觸社會,往往不懂得保護自己的權益。大多數(shù)學校沒有渠道讓學生表達訴求,絕大多數(shù)學生對學校的各項政策都只是被動接受,學生訴求的意志被逐漸消磨,這才是我們社會和教育的重點問題。長此以往,等待著我們和社會的,就只能是用“打”來發(fā)泄不滿和解決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