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燕
基于性別差異的高職大學生自我管理實證研究
張曉燕
在文獻回顧的基礎上,將大學生自我管理量表分為自我認知、自我規(guī)劃、自我協(xié)調、自我激勵、自我控制5個維度。通過對全國6個省份13所高職院校6376名大學生展開調研,運用SPSS、AMOS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據得到結果:不同性別大學生自我管理有顯著差異,女大學生在各個維度上均低于男大學生,且總體偏低。通過單因素方差分析不同性別樣本,結果發(fā)現:高職院校女大學生自我管理在學校級別、是否獨生子女、家庭來源地等3個因素上沒有顯著差異。在學校所屬地區(qū)、年級、專業(yè)、專業(yè)興趣、任職情況、獲獎等級、家庭經濟狀況、教養(yǎng)方式、父母文化程度等10個因素上有顯著差異。高職男大學生樣本在地區(qū)、家庭經濟狀況2個因素上沒有顯著差異,其余11個因素上均有顯著差異。進一步對比13個因素中不同性別高職大學生自我管理差異,結果顯示:除年級、家庭經濟狀況外,其余11個因素中的男大學生自我管理均高于相應群體的女大學生。最后,從學校、家庭、大學生本人三個層面提出改進自我管理對策。
高職生;自我認知;自我規(guī)劃;自我協(xié)調;自我激勵;自我控制;性別差異
大學生自我管理就是指大學生為了實現高等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以及滿足社會日益發(fā)展對個人素質的要求,充分調動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卓有成效地利用和整合自我資源(身體、心理、時間、信息、思想和行為等),運用科學管理方法而開展的自我認知、自我計劃與組織、自我監(jiān)控、自我開發(fā)與自我教育等一系列的活動。[1]現階段的高職大學生基本是90年代后出生的學生。高職院校學生文化素質相對普遍本科院校學生來說偏低。由于家庭以及學生自身原因,高職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明顯缺失,其主要缺失現狀歸納如下:學習目標不明確、心理素質較差、自我約束能力弱、人際關系不協(xié)調等方面。高職院校招生入學制度改革,尤其是注冊入學制度逐步普及,帶來高職院校生源素質參差不齊。由于是注冊入學,學生沒有升學壓力,學習目標明確性差,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明顯不足。高職學生為了適應社會發(fā)展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必須合理的規(guī)劃自己的學業(yè),科學地調整自己的心理和情緒,自主學習,能自覺抵制網絡游戲等外界不良干擾。尤其是高職女大學生面對性別歧視的就業(yè)現實中更應該提升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
眾多學者研究表明,性別在自我管理不同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如武玲、韋洪濤(2010)從13個方面即組織計劃、研究思考能力、思想交流能力、資源利用、學習管理、自我控制、觀念意識、工作管理、人際交往、趨勢需要、自我效能、自我表現和身體管理,探討了不同性別、生源地以及是否是獨生子女的大學生在自我管理總體水平及其各維度上的差異性。得出結論:男大學生自我效能感顯著高于女大學生,女大學生身體管理顯著高于男大學生。[2]張曉燕(2014)從學業(yè)發(fā)展管理、身心健康管理、社會活動管理和資源開發(fā)管理四個方面研究高職大學生的現狀,研究發(fā)現,不同性別大學生在不同維度均有顯著差異。[3]目前,暫未發(fā)現不同群體類別因素上系統(tǒng)論述高職大學生自我管理的性別差異。群體類別因素包括地區(qū)、學校級別、是否獨生子女、年級、專業(yè)、專業(yè)興趣、任職情況、獲獎等級、家庭來源地、家庭經濟狀況、家庭教養(yǎng)方式、父親文化程度和母親文化程度等13個因素。本文以不同性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訪談、問卷調查等手段了解不同群體中高職男女大學生自我管理現狀。通過不同群體類別探討社會、學校、家庭等因素是否對不同性別高職大學生自我管理產生影響。旨在為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分類管理提供借鑒,為高校大學生的管理向科學化、現代化發(fā)展提供重要參考。同時,本文從教育的角度研究性別差異,為其他學科研究性別差異提供一定的方法借鑒。
(一)自我管理結構理論構建
眾多研究者從不同角度開發(fā)量表研究大學生自我管理。研究者陳益民(2012)提出大學生自我管理包括自我認知、自我情緒管理、自我計劃設定、自我生活管理、社會活動管理5個方面。研究者張進(2012)從行為管理、認知管理、情緒管理、時間管理4個方面研究大學生自我管理。研究者邵彩玲、黎鴻雁、張洪杰(2008)等人從縱向模塊、橫向模塊和評價模塊研究大學生自我管理,其中縱向模塊有目標自我管理、規(guī)劃自我管理、責任自我管理3個方面;橫向模塊有生活自我管理、學習自我管理、情感自我管理修養(yǎng)3個方面;評價模塊包括大學生自我管理的監(jiān)督、大學生自我管理的評價和獎懲3個方面。[4]屈善孝(2010)認為,大學生自我管理包括自我認知、自我計劃、自我控制和自我激勵4個方面。陳蘭蘭(2010)提出的4個方面是自我規(guī)劃管理、自我學習管理、自我資源管理、自我健康管理。[5]任自然、左雅(2011)等人研究了目標、學習、時間、健康、資源等5個方面。[6]Gang Xue,Xiaomin Sun(2011)開發(fā)了一個量表評估本科學生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管理能力。該量表包括自我管理量表、生活滿意度量表、身體健康量表、心理健康量表、社會健康量表、社會期望量表等5個分量表。[7]Jean H.Choi and Kyong-Mee Chung(2012)研究了大學水平的自我管理課程在成功行為轉變上的有效性。[8]Kathryn E.Hoff,Ruth A.Ervin(2013)針對學習策略研究自我管理發(fā)現,良好的自我管理策略使得課堂上的破壞性行為普遍下降,有助于完成學習目標。[9]Aaron M. Thompson and Kristina C.Webber(2010)研究具有挑戰(zhàn)性的行為的學生行為管理策略是加強大學生的自我控制力。[10]Sandra Kerr等(2004)研究通過良好的自我管理來提高大學生學習效率和情緒管理。[11]研究者Anna Huggins(2011)研究了對法律學士學位學生的教學策略并得出結論:在第一學年通過加強學生自我管理來促進學生提高學習的動機和目的。[12]Steven等(2006)研究社會心理因素對大學生自我管理的影響,通過對48所院校共14 464名大學生樣本研究,發(fā)現社會因素對大學生自我管理有顯著影響。動機因素特別是學術動機可以有效預測學生的學習成績。良好的人際溝通技巧可以有效的預測學生的學習業(yè)績。[13]
綜合各位研究者的成果可以發(fā)現,自我管理涉及到管理過程、管理方法和管理內容等。不同的研究者從不同的視角針對不同的研究群體得出不同的結論。但已有文獻從管理過程研究大學生自我管理只是涉及到某個環(huán)節(jié),沒有從管理的整個環(huán)節(jié)來研究。且已有文獻缺乏對高職大學生定量的研究。因此,從管理的整個環(huán)節(jié)研究自我管理有待開拓。
本文研究高職大學生自我管理,自我即自己,既是管理的主體又是管理的客體。本文基于管理過程研究高職大學生的自我管理,強調其完整過程,即管理是計劃、組織、領導、控制的過程。對于自我管理者來說,計劃就是自我規(guī)劃,組織就是自我協(xié)調,領導自己就是自我激勵,控制就是自我控制。在管理中,做任何計劃之前需要分析管理環(huán)境,而對自我管理者來說,同樣需要分析當前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所以,自我管理的首要環(huán)節(jié)是自我認知。因此,本研究高職大學生的自我管理包括:自我認知、自我規(guī)劃、自我協(xié)調、自我激勵、自我控制。這是一個循環(huán)往復的過程,一個階段的自我管理結束了意味著另一個階段自我管理過程的開始。反復循環(huán)發(fā)展將推動自我管理不斷躍上新境界。高職大學生正是在不斷循環(huán)往復的自我管理中完成學習、生活、工作等目標。[14]
自我認知是自己對自己的基本認識,高職大學生的自我認知就是指高職大學生能夠充分地認知到自己在成長過程中的優(yōu)勢和不足,并且知道通過努力改善不足。自我認知是進行自我管理的前提,正確地認知自身的個性特征、特長愛好,以及自身如何表現得最佳,才能協(xié)調好個體的身心和諧,個體與他人的和諧,個體與社會的和諧,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
自我規(guī)劃是指個體自覺地設定未來努力的目標和相應的行動計劃的一種行為過程。自我規(guī)劃就是要了解自己的期望、能力、興趣等,來幫自己設計未來的目標。自我規(guī)劃是自我激勵的基礎,是自我控制的依據。高職大學生科學合理的自我規(guī)劃,設定目標并付諸行動,為通用能力和專業(yè)能力的學習奠定基礎。
自我協(xié)調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1)協(xié)調自身,主要指協(xié)調自我的精神因素與身體因素的關系,達到身心和諧;(2)協(xié)調自身與環(huán)境的關系,包括協(xié)調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高職大學生需要具有良好的自我協(xié)調能力,通過自我協(xié)調來提升自己的通用能力和專業(yè)能力,有利于未來的職業(yè)發(fā)展。
自我激勵是指個體自我激發(fā)潛能主動鼓勵自身的動機和行為的內在心理過程。孔子說:“君子求自己,小人求別人”。善于自我管理的人,能通過不斷的自我激勵使自己一直擁有前進的動力。因此,高職大學生的自我管理還包括自我激勵,自我激勵可以使得高職大學生在遭遇挫折時能鼓勵自己,激發(fā)其積極奮進。
自我控制是指個體有意識地按某一行為規(guī)范進行活動,即個體對自身行為、情緒和欲望等的主動控制的一系列行為。自我控制是自我管理內容的核心它表現為主觀的我對客觀的我進行組織、協(xié)調、監(jiān)督、校正和調節(jié),從而使個體能夠更好地適應現實環(huán)境的要求,并實現個體預定的目標。高職大學生在從小成長的環(huán)境中由于家庭因素和社會因素等導致自我控制能力欠缺,而大學生階段正處在一個人成長成熟的重要時期,通過合理的引導和培訓,可以具備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
綜上所說,本文假設自我管理的維度包括自我認知、自我規(guī)劃、自我協(xié)調、自我激勵、自我控制。
(二)自我管理量表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根據文獻檢索結合訪談資料設計自我管理初測量表。將自我管理測評量表初稿施測于500名高職學生,回收后剔除無效問卷后,有效問卷485份,有效率達97%。被調查樣本中男性243人,女性242人;獨生子女占40%,非獨生子女占60%;文科學生占55%,理科學生占45%;大一學生占40%,大二學生占44%,大三學生占16%;在家庭來源地、任職情況、獲獎等級、父母文化程度等項目中樣本基本服從正態(tài)分布,符合調研數據的要求。
把初測問卷中一半的樣本數據用于探索性因子分析,另一半樣本數據用于驗證性因子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從項目分析、因素分析(效度分析)、信度分析三個環(huán)節(jié)展開。
首先,進行項目分析,整個問卷共25個題項,通過極端組比較、題項與總分相關、同質性檢驗三種方法進行項目分析,結果是第20題不符合要求刪除,其他24題予以保留。其次,對大學生自我管理量表進行多次因素分析,又刪除了4個題項,在剩下的20個題項中萃取的五個因素可解釋全部變異量之64.729%,超過了60%,表示設計的量表有良好的構建效度。最后,進行信度分析。得到五個維度的信度均大于0.7,總量表信度接近0.9,顯示該量表信度良好。信度如表1所示。
表1 自我管理量表信度分析結果
(三)自我管理量表的驗證性因子分析
驗證性因素分析通過會聚效度檢驗。把初測問卷的另一半數據用于驗證性因子分析。本研究以個別觀察變項的信度、潛在變量組成信度(CR),以及平均萃取變異量(AVE)等三個指標來做為會聚效度的檢驗。[15]檢驗結果顯示,高職大學生自我管理量表五個潛在因素中,組成信度(CR)皆大于0.60的標準;平均萃取變異量(AVE)“自我認知”、“自我協(xié)調”和“自我激勵”因素未達到0.50的標準,但是組合成自我管理二階因子平均萃取變異量(AVE)值達到0.739。說明量表的會聚效度檢驗合格。自我管理驗證性因子分析結果如圖1所示。
圖1 大學生自我管理二階驗證性因子分析
把修正后的正式問卷調研于全國6個省份13所高職院校,6個省份為江蘇、浙江、安徽、河南、四川、陜西。13所院校中有國家級示范高職院校、省級示范高職院校和地方高職院校。發(fā)放問卷10 000份,共回收問卷8 067份,回收率80%。有效問卷6 376份。其中男性樣本2 900份,女性樣本3 457份,具體樣本分布如表2所示。
(一)樣本基本情況
樣本基本情況如表2所示:總體上樣本服從正態(tài)分布,符合研究要求;從樣本分布來看,基本服從正態(tài)分布。符合調查要求。
(二)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
通過均值分析得到女大學生自我管理在20個題項的得分在2.973 1~4.103 4之間。其中得分最小三位的題項是A3、A6、A7。得分最高的三題是A11、A12、A18三題。對比男女大學生自我管理的均值差異,得知女大學生在自我管理的各個維度上均略低于男大學生,且總體自我管理均值低于男大學生。如圖2所示。
(三)不同背景因素對大學生自我管理的影響
進一步對樣本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探究人口統(tǒng)計學變量上大學生自我管理現狀。樣本統(tǒng)計表明,各觀測變量基本符合正態(tài)分布,而且樣本數量較大,可以使用t檢驗和方差分析考察大學生背景差異對自我管理的影響,具體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
從表3中可以看出,女大學生樣本在個人13個背景變量中,除了學校級別、是否獨生子女、家庭來源地3個因素上自我管理沒有顯著性差異,其余10個因素上的女大學生自我管理均有顯著性差異。男大學生樣本在個人13個背景變量中,除了地區(qū)、家庭經濟狀況2個因素上沒有顯著差異外,其余11個因素上的男大學生自我管理均有顯著差異。即對女大學生而言,無論是國家示范高職院校還是省級示范高職院校或地方高職院校,其自我管理沒有顯著差異,無論是否是獨生子女的女大學生自我管理沒有顯著差異,家庭來源地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的女大學生自我管理沒有顯著差異。對男大學生而言,無論是東部地區(qū)的高職院校還是中部地區(qū)的高職院校還是西部地區(qū)的高職院校,其自我管理沒有顯著差異,家庭經濟狀況無論是低保還是小康或富裕的男大學生自我管理沒有顯著差異。
表2 調研樣本概況
圖2 男女大學生自我管理整體差異
表3 個人背景變量對自我管理影響的單因素方差分析
(四)不同群體類別中自我管理的性別差異規(guī)律
進一步分析不同群體樣本中自我管理性別差異規(guī)律,本文設計群體類別包括地區(qū)、學校級別、是否獨生子女、年級、專業(yè)、專業(yè)興趣、任職情況、獲獎等級、家庭來源地、家庭經濟狀況、家庭教養(yǎng)方式、父親文化程度和母親文化程度等13個因素。通過均值比較得到差異規(guī)律如表4所示。
首先,比較女大學生自我管理狀況。通過均值對比得知西部地區(qū)院校的女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最高。理工科女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高于文管科女大學生的自我管理。對專業(yè)感興趣的女大學生自我管理高于對專業(yè)不感興趣的女大學生。大三年級的女大學生自我管理高于大二和大一年級的女大學生。在學生會擔任職務的女大學生自我管理高于不擔任職務,職務越高自我管理能力越強。參加各類競賽獲獎的女大學生自我管理高于不參加競賽的學生,并且獲獎等級越高的女大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越強。家庭為溫飽型的女大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最低。民主型家庭教養(yǎng)環(huán)境中成長的女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最高。父母文化程度為本科及以上的家庭的女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最高。且父母文化程度越低的女大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越低。
其次,比較男大學生自我管理狀況。通過均值對比得知,身為獨生子女的男大學生自我管理低于非獨生子女的男大學生。省級示范高職院校的男大學生自我管理高于地方高職院校的男大學生,且高于國家示范高職院校的男大學生。理工科男大學生自我管理高于文管科男大學生。對專業(yè)感興趣的男大學生自我管理高于對專業(yè)不感興趣的男大學生。大三年級的男大學生自我管理高于大二和大一年級的男大學生。在學生會擔任職務的男大學生自我管理高于不擔任職務,職務越高自我管理能力越強。參加各類競賽獲獎的男大學生自我管理高于不參加競賽的男大學生,并且獲獎等級越高的男大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越強。來自于縣城的男大學生自我管理最低。父母文化程度為大專家庭的男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最高,且父母文化程度越高的家庭的男大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越高。
最后,在各個不同群體類別中對比不同性別高職大學生自我管理狀況。在地區(qū)、學校級別、是否獨生子女、年級、專業(yè)、專業(yè)興趣、任職情況、獲獎等級、家庭來源地、家庭經濟狀況、家庭教養(yǎng)方式、父親文化程度、母親文化程度共13個群體因素中,僅僅家庭經濟狀況為富有的女大學生自我管理高于相應男大學生,以及大三年女大學生自我管理高于相應年級男大學生外,其余11個群體類別因素中的男大學生自我管理均高于相應女大學生。
表4 不同群體類別中自我管理性別差異規(guī)律表
本文根據文獻研究結合訪談調研和因子分析得到高職大學生自我管理量表,自我管理包括自我認知、自我規(guī)劃、自我協(xié)調、自我激勵和自我控制5個維度。實證研究結果顯示,高職院校女大學生自我管理總體低于男大學生,且在自我認知、自我規(guī)劃、自我協(xié)調、自我激勵和自我控制五個方面均低于男大學生。進一步對比地區(qū)、學校級別、是否獨生子女、年級、專業(yè)、專業(yè)興趣、任職情況、獲獎等級、家庭來源地、家庭經濟狀況、家庭教養(yǎng)方式、父親文化程度和母親文化程度等13個群體因素中不同性別高職大學生自我管理差異,結果顯示除年級、家庭經濟狀況外其余11個群體類別因素中的男大學生自我管理均高于相應群體的女大學生。
提升高職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尤其是女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有待于學校、家庭和大學生個人三方共同努力。高職女大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低于男大學生,與本科院校女大學生相比存在更大差距,雖然在此前的中小學學習中成績處于劣勢地位,但社會也需要技能型人才,更需要高素質的能夠自我管理自主學習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婦聯機構等相關社會團體在尋求能打開社會性別真正平等的那把鑰匙,而轉動鑰匙的力量主體首先應是高職女大學生自己,擁有不弱于男大學生的自我認知、自我規(guī)劃、自我協(xié)調、自我激勵、自我控制即能夠善于自我管理的知性新女性。[16]
[1]李滿林.大學生自我管理探析[J].浙江教育學院學報,2007(5):39-42.
[2]武玲,韋洪濤.大學生自我管理水平的調查分析[J].理論探討,2010(9):223-224.
[3]張曉燕.高職大學生自我管理現狀及對策研究[J].江蘇高教,2014(3):143-145.
[4]黎鴻雁,邵彩玲,安濤.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培養(yǎng)研究[J].河北農業(yè)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08(1):85-87.
[5]陳蘭蘭.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缺失的表現及培養(yǎng)路徑探索[J].實踐與探索.2009.
[6]任自然,左雅.加強大學生自我管理提高高等教育管理效能[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版),2011(7):160-163.
[7]Gang Xue,Xiaomin Sun.Construction and Validation of Self-Management Scale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J].Creative Education,2011(2):142-147.
[8]Jean H.Choi and Kyong-Mee Chung.Effectiveness of a College-Level Self-Management Course on Successful Behavior Change[J].Behav Modif 2012 36:18 originally published online 2 September 2011.
[9]Kathryn E.Hoff,Ruth A.Ervin.Extending self-management strategies:the use of a class wide approach[J].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2013(2).
[10]Aaron M.Thompson and Kristina C.Webber。Realigning Student and Teacher Perceptions of School Rules:A Behavior Management Strategy for Students with Challenging Behaviors[J].Children&Schools Volume Ji,2010(2).
[11]Sandra Kerr,Vanessa K.Johnson,Susan E.Gans,Jodi Krumrine.Predicting Adjustment During the Transition to College:Alexithymia,Perceived Stress,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J].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2004(6):593-611.
[12]Anna Huggins。The Threshold Learning Outcome on selfmanagement for the Bachelor of Laws degree:A proposed focus for teaching strategies in the first year law curriculum[J].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First Year in Higher Education Volume 2,2011(2):23-24.
[13]Steven B.Robbins,Jeff Allen,Alex Casillas,and Christina Hamme Peterson ACT,Inc.Unraveling the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Motivational and Skills,Social,and Self-Management Measures From Traditional Predictors of College Outcomes[J].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2006(3):598-616
[14]胡君辰,陶小龍.員工自我管理內容探析[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5).
[15]何青.研究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與評價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2010.
[16]張曉燕.員工職業(yè)發(fā)展性別差異實證研究[J].職業(yè)技術教育,2008(19):74-78.
[責任編輯 曹 穩(wěn)]
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基于‘雙能并重’理念的高職大學生自我管理現狀評價及影響因素研究”(項目編號:D201303128)
張曉燕,女,徐州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高等職業(yè)教育。
G715
A
1674-7747(2016)34-00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