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琪楓
(余姚市河姆渡鎮(zhèn)初級中學,浙江 余姚 315414)
?
如何激活農村中學音樂課堂的研究與思考
黃琪楓
(余姚市河姆渡鎮(zhèn)初級中學,浙江 余姚 315414)
【摘要】農村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總體還是較低的,主要是家庭學校社會對音樂學科的重視不夠。激活音樂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改變這一現(xiàn)狀行之有效的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農村;賞識;民間資源
前不久看到一篇關于對農村中小學生音樂愛好程度進行調查的文章,文中總結出的數(shù)據(jù)是驚人的:從孩子會說話走路到幼兒園期間,喜歡音樂的占調查人數(shù)的99%;從一年級到三年級下降到90%;到五年級下降到70%;到初中只能達到60%;學生對音樂的愛好居然出現(xiàn)了如此嚴重的下滑?經(jīng)過仔細分析,筆者認為有如下因素:
1、家長:孩子入學前,家長對孩子能唱歌、跳舞還會給予鼓勵和夸獎,入學后則以學習成績來衡量孩子,認為成績好才是正道,至于音樂的學習,是可有可無的,甚至認為不務正業(yè)。
2、學校:社會和家長評價學校的主要依據(jù)仍是學業(yè)成績。受此影響,學校領導及老師只能注重學生考試成績和升學率,而忽視非統(tǒng)考科目。
3、學生:我對幾屆新生進行調查,得出共同特點:小學很少配齊專職教師,音樂課比較隨意,經(jīng)常做作業(yè)、聽音樂,最多簡單的唱一唱、跳一跳。在這樣的“熏陶”下,學生的認識發(fā)生了改變,認為音樂課是讓自己在緊張的功課之余放松一下而已。
由于“外因”所以出現(xiàn)了相應的后果,如教學設備不完善,學具準備不齊全,課程地位低下等等,使音樂教師也產(chǎn)生了消極的情緒。上課時間不固定,教學模式呆板落后,或圖省事只以欣賞為主,課堂氣氛低落,學生更沒有了學習興趣。
面對當前滯后的現(xiàn)狀,農村中學音樂課堂教學變革勢在必行!那么該如何激活音樂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一)糾正傳統(tǒng)認知觀念——美育開發(fā)智力
在大部分人眼中音樂課是可有可無的一門學科,甚至還被可悲地稱為“小三門”。殊不知美育(音、體、美)過程,實際上是發(fā)展和提高各種認知能力,形成完整智力結構的過程。而當前的學校教學中,由于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影響,導致個別學校只重視應試課程,根本談不上充分利用美育途徑開發(fā)學生的智力。這種狀況亟待改變,所以每一屆新生的第一堂課我不是急于新課,而是通過各種手段,讓學生意識到利用美育幫助開發(fā)智力的重要性,為之后實施教學做好鋪墊。
(二)善于尋找突出閃光點——賞識每一學生
美國心理學家威譜詹姆斯曾說:“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賞識從本質上說就是一種激勵,當人受到激勵后,其能力是之前的3-4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賞識原則的運用是非常必要和行之有效的。剛走上工作崗位時,我經(jīng)常給差生課后單獨輔導,希望通過補習來幫助他們。但是令我意外的是,那些學生不僅沒有絲毫進步,上課更無精打采。通過調查我得知,單獨輔導“放大”了他們的缺點,讓他們反而認為自己天生不是這塊料,徹底失去了學音樂的信心。于是我改變策略,對這類的學生不再是“放大”缺點,而是先肯定優(yōu)點。如課上直接表揚“音準好多了”、“節(jié)奏跟的不錯”、“有想法”等,然后再以建議的口吻告訴他還可以做的更好,慢慢地這些學生在老師欣賞的目光中開始喜歡上音樂課了。
(三)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習興趣
首先,設計一個好的新課導入。方法有很多,可以通過猜謎語、欣賞音樂片段、做游戲、講故事等。但無論采用哪種,都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有利于誘發(fā)學習興趣為原則。如:《沃爾塔瓦河》一課中,我搜集了大量的圖片音像等資料,精心制作了PPT,新課一開始,采用循序漸進導入法,讓學生跟著美麗的圖片、動聽的音樂、驚艷的視頻走入新課,這激發(fā)了他們強烈的求知欲,課堂中積極思考問題,細細品味音樂,體會作者創(chuàng)作情感……,一堂課下來,重點和難點都迎刃而解,讓我深深感到有效的引導是多么重要??!
其次,教學內容力求構思新穎,趣味性強。如:我在講授“唱法”一課時,從學生喜愛的通俗唱法入手,鼓勵他們聽唱一些積極向上的流行歌曲,然后組織拉歌比賽,達到在唱中學、玩中學的效果;然后拓展到民族、美聲唱法,通過老師和個別學生的精彩表演,談個人的學習體會,然后再配以深情并茂的音樂和視頻來講解知識點,讓學生記憶深刻,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講原生態(tài)唱法時,更能發(fā)揮農村中學特有的優(yōu)勢(來自五湖四海的務工人員子女較多),邀請不同省籍學生用當?shù)胤窖员硌菝窀?、戲曲和曲藝,這不僅給他們搭建了一個展現(xiàn)自我的平臺,同時也宣揚了祖國博大精深的民族音樂文化,讓全體學生進行了一次零距離的學習,這堂課令他們終身難忘!
最后,充分利用教學儀器等實物。教師要盡量減少“紙上談兵”,哪怕最簡單的表演也能刺激學生的求知欲。如:《瑰麗的電聲》一課中,我利用電子琴模擬功能,直接將電聲樂隊的四大件示范演奏一遍,產(chǎn)生的效果是:學生開始坐不住了,他們忍不住站起來看你演奏,小聲地和同學討論,迫不及待地舉手向老師提問,這種學習是自主高效的。
(四)開發(fā)農村民間資源——拓展教育平臺
由于受到學校條件、生源組成、地域特點等限制,農村學生在音樂涵養(yǎng)、表現(xiàn)能力等方面還是非常薄弱,所以我們必須因地制宜,走特色之路。借用農村特有的民間文化資源,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美好事物,尋找傳統(tǒng)的民俗民風,感受動人的民歌戲曲,讓他們都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例如:鼓勵學生積極探究鄉(xiāng)村民俗(新年、元宵、端午、七夕、重陽等)音樂,這些既豐富了教學內容,更陶冶了他們的個性和情操,也增加了對家鄉(xiāng)和祖國的熱愛之情。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作為一名藝術園丁,我們必須腳踏實地的鉆研思考,主動大膽的開展教學,我深信農村音樂課堂也必將會散發(fā)出絢麗的光芒!