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可升 孫 京
綜合康復治療對脊髓損傷后肌痙攣的影響研究
王可升 孫 京
目的 分析脊髓損傷后并發(fā)肌痙攣患者接受綜合康復治療的具體效果。方法 隨機將我院收治的50例脊髓損傷后肌痙攣患者平均分為兩組:觀察組25例接受綜合康復治療,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康復治療。治療2個月后對比兩組的痙攣評分情況。結(jié)果 治療之前,兩組患者的痙攣評分差異不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的平均得分為(1.07±0.15)分,對照組治療后平均得分為(2.12±0.57)分,觀察組的下降幅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為脊髓損傷后肌痙攣患者進行綜合康復治療效果良好。
脊髓損傷后肌痙攣;綜合康復治療;臨床療效
脊髓損傷后肌痙攣是一種常見的并發(fā)癥,患者在臨床中一般表現(xiàn)為關(guān)節(jié)攣縮,肢體酸痛,治療不當甚至會出現(xiàn)關(guān)節(jié)畸形,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1]。文中采取綜合康復方法治療脊髓損傷后肌痙攣,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
1.1一般資料
本組50例患者均來源于2014年5月~2016年5月,均為脊髓損傷導致肌痙攣。男38例,女12例,平均年齡為(37.5±4.2)歲,癥狀出現(xiàn)的時間在1~9個月,平均為(4.2±1.5)個月。按照隨機隨表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其基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行對比。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治療。觀察組患者接受康復治療,治療措施包括:(1)體位,定時幫助患者翻身,并使用裸靴固定踝關(guān)節(jié);(2)運動,患者雙下肢的各個關(guān)節(jié)采取被動運動方法治療,運動時需要確保各個關(guān)節(jié)以及軟組織得到了最大范圍的活動,每天的運動時間為30 min,如果患者的運動能力較弱,可以分為2次進行;對肌痙攣影響到的各個關(guān)節(jié)進行被動牽引治療,牽引幅度為相應關(guān)節(jié)的最大活動幅度。牢牢的握緊被動牽引的關(guān)節(jié)的兩端,并將近端的位置進行固定,對遠端的肢體進行牽拉,每次牽拉的時間最好控制在20 s左右,每次治療重復5~10次牽拉[2];(3)按摩,肌痙攣位置進行手法按摩,每天早晚各為患者進行1次按摩,每次的按摩時間以15 min為最佳;(4)站立,適當幫助患者練習站立,可使用站立架或是站立床進行輔助,每天為患者進行2次訓練,每次時間為40 min;(5)熱敷,使用石蠟將患者的雙下肢包住并加用保溫棉墊,每天為患者熱敷2次,每次的時間為20 min[3];(6)使用氣壓式四肢血液循環(huán)促進裝置為患者進行緩解痙攣治療,根據(jù)患者的肌肉痙攣嚴重程度調(diào)節(jié)到適當?shù)膲毫?,每天為患者進行2次治療,治療時間為每次20 min。
1.3臨床觀察指標
治療2個月之后,使用痙攣評分法對比兩組的治療效果,與治療之前比較得分降低的級別越高表示治療越好,如果評分未降低表明治療效果不佳。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本組研究使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采用()表示,采用t檢驗,當P<0.05時,可認為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痙攣評分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之前的平均得分為(3.48±0.31)分,治療后平均得分為(1.07±0.15)分;對照組治療之前的痙攣評分為(3.51±0.28)分,治療后平均得分為(2.12±0.57)分。
可見治療之前,兩組患者的肌痙攣程度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肌痙攣情況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好轉(zhuǎn),得分與之前比較均得到改善,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痙攣評分下降幅度大于2分,而對照組的下降幅度不足2分,觀察組治療效果好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近年來,由于各種突發(fā)事件的不斷增多,脊髓損傷患者在臨床中呈現(xiàn)上升趨勢。肌痙攣是脊髓損傷后常見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高達60%[4]。臨床研究認為患者的痙攣嚴重程度與損傷的水平存在一定的關(guān)聯(lián)性[5]。治療不當將會延誤病情,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對該并發(fā)癥的治療一直都是臨床中的重點問題。
常見的肌痙攣治療措施較多,比如藥物、運動療法等,但是療效并不確切[6]。在本組研究中,我院將運動治療、藥物治療等措施結(jié)合起來,為患者進行綜合康復治療。根據(jù)患者的肌痙攣嚴重程度為其安排對應的治療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從結(jié)果中可見,觀察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痙攣評分下降幅度大于2級,證明本次治療的整體效果顯著。另外也有研究指出,在肌痙攣出現(xiàn)的早期為患者展開及時治療可進一步提高治療效率,縮短治療周期,這也是在今后的臨床中需要注意之處[7-8]。
綜上所述,脊髓損傷后肌痙攣患者接受綜合康復治療效果良好,可幫助患者更快的恢復正常的肌肉功能和關(guān)節(jié)功能,是一種良好的臨床治療方法。
[1] 李東,劉偉,汪家琮. 巴氯芬治療脊髓損傷后肌痙攣療效觀察[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2011,20(1):39-40.
[2] 顏玲,韓月明,劉凡,等. 康復護理在創(chuàng)傷性脊髓損傷并發(fā)肢體肌痙攣患者中的應用[J]. 齊魯護理雜志,2012,18(26):1-3.
[3] 謝周通,徐皓,陳建梅,等. 脊髓損傷后肌痙攣的研究現(xiàn)狀[J].實用骨科雜志,2013,19(7):625-629.
[4] 向纓紅,李曉華,李奕,等. 硫化氫溫泉水療對脊髓損傷后肌痙攣的改善[J]. 中國傷殘醫(yī)學,2012,20(8):21-22.
[5] 郭欽,童曉軒,周永生,等. 功能性選擇神經(jīng)后根射頻治療脊髓損傷下肢肌痙攣[J]. 按摩與康復醫(yī)學(上旬刊),2011,2(11):16-18.
[6] 周金仙,覃應煥. 脊髓損傷后肌痙攣早期康復護理干預臨床觀察[J]. 內(nèi)蒙古中醫(yī)藥,2015,34(12):151-152.
[7] 伍明,龍耀斌,曹錫忠,等. 旋轉(zhuǎn)訓練對脊髓損傷患者痙攣的療效[J].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6,22(5):577-580.
[8] 曾彥. 神經(jīng)生理技術(shù)治療脊髓損傷引起的肌痙攣中的臨床療效觀察[J]. 光明中醫(yī),2011,26(11):2288-2289.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herapy on Muscle Spasm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WANG Kesheng SUN Jing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lin Medical College,Jilin Jilin 132013,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with post-spinal cord injury complicated by muscle spasms. Methods Fifty patients with spasticity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bservation group(n=25)was treated with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nd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rehabilitation. Two months later,the spasticity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Before treatment,the spasticity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different(P>0.05). After treatment,the mean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1.07±0.15),the average score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2.12±0.57).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incidence of de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spinal muscular spasm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is effective.
Spinal cord injury after muscle spasm,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therapy,Clinical efficacy
R681
A
1674-9316(2016)21-0026-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6.21.015
吉林醫(yī)藥學院附屬醫(yī)院康復科,吉林 吉林13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