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紅 苑田田 黨兆清 王美麗 羅廣平
兒科護理工作中安全隱患分析與預見性防范措施
朱玉紅 苑田田 黨兆清 王美麗 羅廣平
目的 分析兒科護理工作中常見的安全隱患,總結預見性的防范對策。方法 本文選取120例兒科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總結,按照住院的不同時間段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6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取預見性防范對策。比較兩組患者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結果 觀察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為3.3%(2/60),對照組為15.0%(9/60),兩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904 1,P=0.026 8)。結論 兒科護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較多,根據不安全因素的分析采取預見性的護理措施,能夠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確保護理安全。
護理;兒科;不安全隱患;預見性措施
隨著就醫(yī)患者法律意識的增強,護理工作的風險系數越來越大,稍有疏忽就會發(fā)生糾紛,嚴重影響了醫(yī)院的聲譽。護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護理過程中,未出現(xiàn)法定規(guī)章制度范圍外的機體結構、心理或者功能上出現(xiàn)障礙、損害、缺陷甚至死亡[1]。兒科這個群體較為特殊,護理難度大,安全隱患多,只有確保護理安全,才能提高護理質量。本文分析了兒科中常見的安全隱患,并提出防范措施,現(xiàn)總結如下。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2年3月~2016年4月在我院兒科住院患者120例,以2012年3月~2014年3月的60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齡1~10歲,平均年齡(4.88±2.14)歲;以2014年4月~2016年4月的60例患者作為對觀察組,其中男31例,女29例,年齡1~9歲,平均年齡(4.45±2.32)歲。兩組患者的個人資料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常見的安全隱患分析
1.2.1護理人員因素 (1)護理人員缺乏主動服務意識,法律意識淡薄,安全意識不強,不能認真執(zhí)行核心制度及操作規(guī)程,特別是年資較低的護士,基礎理論欠缺,操作技術水平不高,工作中缺乏“慎獨”精神,不能很好地掌握兒科患者的特點,不主動巡視病房,不認真觀察病情,不能按要求書寫護理記錄,發(fā)生糾紛。(2)溝通及宣教不到位:由于患兒年齡太小,缺乏表達能力,護理人員又不掌握溝通技巧,很多時候是無效溝通,或者是認為不用溝通。在操作之前解釋不到位,或者語言生硬,服務態(tài)度差,沒有取得患兒家長得配合。在靜脈穿刺失敗后,不向家屬表示歉意,引起患兒家長的強烈不滿,于是發(fā)生糾紛。護士健康宣教不認真,不全面,家長對疾病知識認識不夠,導致不良事件的發(fā)生。(3)專業(yè)知識缺乏。比如無菌觀念不強,不注意手衛(wèi)生,引起患兒發(fā)生醫(yī)源性感染。(4)心理壓力過大:在兒科,一個孩子住院多人陪同的現(xiàn)象很多,現(xiàn)在偏胖的患兒也比較多,家長對護理技術要求極高,所有的護理工作都在陪護的監(jiān)視下進行。如果在靜脈輸液操作時沒有一針見血,家長就難以接受,引發(fā)糾紛,給護士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在工作中就容易出現(xiàn)一些不良事件。
1.2.2患兒家長因素 由于當今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家長過分溺愛孩子,當患兒出現(xiàn)疾病需要就診時,家長十分焦急,對護理工作要求很高,護理人員一旦出現(xiàn)失誤,就會發(fā)生沖突。特別是穿刺沒有一針見血的時候,家長極易不滿。
1.2.3患兒因素 由于患兒因哭鬧或出汗等原因,使膠布固定不牢,輸液時肢體隨意活動,導致針頭滑脫或者液體外滲,患兒需要再次穿刺,引起家長不滿,發(fā)生糾紛[2]。
1.2.4社會不良因素 由于傳播媒體對醫(yī)院的片面報道,造成社會對醫(yī)護人員的不信任,把一切不良后果的責任全部推到醫(yī)護人員的頭上,這是引發(fā)醫(yī)療糾紛的又一因素[3]。
1.3預見性的防范措施
(1)科室建立健全完善各項規(guī)章制度[4],規(guī)范護理行為,建立質控小組,隨時發(fā)現(xiàn)科室的護理安全隱患,分析查找原因,尋找解決辦法[5]。護士長對急救物品及藥品做好“四定、三無、二及時、一?!惫芾恚?]。加強對護理人員的操作、考核,定期開展護理安全討論。(2)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護理管理部門要經常進行安全意識、安全責任、安全法律等學習[3],強化安全質量教育,護理人員不斷提高業(yè)務水平,加強護士職業(yè)素養(yǎng),并且新老護理人員合理搭配,安排高年資護理人員對年輕人員進行傳、幫、帶,對新護士做到放手不放眼。(3)培養(yǎng)護理人員的溝通能力,掌握溝通技巧,注重與家長的溝通,用和藹友好的微笑,親切輕柔的撫摸,給患兒帶來心靈上的慰籍,重視患者的健康教育,對患兒家屬提出的質疑給予耐心、合理的解釋。(4)改善服務態(tài)度,轉變護理觀念,要由過去的“患者要我做什么”改為“我要為患者做什么”。
1.4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不良事件發(fā)生率。
1.5統(tǒng)計學方法
對全部數據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數資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不良事件發(fā)生2例,不安全因素包括包括:服務態(tài)度不佳1例,患兒因素1例,占3.3%(2/60);對照組患者不良事件發(fā)生9例,不安全因素包括服務態(tài)度3例,業(yè)務水平不佳2例,患兒因素2例,業(yè)務水平不佳1例,責任意識不強1例,占15.0%(9/60);兩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904 1,P=0.026 8)。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醫(yī)療改革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護理的要求也在不斷上升[7]。護理治療過程中的不安全因素不加以控制,都可能發(fā)展為危險事件[8]。筆者根據工作實際,認為提高護理人員的安全意識是保證護理安全的基本保障,增強法制觀念是保證護理安全的關鍵,提高專業(yè)技能是確保護理安全的必須,樹立質量觀念是確保護理安全的核心,做好宣教、溝通工作是確保護理安全的最簡單可行的措施,該說的說好,該做的做到,樹立“安全大于一切”的觀念,可有效減少不良事件的發(fā)生。
[1] 仇苗苗.兒科護理安全的隱患因素及防范措施探討[J].中國民族民間醫(yī)藥,2013,22(17):88.
[2] 張孟妹.兒科護理工作中的安全隱患問題分析及安全護理對策[J].遼寧醫(yī)學院學報,2012,33(5):478-479.
[3] 徐飛霞.兒科護理安全隱患與對策[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4,30(5):149.
[4] 劉丹.影響兒科護理安全的因素分析及防范對策[J].中國現(xiàn)代醫(yī)藥雜志,2016,18(6):93-94.
[5] 郭靜.兒科護理不安全隱患的分析與防范[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12(8):206-207.
[6] 易先鳳,吳汶君.兒科病房護理安全隱患及防范措施[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8(15):209.
[7] 李少媚,鄧彩素,李友芬,等.兒科護理安全隱患相關因素分析及防范對策[J].吉林醫(yī)學,2015,36(15):3394-3395.
[8] 李嵐.兒科護理工作中的安全隱患及安全護理對策分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6,16(10):150-151.
Safety Hazard Analysi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in Pediatric Nursing
ZHU Yuhong YUAN Tiantian DANG Zhaoqing WANG Meili LUO Guangping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Daqing People's Hospital,Daqing Heilongjiang 163316,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ommon safety hidden trouble in pediatric nursing, and to summarize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20 cases of pediatric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summarize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time periods of hospitalization,60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ake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was 3.3%(2/60),the control group was 15.0% (9/60),the two groups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was compared,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χ2=4.904 1,P=0.026 8). Conclusion There are many unsafe factors in pediatric nursing work.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unsafe factors,predictive nursing measures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nursing.
Nursing,Pediatrics,Unsafe hidden danger,Predictive measures
R473
A
1674-9316(2016)21-0208-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6.21.130
大慶市人民醫(yī)院兒科,黑龍江 大慶 163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