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杰
?
認知行為療法治療強迫癥的療效觀察
李 杰
【摘要】目的 觀察認知行為療法治療強迫癥的效果。方法 隨機將60例強迫癥患者平均分為兩組,對照組給予帕羅西汀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認知行為療法。比較兩組臨床療效。結(jié)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Y-BOCS總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jié)論 認知行為療法有利于疾病的康復。
【關(guān)鍵詞】認知行為療法;強迫癥;療效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on the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patients.Methods We divided 60 patients into two groups,control group used paroxetine,observation group used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 We compared the effect of two groups.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and Y-BOCS scor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is conducive to the rehabilitation of disease.
【Key words】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Effect
強迫癥是臨床中精神科較為多見的疾病,目前其發(fā)病機制尚未清晰,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強迫動作及觀念等癥狀,大部分患者往往存在較為嚴重的社會功能障礙,給治療帶來較大的難度,同時也給患者及其家庭造成較大的經(jīng)濟與心理壓力[1]。本研究選擇60例強迫癥患者,觀察認知行為療法的治療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隨機將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60例強迫癥患者分為兩組,每組30例。其中觀察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23~60歲,平均年齡(36.0±3.1)歲;病程1~8年,平均病程(3.1±0.8)年。對照組男19例,女11例;年齡24~62歲,平均年齡(36.3±3.0)歲;病程1~8年,平均病程(3.2±0.6)年。納入標準:(1)符合相關(guān)診斷標準者[2];(2)Y-BOCS評分大于16分者;(3)初次發(fā)病且未實施治療者;(4)至少小學學歷水平;(5)同意本次研究者。排除標準:(1)伴心腦等器質(zhì)性疾病者;(2)濫用藥物史者;(3)近期行其它精神類藥物治療者;(4)對相關(guān)藥物過敏者;(5)不配合本次研究者。兩組性別、年齡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對照組單純口服帕羅西?。ㄉa(chǎn)單位:浙江尖峰藥業(yè);規(guī)格:20 mg×12片;批準文號:H20040533)進行治療,初始劑量為每天20 mg,并根據(jù)臨床實際情況提高用藥劑量(每周可提高10 mg,但每天最大用藥劑量應不大于60 mg),連續(xù)治療60 d。(2)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行認知行為療法,并連續(xù)治療60 d。認知療法主要內(nèi)容包括:(1)初期治療(第1~2次治療):該階段主要為采集信息(如臨床癥狀、病史等)并制定治療方案時期,然后通過評估病情確定相應的治療方法與計劃;(2)中期治療(第3~8次治療):此階段為通過臨床癥狀采取相應治療方案,治療目標是改善患者原有認知,從而緩解臨床癥狀;(3)后期治療(第9 ~10次治療):此階段主要為深入研究導致強迫思維的認知模式,并積極指導患者逐漸轉(zhuǎn)變?yōu)檫m應社會環(huán)境的認知模式,同時進行強化與訓練,避免復發(fā)。治療完成后,臨床醫(yī)師應積極隨訪以鞏固治療。
1.3 評判標準
(1)選擇耶魯布朗強迫癥狀量表(Y-BOCS)評估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Y-BOCS評分主要分為強迫思維評分(總分20分)、強迫行為評分(總分20分)和強迫總分(總分40分)3個項目。分值越高提示強迫程度越重。(2)療效評判標準[3]:以Y-BOCS評分評估療效,①痊愈:Y-BOCS評分至少降低75%;②顯效:Y-BOCS評分至少降低50%;③進步:Y-BOCS評分至少降低25%;④無效:Y-BOCS評分降低幅度小于25%。有效率=痊愈率+顯效率+進步率。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使用SPSS 13.0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總有效率分析研究
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為83.33%(痊愈15例,顯效8例,進步2例,無效5例),對照組為60.0%(痊愈11例,顯效6例,進步1例,無效12例),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2組Y-BOCS量表分析
(1)強迫總分分析:治療后,觀察組強迫總分(11.4±2.0)分低于對照組(18.0±4.6)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強迫思維評分分析:治療后,觀察組強迫思維評分(5.5±1.1)分低于對照組(8.8±2.2)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強迫行為評分分析:治療后,觀察組強迫行為評分(5.3±0.8)分低于對照組(8.7±1.5)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近幾年,強迫癥發(fā)病率呈升高趨勢,它是臨床中較為多見的精神疾病,其臨床特征主要為強迫觀念與動作等。目前,臨床中治療強迫癥尚無特效療法,根治較為困難,且預后效果較差,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治療強迫癥成為臨床中研究的重點[4]。強迫癥不僅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還給家庭、社會帶來較大困擾。強迫癥發(fā)病機制尚未明確,大部分學者認為它與腦內(nèi)5-羥色胺水平減少具有重要關(guān)系[5],同時可能還與社會環(huán)境、心理等方面存在一定聯(lián)系。
帕羅西汀屬于5-羥色胺抑制劑,其治療強迫癥效果受到臨床的廣泛好評[6],因此本研究采用帕羅西汀為對照組進行治療。近幾年,行為認知療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認知行為療法是經(jīng)了解患者心理狀態(tài)以其改變極端信念,指導協(xié)助患者發(fā)現(xiàn)問題并進行解決,并逐漸建立科學合理的認知,幫助患者形成健康的心態(tài)與行為[7]。行為認知療法能夠有效改變患者的錯誤認知,從而糾正其認知行為,對于改善臨床療效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8]。本研究發(fā)現(xiàn),兩組總有效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Y-BOCS總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P<0.05)。綜上所述,認知行為療法可有效改善治療有效率,改善臨床癥狀,有利于疾病的康復。
參考文獻
[1] 徐青. 帕羅西汀聯(lián)合認知行為療法治療青少年強迫癥療效分析[J]. 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1,14(12): 58-59.
[2] 吳桂英,張向陽. 認知療法治療強迫癥[J]. 國外醫(yī)學(精神病學分冊),1997(2): 97-100.
[3] 張巖濱. 認知行為療法治療強迫癥對照研究[J]. 中外醫(yī)療,2011,30(36): 24,26.
[4] 施明南,陳建明. 帕羅西汀合并認知行為療法治療強迫癥的對照研究[J]. 中外醫(yī)療,2013,32(33): 112,114.
[5] 何芳梅,曾小清,林永娟. 認知行為療法對強迫癥患者的治療效果[J]. 解放軍護理雜志,2014,31(13):74-76.
[6] 黃芳芳,李占江,郭萌,等. 強迫癥認知行為治療技術(shù)的適宜性評估[J]. 中華行為醫(y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3,22(11):998-1000.
[7] 徐開俠. 帕羅西汀合并認知行為療法治療強迫癥的對照分析[J].中國民康醫(yī)學,2009(11): 1245-1246,1248.
[8] 曹黨芹. 認知行為治療與抗抑郁劑聯(lián)合治療強迫癥的臨床效果觀察[J]. 中國醫(yī)學工程,2013(4): 120-121.
Effect of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on the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Patients
LI Jie Mudanjiang Neurological and Psychiatric Hospital,Mudanjiang 157014,China
【Abstract】
【中圖分類號】R7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316(2016)05-0042-03
doi:10.3969/j.issn.1674-9316.2016.05.031
作者單位:157014 黑龍江省牡丹江神經(jīng)精神病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