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善海
(內蒙古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
淺談長笛演奏藝術
倪善海
(內蒙古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摘要】長笛是發(fā)源于歐洲的一門古老的木管樂器,具有優(yōu)美動聽的音色與獨特的藝術感染力。在交響樂的演奏中,長笛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有了長笛的加入,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才能演奏出令聽眾精神振奮、斗志昂揚的藝術效果。本文通過對長笛的演奏藝術進行分析,希望能夠加深人們對長笛藝術魅力的認識和感悟。
【關鍵詞】長笛;藝術魅力;演奏
提起長笛相信每一個人都不陌生,這種古老的木管樂器已經存在了至少4萬年的時間,是世界上目前已經知道的最古老的樂器。2012年研究人員在德國霍赫勒-菲爾斯洞穴發(fā)現(xiàn)了幾根用鳥骨和猛犸象牙制作的長笛,科學家用碳測定年代方法確認,這些長笛的制造時間大約是4.2萬到4.3萬年前。到了19世紀初,特奧巴爾德·波姆發(fā)明了按鍵裝置,至此,長笛才以現(xiàn)在的面目出現(xiàn)在了世人面前,完成了它的定型。
據歷史記載,長笛這種樂器最早起源于歐洲,當時被稱為橫笛。長笛剛剛出現(xiàn)的時候,人們一般喜歡豎著吹奏,而制造長笛的材質一般選擇喬木科植物的莖,隨著時間段推移,長笛的制作材料改用木料制作,演奏形式也改為了橫著吹奏。隨著新型材料的不斷發(fā)展,金屬材質的長笛逐漸成為了主流,18世紀末、19世紀初,金屬材料的長笛開始問世。之后長笛經過德國人波姆等人的改進,帶有機械傳動裝置的長笛以更加科學合理的構造實現(xiàn)了華麗轉身。無論是音準、音色、音量還是音域等方面,改進后的長笛都有了革命性發(fā)展,極大地豐富了長笛的演奏技能。
在眾多的樂器當中,長笛往往扮演著無比重要的角色,在演奏交響樂時,長笛經常以無可替代的身份為一場精彩的演出增磚添瓦,因為有了長笛演奏的渲染,我們才能夠體驗到精彩絕倫的音樂盛宴。其優(yōu)美獨特的音色備受世界著名作曲家的青睞,從而奠定了其在交響樂團中的重要地位。以《貝多芬第五(命運)交響曲》 為例,可以充分證明長笛所創(chuàng)造的藝術效果。
這部舉世聞名的交響曲共分為四個樂章。第一樂章的“展開部分”,長笛演奏者先由主部動機在不穩(wěn)定的和聲上用強勁的方式演奏出來,之后一個聲部連續(xù)八分音符演奏而出,從三度間下行跳進,三度下行跳進,三度下行級進,三度上行級進,四度上行級進,從一個樂器組和聲襯托,一個樂器組展開。兩個樂器組交替展開,再由三個樂器組更加密集地展開。最終形成一個氣勢不斷高漲,急促而又連貫、不安而又威風的展開段落,充分表現(xiàn)出內心世界的矛盾與激烈的思想斗爭,刻畫出內心理想與外部世界的劇烈沖突。而隨后在即將到達高潮的時候,音樂開始逐漸變弱,進入另外一種藝術境界,好似沖鋒前緊張的喘息,而此時低沉的音樂如大戰(zhàn)前的安靜,預示著隨后便是殘酷激烈的戰(zhàn)爭場面。聽眾閉目欣賞,自然會被演奏者帶入交響曲所要表達的藝術境界。而在第三樂章里面,由木管樂器與弦樂器奏出了輕輕慨嘆的節(jié)奏,仿佛一個人回顧過往時的嘆息,又如大海退潮后略帶低沉的聲息。
整部命運交響曲結構嚴謹,形象生動,各樂章之間具有十分清晰的內在聯(lián)系。整部作品情緒激昂、氣魄宏大,富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而長笛在整個演奏過程中既能營造出緊張激烈的藝術情境,又能瞬間恢復平靜,轉入低沉,正如跌宕起伏的人生境遇,既有成功時的歡欣鼓舞,又有厄運降臨時的激烈沖突。在這部作品的演奏過程中,長笛與各種樂器的完美配合,演繹出一個不向命運屈服,“扼住命運咽喉”的藝術形象。聽眾在享受這場音樂盛宴的同時也經歷了一場心靈的洗禮,這正是長笛演奏的藝術魅力所在。
(一)增強長笛藝術感染力,演奏者需要提高藝術品格
偉大的藝術作品必定是具有強大藝術生命力的經典之作,要想成為真正的演奏藝術家,演奏出具有強烈藝術感染力的經典作品,需要演奏者從自身實際出發(fā),加強自身道德文化與藝術修養(yǎng)建設。音樂的魅力在于打動人心,讓人產生美的享受,具有陶冶情操,激發(fā)正能量的積極作用。作為一名演奏者,要想通過長笛的演奏打動人心,傳遞藝術感染力,他本身就應該是熱愛生活追求真善美的榜樣,是人生路上的強者。正如貝多芬一樣,盡管他雙耳失聰,但是他并沒有在命運的面前低下高貴的頭顱,相反人生的苦難激發(fā)起他創(chuàng)作的熱情,他要用創(chuàng)作的雙手扼住命運的咽喉,最終他創(chuàng)作的命運交響曲為他贏得了人生的輝煌,也激勵著無數身處苦難的人像貝多芬一樣跟苦難的命運做斗爭。
(二)增強長笛藝術感染力,演奏者需要提升綜合素質
長笛這種演奏形式,其藝術風格是千差萬別,不同時期的藝術家的作品具有不同時代的背景及演奏風格。如巴洛克時期音樂家的作品,長笛作品給人一種寬厚、含蓄的感覺;古典時期的音樂作品,長笛作品的風格呈現(xiàn)出來的是溫暖、柔和、清純而不張揚的感覺。浪漫時期的長笛演奏風格又變成了清脆、明亮、優(yōu)美、透明;而二十世紀現(xiàn)代音樂家的作品呈現(xiàn)出音色華麗、豐富多彩,具有詩歌的韻律美。因此要想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演奏者要掌握不同時代的演奏風格,理解不同演奏風格所傳遞的時代主題與精神風貌。只有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深刻理解音樂文化的不同內涵,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才能夠演奏出豐富多彩的音樂作品,呈現(xiàn)出洗滌心靈的藝術感染力。
長笛作為樂器家族里的重要一員,其藝術特性值得我們繼續(xù)去學習和理解。只有不斷學習長笛的演奏規(guī)律,用心實踐各種經典作品,借鑒國內外先進的演奏技巧,才可以真正演奏出長盛不衰的經典藝術作品。
參考文獻
[1]沈陽《聲樂教學藝術》 上海音樂出版社 1993年12月
[2]鄭義軍《揭開長笛音色的奧秘》 2002年5月
[3]秦建平《試談長笛演奏的音色風格》 2007年1月
[4]李浩《淺談長笛演奏藝術》 2010年
作者簡介:倪善海(1988—),男,遼寧人,藝術碩士,現(xiàn)任內蒙古師范大學教師,長笛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