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昀
(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藝術學院,貴州 畢節(jié) 551700)
?
試論高校古箏教學“范奏”的必要性及其能力的培養(yǎng)
安 昀
(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藝術學院,貴州 畢節(jié) 551700)
【摘要】高校古箏教學,必須借以范奏完成。高超的范奏能力,是樹立教師教學權威的基礎。授課教師精湛的范奏能力,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的重要手段。因此,提高古箏教師的范奏能力,十分必要。提高范奏能力,需要教師自身重視、意識到位,注重演奏曲目的積累,參加一定數(shù)量的演出與交流活動。
【關鍵詞】高等教育古箏教學;范奏;必要性;途徑
高校古箏教師,除了掌握理解課標,吃透教材,熟練運用基本法則外,還必須具備較強的示范演奏能力。①但在實際教學活動中,部分古箏教師范奏意識不強,不注重教學范奏對促進教學任務完成、助推教學目標如期實現(xiàn)的作用。課堂教學不范奏、少范奏,有時即使范奏,質量也不高,嚴重制約了教學效率的提高。其實,高校古箏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無論留給學生的作業(yè),還是檢查學生完成作業(yè)的情況,無論集體課、小組課,還是“一對一”上課,范奏都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說,教學范奏,是高校古箏教師一個重要而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
教師向學生進行范奏,學生觀看教師的范奏,聽教師范奏表現(xiàn)出來的音樂,其意義如何呢?筆者認為至少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有利于樹立教師的教學權威
音樂教學需要教師在學生面前樹立教學權威。因為這種東西能夠使教師在他的學生心理和行為上產(chǎn)生崇高的影響力。這種積極的影響力,可以使學生對教師產(chǎn)生尊敬、敬佩、信任和認同感。高校古箏教師要樹立自己的教學權威,除個人品德、熱愛學生的程度、自身的敬業(yè)精神等因素外,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就是古箏的演奏水平。
器樂教學是示范性很強的教學,古箏教學更無例外。教師可以利用一切機會“范奏”,通過對作品高質量的詮釋,引領學生步入箏樂的殿堂,久而久之,就能在學生心中樹立起“佩服得五體投地”的心理傾向,教師在學生心中的教學權威就牢牢樹立起來了。教師有了教學權威,學生親其師必信其道,古箏教學自然會得心應手。
教學實踐證明:教師向學生作精彩的范奏,可使學生在心底對自己產(chǎn)生敬佩之情,這種敬佩之情作為一種潛質,將滲透于以后的學習中,并“發(fā)酵膨脹”產(chǎn)生意想不到的動力。這對教師教學而言,既是一筆難得的寶貴財富,也是促進教師高質量完成教學任務的巨大助推。
(二)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演奏能力
大學古箏教學授課,小組課也好,集體課也好,“一對一”課也好,課堂上除給以學生實事求是的肯定與鼓勵外,更多時間是在“找毛病”,找學生演奏中存在的問題,如演奏姿勢、指法、節(jié)奏、強弱對比等諸多方面。有時,教師面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采取口述是可以讓學生理解的,但對諸如風格、主題、旋律強弱對比效果等,教師就不能“空口無憑”, “說一千句話,不如做一件實事”, 此時教師來一個“現(xiàn)身說法”,作一個“示范演奏”,效果是不言而喻的。而要作這樣的“示范演奏”,就需要教師作必要的準備,備有大量的曲目,有較高的示范水平。沒有這個水平,就難以讓學生信服。②
教師有較強的范奏意識,嘗過范奏的“甜頭”,平時自然會加強范奏能力的訓練,天長日久,手中就會積累大量的曲目。由于范奏的需要,會經(jīng)常對這些作品的風格、難易程度、演奏方法作深入細致的研究,對學生學習演奏遇到的困難或問題作出正確預判,進而設計出最佳的教學方案,盡而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
一位優(yōu)秀的古箏教師演奏能力強,對某一首樂曲演奏的質量非常高,與他能大量掌握多種風格的曲目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這是“從量變到質變”的自然結果。只有大量演奏古今名曲,并通過教學“范奏”等方式反復鞏固,從這些曲目中吸取營養(yǎng),才可能從根本上提高教師的演奏才能,增加教師的音樂修養(yǎng)。
(三)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古箏學習“入門易學成難”是不爭的事實。當今大學生,面臨社會激烈的競爭,學習負擔十分繁重。學生都是經(jīng)過中學階段“艱難奮斗”升學而來。器樂學習的“艱辛”使他們已經(jīng)“疲軟”、“松懈了”許多,一些學生入學不久就處于“學習審美疲勞”階段,古箏學習的興趣“總是不在狀態(tài)”。在“器樂學習多元化”的今天,古箏教師常常面臨學生“學習不主動”、“還課質量差”、學習處于“高原狀態(tài)”等,此情此境下,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熱情,實在是一件難事。
“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實踐證明,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改進工作方式,在教學活動中適時、適量作高質量的范奏,通過自己高超的演奏技藝詮釋一定數(shù)量的較高水平的作品,并對此作深入淺出的分析,借以給學生以有針對性的指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是很有效的。另外,教師也可以通過參加音樂會演出或舉辦個人獨奏音樂會等方式,向學生展示自己的才能,讓學生明白自己“投了名主”,選對了專業(yè)方向,學習激情自然激發(fā),學習興趣自然高漲,古箏學習必將產(chǎn)生巨大的內(nèi)驅力。
最難得的是,教師的“范奏”一般緊跟教學,貼近學生實際,對學生有現(xiàn)實指導意義,實用性很強。 用“范奏”說話,其效果遠比“口干舌燥”的要領講授與灌輸要好得多,因為這種“講授與灌輸”,不但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反而會引起學生反感,對教學工作無助。
(一)要提高古箏教學范奏重要性的認識
專業(yè)發(fā)展,是高校教師永遠的話題。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高等教育日新月異的變化形勢,對高校器樂教師來說,挑戰(zhàn)是前所未有的?!捌鳂费葑鄬W習的多元化”、“學習渠道的網(wǎng)絡化”、“知識入口管道的多樣化”,呼喚我們每一位古箏教師必須以“只爭朝夕”的精神,提高演奏水平,增強教學能力。
就現(xiàn)階段而言,各高校教師都承擔有十分繁重的教育教學工作任務,“苦”與“累”已成為常態(tài),沒有大量時間練習,要追求高質量的范奏是有一定困難的;但,社會對高校教師的期望,學生強烈的成才愿望,古箏教學與演奏的特殊要求,急切需要我們每一位教師盡快提高古箏演奏水平,努力做到科學教學,規(guī)范教學,示范教學,以自己過硬的本領在學生面前作高質量的范奏?!耙约夯杌琛焙蝸怼笆谷苏颜选??因此,提高范奏能力,對高校古箏教師而言,已是迫在眉睫的事。
(二)只有注重積累,才能“信手拈來”
高校器樂教師教學的特點,決定了高校教師器樂曲目“原始積累”的重要性。古話“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擁有一桶水”對古箏教師演奏曲目的積累,可以說是“至理名言”。學生不認可不注重“范奏”教學手段使用的教師,我們也不認可不注重積累范奏曲目的教師。只有做好“原始的積累”,才有范奏水平的藝術升華。范奏曲目,尤其是一些經(jīng)典曲目,需要教師平時抽一定時間溫習,經(jīng)常保持手上,需要的時候,做到“信手拈來”。萬萬不能“猴子掰苞谷,掰一個丟一個,到頭來手中所剩無幾”。要有意識地給學生布置不同的練習曲目,因為這樣會迫使教師課前準備大量的曲目,預防自己“偷懶“。長期積累,教師手上就會擁有相當數(shù)量的“保留曲目”, “得心應手”的教學狀態(tài)就會形成。
古箏教師演奏水平與技術的整體提高、教學手段的日趨成熟,是教學積累不斷豐富的“水到渠成”;教學權威的形成與學生專業(yè)水平的快速提升,是教師演奏水平與課堂教學藝術共同提高的“瓜熟蒂落”。③
(三)參與一定量的演出活動,注重交流與觀摩學習
對高校教師來說,提高范奏能力,增加“范奏曲目”的保有量,光靠教學時范奏積累是不夠的。教師參加校內(nèi)外演出活動,或參加校際之間交流、協(xié)會之間的觀摩,都是不錯的選擇。
參與學校大型演出活動,會大幅度提高演奏水平。古箏教師應邀上臺表演,一方面說明你“還是有拿得出手的東西”,另一方面也證明你在學校絕非可有可無之人,更“非等閑之輩。”眾所周知,上臺演出,曲目必須“精挑細選”,藝術表達要追求“非同一般”,演奏要“令人驚嘆”,結果追求要“非同凡響”。所以,一次演出就是一次重大的考驗,一次難得的鍛煉?!芭_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說明專業(yè)“積累”與“產(chǎn)出”的關系,但同時又說明,上臺演出對專業(yè)發(fā)展的促進這一辯證的邏輯。遇到此種情況,有經(jīng)驗的教師常常是樂觀應承,精心準備,力爭有精彩有表現(xiàn),事后虛心聽取同仁專家的意見,仔細觀看演出錄像,認真總結經(jīng)驗,以改進今后的演出。
參加一定數(shù)量的交流活動,也是提高演奏能力的途徑之一。因為交流可以學習一些新曲目,了解一些新知識,增長一些新才干。古箏教師要特別重視一些交流性的演出,因為這也是一種不錯的“曲目積累”渠道。交流的大多為同行,大家“同操一業(yè),同授一曲”,都是本專業(yè)的教學工作者,很有共同語言。但也各有各的優(yōu)勢,交流演出能取長補短,實現(xiàn)共同提高。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克服“閉門造車”、“關起門學習”所產(chǎn)生的問題。長期積累,古箏演奏水平與學術研究水平就會同步提高,成為古箏演奏大家,恐也不是難事。
參考文獻
[1]池英旭.教學與實踐:器樂教師素質構成的思考[J].福建藝術,1998(04).
[2]卡連柯文集[M]. 王坤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9.
[3]劉艷.古箏演奏與古箏教學[J].中華器樂教學,1998(09).
作者簡介:安昀(1980—),女,貴州鳳岡人,貴州工程應用技術學院藝術學院講師,主要從事大學器樂(古箏)教學及中小學音樂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